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旁惟中央,統泰華恆衡,四塞關河拱神岳; 歷九朝為都會,包伊洛瀍澗,三颱風雨作高山。

名人名家書院

對聯全文

上聯:近四旁惟中央,統泰華恆衡,四塞關河拱神岳;
下聯:歷九朝為都會,包伊洛瀍澗,三颱風雨作高山。

對聯備註:

(清-吳慈鶴《嵩山聯》,吳慈鶴題河南嵩陽書院)

參考注釋

四旁

[nearby places] 指附近的地方

中央

(1) [centre]∶中心的地方(中,指一定範圍內適中的統置;央指和四周或上下左右距離相等的位置)

禁卒居中央。——清· 方苞《獄中雜記》

圓柱矗立在市廣場中央

(2) [central authorities]∶指國家或黨派政治權力最高的地方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韓非子·揚權》

泰華

(1). 泰山 與 華山 的並稱。《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夏桀 之居,左 河 濟 ,右 泰 華 , 伊闕 在其南, 羊腸 在其北,修政不仁, 湯 放之。” 宋 辛棄疾 《臨江仙·戲為山園蒼壁解嘲》詞:“有心雄 泰 華 ,無意巧玲瓏。”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斯真 泰 華 兩峯,同標峻絶矣。”

(2).即 華山 。 明 楊基 《送魏萬之安西》詩:“雲散岳蓮開 泰 華 ,月寒郊樹隱 新豐 。”

四塞

(1).指四方屏藩之國。《禮記·明堂位》:“四塞,世告至。” 鄭玄 註:“四塞,謂夷服、鎮服、蕃服在四方為蔽塞者。”《敦煌曲子詞·洞仙歌》:“願四塞來朝明帝,令戎客休施流浪。”

(2).指四境皆有天險,可作屏障。《戰國策·齊策一》:“ 齊 南有 泰山 ,東有 琅邪 ,西有 清河 ,北有 渤海 ,此所謂四塞之國也。” 鮑彪 註:“四面有山關之固,故曰四塞之國也。” 漢 班固 《東都賦》:“且夫僻界西 戎 ,險阻四塞,脩其防禦,孰與處乎土中。” 明 王錂 《春蕪記·宸游》:“你看千峯岳峙,萬井雲屯,南接 蒼梧 ,北連 陘塞 ,真可稱四塞之國矣。”

(3).指四方邊塞,邊境。《敦煌曲子詞·獻忠心》:“四塞休徵罷戰,放將仕,盡迴戈。”《敦煌曲子詞·定風波》:“四塞忽聞狼煙起,問儒仕,誰人敢去定風波?”

(1).到處充塞。《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旁魄四塞,雲尃霧散。”《舊唐書·德宗紀下》:“三月乙亥,黃霧四塞,日無光。”《宋史·仁宗紀一》:“甲午,昏霧四塞。”

(2).四面蔽塞。 宋 文天祥 《正氣歌序》:“乍晴暴熱,風道四塞。” 清 方苞 《七思·弟椒塗》:“荊榛四塞兮塗冥冥,連山赤黑兮延火烝。”

關河

[fort;defense;land of a country] 關塞;關防。泛指山河

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宋· 柳永《八聲甘州》

神岳

見“ 神岳 ”。

亦作“ 神岳 ”。1.對山嶽的敬稱,言其具有靈異。 三國 魏 曹植 《遠遊篇》:“靈鼇戴 方丈 ,神岳儼嵯峨。” 晉 傅玄 《正都賦》:“神岳雙立,岡巖崟崟。”

(2). 唐 代 武則天 給 嵩山 的封號。《舊唐書·禮儀志四》:“﹝ 則天 ﹞又以 嵩山 與 洛水 接近,因改 嵩山 為 神岳 。”

都會

[city;metropolis] 都市

伊洛

(1).亦作“ 伊雒 ”。 伊水 與 洛水 。兩水匯流,多連稱。亦指 伊 洛 流域。《國語·周語上》:“昔 伊 洛 竭而 夏 亡, 河 竭而 商 亡。” 韋昭 註:“ 伊 出 熊耳 , 洛 出 冢嶺 。 禹 都 陽城 , 伊 洛 所近。” 三國 魏 曹植 《贈白馬王彪》詩:“ 伊 洛 廣且深,欲濟川無梁。” 唐 杜甫 《北征》詩:“ 伊 洛 指掌收, 西京 不足拔。” 宋 歐陽修 《送徐生之澠池》詩:“我昔初官便 伊 洛 ,當時意氣尤驕矜。” 清 葉襄 《禹陵》詩:“泉源留儉德, 伊 洛 想神功。”

(2).指二 程 理學。參見“ 伊洛之學 ”。

瀍澗

瀍水 和 澗水 的並稱。 東周 以來的古都 洛陽 (今 河南省 洛陽市 東), 瀍水 直穿城中, 澗水 環其西,故多以二水連稱謂其地。 唐 孟浩然 《題李四十莊兼贈綦毋校書》詩:“左右 瀍 澗 水,門庭 緱氏山 。” 明 夏完淳 《燕問》:“磽瘠險阻,古為戰區,不足以榮華 瀍 澗 ,附麗皇極也。” 清 顧炎武 《將遠行作》詩:“朝馳 瀍 澗 宅,夕宿 殽 函 都。”

颱風

(1) [typhoon;hurricane]

(2) 指亞洲太平洋海域的旋風

約瑟夫·康拉德小說中描述的颱風

(3) 菲律賓或中國海地區發生的熱帶氣旋

(4) [stage manner of an opera actor]∶戲劇演員在舞台上表現出來的風度

個別演員颱風不正

高山

(1).高峻的山。亦比喻崇高的德行。《荀子·勸學》:“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三國志·魏志·杜畿傳》“其得人心如此” 裴松之 注引 晉 杜篤 《杜氏新書》:“今吾亦冀眾人仰高山,慕景行也。” 宋 秦觀 《呂與叔挽章》之一:“舉舉西州士,來為邦國華。藝文尤爾雅,經術自名家。正有高山仰,俄成逝水嗟。”參見“ 高山景行 ”。

(2).傳說中的山名。《山海經·西山經》:“又西北五十里 高山 ,其上多銀,其下多青碧、雄黃。”

(3).少數民族名。 清 魏祝亭 《兩粵傜俗記》:“其在西者,種凡三:曰 高山 ,曰 花肚 ,曰 平地 。”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