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似爾我八旬已過存何喜歿何悲三歲忝增奇則奇被卿先去 人生最難堪者遲暮縱子孫四代相依耳也聾目也聵九原有覺等一等看我就來
對聯全文
上聯: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似爾我八旬已過存何喜歿何悲三歲忝增奇則奇被卿先去
下聯:人生最難堪者遲暮縱子孫四代相依耳也聾目也聵九原有覺等一等看我就來
對聯備註:
(某八旬老翁挽妻)
參考注釋
天下
(1) [land;whole China under heaven]∶四海之內,全中國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among people;on society]∶人世間,社會上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all over the world;whole people]∶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後天下之樂而樂。
(4) [rule;domination]∶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鑑》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nature;between heaven and earth]∶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無不
沒有不;全是。《禮記·中庸》:“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序:“風雨晦明,無不從順。”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序》:“凡六經 孔子 之書,無不牽合其論,而上下其詞也。”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雖然還不很久,學術文藝卻已經很可觀,便是書籍的裝潢,玩具的工致,也無不令人心愛。”
筵席
(1).鋪地藉坐的墊子。古時制度,筵鋪在下面,席加在上面。《周禮·春官·序官》:“司几筵下士二人。” 鄭玄 註:“鋪陳曰筵,藉之曰席。” 賈公彥 疏:“設席之法,先設者皆言筵,後加者為席。” 孫詒讓 正義:“筵長席短,筵舖陳於下,席在上,為人所坐藉。”《禮記·樂記》:“舖筵席,陳尊俎,列籩豆,以升降為禮者,禮之末節也。” 唐 柳宗元 《石澗記》:“亘石為底,達於兩涯,若牀若堂,若陳筵席。”
(2).特指祭祀所設鬼神的席位。《南史·隱逸傳下·臧榮緒》:“母喪後,乃著《嫡寢論》,掃灑堂宇,置筵席,朔望輒拜薦焉,甘珍未嘗先食。” 唐 羅隱 《讒書·荊巫》:“有巫頗聞於鄉閭,其初為人祀也,筵席尋常,歌迎舞將。”
(3).酒席;宴會。亦指酒宴時的座位和陳設。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散序》:“ 曲江 大會比為下第舉人,其筵席簡率,器皿皆隔山拋之。”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四:“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安能鬱鬱久居此耶!”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方才在王公大臣的筵席上,單于的酒量簡直吞下了江海,真是大得驚人!” 洪深 《劫後桃花》四:“那廚房內好些人,正在準備筵席。” 趙樹理 《金字》:“那一筆‘公事錢’,除了給區長擺了一頓筵席之外,剩下的只買了這么一塊緞。”
過存
(1).登門拜訪。《後漢書·馬援傳》:“ 援 閒至 河內 ,過存 伯春 。” 李賢 註:“過猶問也。” 清 吳偉業 《送何省齋》詩:“悶即君過存,高談豁蒙蔽。” 清 洪昇 《長生殿·獻發》:“秋風團扇原吾分,多謝連枝特過存。”
(2).充足地儲存。《南齊書·陳顯達傳》:“但國家邊防,自應過存備豫。”
人生
(1) [activity of a life]∶人一生中的活動
(2) [human life;life]∶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3) [relation with people]∶與人的關係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難堪
(1) [intolerable;embarrassed] 不容易忍受
只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2) ;發窘;為難
突然感到難堪的窒息
遲暮
[past one’s prime;late in one's life] 黃昏;比喻晚年,暮年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楚辭·離騷》
遲暮少寢食,清曠喜荊扉。——杜甫《甘林》
遲暮之感
子孫
(1)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兒子和孫子
子孫荷擔者三夫。——《列子·湯問》
(2) [descendants;offspring;posterity]∶泛指後代
子孫相繼為王。——《戰國策·趙策》
(3) 又
子孫侯者。
人主之子孫。
遠者及其子孫。
四代
(1).四個朝代。指 虞 、 夏 、 商 、 周 。《禮記·學記》:“三王四代唯其師。” 鄭玄 註:“四代, 虞 、 夏 、 殷 、 周 。”《大戴禮記·四代》:“四代之政刑,皆可法也。” 孔廣森 補註引 楊簡 曰:“四代, 虞 、 夏 、 商 、 周 也。”《隋書·經籍志一》:“ 孔子 觀書 周 室,得 虞 、 夏 、 商 、 周 四代之典,刪其善者,上自 虞 ,下至 周 ,為百篇,編而序之。”
(2).四個朝代。指 北朝 的 魏 、 周 、 齊 和 南朝 的 陳 。《文中子·關朗》:“除四代之法,以乘天命。” 阮逸 註:“四代,謂 北朝 魏 、 周 、 齊 , 南朝 陳 也。”
(3).指前後相承的四個輩份。如:高祖、曾祖、祖父、父親四輩,謂之四代。
(4).指人的身體。《敦煌變文集·王昭君變文》:“五神俱惣散,四代的危危。”參見“ 四大 ”。
相依
[be interdependent;depend on each other] 互相靠對方生存或立足
相依為命
耳也
猶而已。《管子·臣乘馬》:“陰凍釋而蓺稷,百日不蓺稷,故春事二十五日之內耳也。”《晏子春秋·問上十五》:“ 景公 問 晏子 曰:‘寡人持不仁,其無義耳也。’” 清 王引之 《經傳釋詞·耳》:“‘耳也’者,‘而已也’也。”
一等
(1).一級台階。《論語·鄉黨》:“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
(2).一個等級。《國語·魯語上》:“自是 晉 聘於 魯 ,加於諸侯一等。” 唐 杜甫 《唐故范陽太君盧氏墓誌》:“凡塗車芻靈,設熬置銘之名物,加庶人一等。”《通志·職官一》:“正九品,從九品,從品同外官各降一等。” 巴金 《真話集·<序跋集>跋》:“我相信他的說法:人生來是平等的。五十四年過去了,可是今天還有人告訴我:人是應該分為等級的,那么根據我幾十年的寫作經驗,我大概屬於挨批的一等吧。”
(3).一樣;相同。 晉 王嘉 《拾遺記·晉時事》:“ 崇 常擇美容姿相類者十人,裝飾衣服大小一等,使忽視不相分別,常侍於側。” 宋 王安石 《影福殿前柏》詩:“知君勁節無榮慕,寵辱紛紛一等看。”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敘畫》:“ 河 北絹經緯一等,故無背面; 江 南絹則經粗而緯細,有背面。”
(4).一種;一類。 唐 寒山 《詩》之一三六:“世有一等流,悠悠似木頭。” 元 關漢卿 《竇娥冤》第二折:“有一等婦女每相隨,並不説家克計,則打聽些閒是非。”《紅樓夢》第五四回:“再有一等人,他自己看了這些書,著邪了。”
(5).第一等。《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考過,宗師著實稱讚,取在一等第一。” 茅盾 《子夜》十五:“ 蘇倫 也算是半個‘理論家’,口才是一等, 瑪金 平時也相當的敬重他。”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
對聯推薦
對聯:適意琴三弄 抒懷酒一杯
酒聯,5字對聯對聯:共話慰窮愁,耐過冰霜逢雨露;
名人名家,14字對聯對聯:愛客滿堂,下榻憶逢秋圃月;
輓聯,名人名家,13字對聯對聯:先賢后賢其揆一 在上在旁如見之
題贈,7字對聯對聯:佛在心田須息息以善惡分明為念
佛教,14字對聯對聯:鐘敲月上磬歇雲歸非仙島莫非仙島
名勝,青城山,15字對聯對聯:若傍古佛周遮安能識得自己
佛教,12字對聯對聯:佳人詠絮聯嘉偶 君子愛蓮賦好逑
婚聯,切姓婚聯,7字婚聯對聯:敢夸巨擘稱廉士; 且把當頭讓戴兄。
名人名家,8字對聯對聯:你也擠我也擠此處無幾立腳地
戲院,13字對聯對聯:草茅坐論成千古; 文採風流少一人。
輓聯,名人名家,8字對聯對聯:獅吼驚天曲 龍吟動地詩
春聯,龍年,5字春聯對聯:萱壽八千八旬大壽 范福九五九疇乃全
壽聯,分齡女壽,八十女壽,8字壽聯對聯:青黛染成千塊玉 碧紗籠罩萬堆煙
集句,水滸全傳,7字對聯對聯:擊築且高歌舉杯狂醉澎湖月
題贈,12字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