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傳偏遺,合循吏儒林,讀書不礙中年晚; 蘇州官似謚,本清才名德,臥理能教末俗移。

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唐史傳偏遺,合循吏儒林,讀書不礙中年晚;
下聯:蘇州官似謚,本清才名德,臥理能教末俗移。

對聯備註:

(清-梁章鉅《韋應物祠聯》)

參考注釋

史傳

史冊;歷史。《晉書·鄭方傳》:“博涉史傳。”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三》:“歷代史傳,無不貫通。”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 關帝 祠中,皆塑 周將軍 ,其名則不見於史傳。” 阿英 《方誌敏同志早年寫的小說》:“研究他的史傳和文學生活,都是很好的參考資料。”

循吏

守法循理的官吏。《史記·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作《循吏列傳》第五十九。” 唐 張說 《奉和賜崔日知》詩:“明主徵循吏,何年下鳳凰?”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文說·史體因革》:“傳之為體,大抵記公卿之行事, 遷 始傳《循吏》, 晉 曰《良吏》。”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袁隨園》:“平心而論,其為宰時,清勤明快,無愧循吏。” 章炳麟 《訄書·通法》:“一郡之吏,無慮千人,皆承流修職,故舉事易而循吏多。”

儒林

[academic circles] 儒家學者之群

讀書

(1) [read]∶看著書本出聲讀或默讀

(2) [study]∶正式學習一個科目或課程

她讀書很用功

不礙

[without prejudice] 無妨礙;沒關係

行,行,不礙!我是又冷又餓,一陣兒發暈,不要緊!——老舍駱駝祥子》

中年

(1) [middle age]∶人生的一個時期,一般指40—65歲,也有指35—55歲

人到中年

(2) [medium term]∶中期

蘇州

蘇州,古稱吳,簡稱為蘇,又稱姑蘇、平江等,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三角洲中部,東臨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長江,全市面積8488.42平方公里。

才名

(1).才華與名望。《三國志·魏志·賈詡傳》:“是時, 文帝 為五官將,而 臨菑侯 植 才名方盛,各有黨與,有奪宗之議。” 宋 陸游 《讀李杜詩》:“才名塞天地,身世老風塵。” 清 黃景仁 《夜坐述懷呈思復》詩:“似水才名難療渴,投閒芳序易消魂。”

(2).指兼有才華與名望。《北齊書·文襄紀》:“至於才名之士,鹹被薦擢。”

臥理

猶臥治。《南史·劉善明傳》:“ 淮南 近畿,國之形勝,非親賢不居,卿與我臥理之。” 宋 范仲淹 《祭韓少傅文》:“偃息近藩,旨酒盈樽,可以臥理,不廢清言。” 清 李漁 《玉搔頭·講武》:“自從到任以來,且喜刑清政肅,吏輯民安,官舍清閒,可稱臥理。”

末俗

(1).謂末世的習俗,低下的習俗。 漢 董仲舒 《士不遇賦》:“生不丁三代之隆盛兮,而丁三季之末俗。”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末俗偷薄,雕偽彌深。” 唐 元稹 《戒勵風俗德音》:“末俗偷巧,內荏外剛。” 宋 王安石 《楊劉》詩:“末俗忌諱繁,此理寧復在?” 李大釗 《青春》:“末俗澆漓,未始非為此説者階之厲也。”

(2).世俗之人。指一般平庸的人。 金 王若虛 《高思誠詠白堂記》:“ 樂天 之詩,坦白平易,直以寫自然之趣,合乎天造,厭乎人意,而不為奇詭以駭末俗之耳目。”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三》:“今末俗淺識,殊無知者。” 清 納蘭性德 《雜詩》之三:“吚吚奏《皇華》,末俗自不識。”

(3).世俗之人。指未出家的人。與“僧侶”相對。 清 顧炎武 《張隱君元明於園中置一小石龕曰仙隱祠征詩紀之》:“猶憐末俗愚難寤,故作幽龕小座供。” 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卷四:“火葬倡於釋氏,末俗因之。”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