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宮曰殿,曰幸且曰奔,詩史留題,千古猶存正統; 書吳書魏,書漢不書蜀,儒臣特筆,三分豈是偏安。

名人名家名勝四川

對聯全文

上聯:曰宮曰殿,曰幸且曰奔,詩史留題,千古猶存正統;
下聯:書吳書魏,書漢不書蜀,儒臣特筆,三分豈是偏安。

對聯備註:

(清-蔣攸銛《武侯祠聯》;蔣攸銛題四川成都武侯祠)

參考注釋

詩史

(1) [history of poetry]∶詩歌發展的歷史

(2) [poetry of historic significance]∶指反映一個時代的面貌、具有歷史意義的詩歌,如杜甫的詩歌

留題

[comments written after visiting a place] 參觀或遊覽時寫下觀感、意見等

留題本

千古

(1) [through the ages]∶指久遠的年代

千古風流人物。——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縱有千古。——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成為千古罪人

(2) [forever]∶永遠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zhou22

千古奇聞

(3) [eternal repose]∶婉辭,哀悼死者,表示永別或永垂不朽。多用於輓聯、花圈等的上款

正統

(1) [orthodox]∶指黨派、學派等一脈相傳的嫡派

(2) [legitimism]∶指王朝先後相承的系統

儒臣

(1). 漢 稱博士官為儒臣。 漢 揚雄 《百官箴·博士箴》:“儒臣司典,敢告在賓。”

(2).泛指讀書人出身的或有學問的大臣。《新唐書·宗室宰相傳·李福》:“ 大中 時, 党項羌 震擾,議者以將臣貪牟產虜怨,議擇儒臣治邊。” 宋 陳亮 《及第謝恩和御賜詩韻》:“復讎自是平生志,勿謂儒臣鬢髮蒼。”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太宗讀金史》:“曾命儒臣翻譯《三國志》及 遼 、 金 、 元 史、性理諸書,以教國人。”

特筆

(1).獨特的筆法。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五:“ 魯 史舊文,必著 隱公 攝位之實,去攝而書公,乃 仲尼 之特筆。” 清 皮錫瑞 《經學歷史·經學昌明時代》:“作《春秋》尤 孔子 特筆,自 孟子 及兩 漢 諸儒,皆無異辭。”

(2).特別記載黃中黃 《沉藎》第一章:“ 章 鄒 之獄,久懸未結,而 沉藎 獨為上牲、為前馬以去,則吾同胞當志此不忘,為吾新 中國 革命史上作一特筆,則 沉藎 之死為不虛。”

(3).絕妙之筆。 林紓 《譯<塊肉餘生述>序》:“ 迭更司 乃能化腐為奇,撮散作整,收五蟲萬怪,融匯之以精神,真特筆也。”

三分

(1).謂一分為三。《左傳·襄公十一年》:“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今天下三分, 益州 罷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清 唐孫華 《涿州懷古》詩:“三分 巴蜀 功成後,魂魄猶應戀故都。”

(2).指 三國 史話。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京瓦伎藝》:“ 霍四究 説《三分》, 尹常 賣《五代史》。”

(3).十分之三。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牛小姐盤夫》:“到如今,骨自道且説三分話,不肯全拋一片心。” 茅盾 《子夜》十七:“他們是不肯隨便放過的,況又有三分酒遮了臉。”

十份中的三份。《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七兮” 唐 孔穎達 疏:“此梅雖落,其實十分之中尚七未落,已三分落矣。”

偏安

(1) [be content to retain sovereignty over a part of the country]

(2) 指封建王朝失去中原而苟安於僅存的部分領土

王業不偏安。——《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偏安一隅

(3) 借指被迫離開原來的地方,暫居某處

待到偏安於宗帽胡同,賃屋授課之後,她才始來聽我的講義。—— 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