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本無他皆以誠篤為本此中有堯天舜日 大道原一貫不越忠恕之言到處是聖域賢關

名勝南京

對聯全文

上聯:至德本無他皆以誠篤為本此中有堯天舜日
下聯:大道原一貫不越忠恕之言到處是聖域賢關

對聯備註:

(南京:尊經書院)

參考注釋

至德

最高的道德盛德。《易·繫辭上》:“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論語·泰伯》:“ 泰伯 其可謂至德也已矣。”《史記·商君列傳》:“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荀君 清識難尚, 鍾君 至德可師。”

無他

亦作“ 無它 ”。亦作“ 無佗 ”。1.沒有別的。《孟子·告子上》:“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則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此無也,與民同樂也。” 金 元好問 《內相文獻楊公神道碑銘》:“聖人之道無它,至誠而已。”

(2).猶無恙;無害。《後漢書·隗囂傳》:“若束手自詣,父子相見,保無佗也。”《後漢書·馬援傳》:“ 援 閒至 河內 ,過存 伯春 ,見其奴 吉 從西方還,説 伯春 小弟 仲舒 望見 吉 ,欲問 伯春 無它否,竟不能言,曉夕號泣,婉轉塵中。” 宋 王讜 《唐語林·德行》:“儻窀穸不為盜所發,珠必無他。”

(3).無二心,專一。《國語·晉語三》:“其君子思其君,且知其罪,曰:‘必事 秦 ,有死無他。’” 三國 魏 嵇康 《秋胡行》之一:“惟有貧賤,可以無他。” 宋 蘇軾 《徐州謝表》:“察孤危之易毀,諒拙直之無他。”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非憫其才,非憫其德,憫其方寸之無他也。”

誠篤

[honest] 誠實真摯

中有

即中陰。《俱舍論·分別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應至處,故中有非生。”《大乘義章》卷八:“兩身之間,所受陰形,名為中有。”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四講:“ 犢子 主張有‘中有’(‘生有’與‘死有’之間的狀態),此論也有‘中間涅槃’即在中有中入滅的說法。”詳“ 中陰 ”。

堯天舜日

[peacful times] 舊時用以稱頌帝王的盛德。也比喻太平盛世

大道

(1) [brood road]∶寬闊的道路

(2) [correct reason]∶正確道理

合於大道

一貫

[all along;consistent;persistent] 一向如此,從未改變

忠恕

儒家的一種道德規範。忠,謂盡心為人;恕,謂推己及人。《論語·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朱熹 集註:“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後漢書·章帝紀》:“體之以忠恕,文之以禮樂。” 宋 蘇軾 《東坡志林·趙高李斯》:“夫以忠恕為心,而以平易為政,則上易知而下易達,雖有賣國之姦,無所投其隙,倉卒之變,無自發焉。”《鏡花緣》第十一回:“老兄以高貨討賤價,反説小弟克己,豈不失了‘忠恕之道’?”

到處

[at all places;everywhere;about] 各處;處處

陪客人到處參觀

到處找他

聖域

猶言聖人的境界。《漢書·賈捐之傳》:“臣聞 堯 舜 ,聖之盛也, 禹 入聖域而不優。” 唐 韓愈 《進學解》:“是二儒( 孟軻 、 荀卿 )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絶類離倫,優入聖域。” 明 徐愛 《<傳習錄>卷上按語》:“不知先生居夷三載,處困養靜,精一之功固已超入聖域,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

賢關

進入仕途的門徑。語本《漢書·董仲舒傳》:“太學者,賢士之所關也,教化之本原也。” 顏師古 註:“關,由也。” 唐 錢起 《送李棲桐道舉擢第還鄉省侍》詩:“幾年深道要,一舉過賢關。”《明史·職官志二》:“太學天下賢關,禮義所由出,人材所由興。”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