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禱現金身不捨大悲示妙相 至心稱聖號即蒙顯應慰群情

名勝蘇州12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默禱現金身不捨大悲示妙相
下聯:至心稱聖號即蒙顯應慰群情

對聯備註:

(蘇州:圓瑛題靈岩山觀音洞。顯應:佛教用語.即“顯機顯應”)

參考注釋

默禱

不出聲地祈禱;心中禱告。 唐 韓愈 《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詩:“潛心默禱若有應,豈非正直能感通。” 宋 何薳 《春渚紀聞·李右轄抑神致雨二異》:“飯罷,烈日如焚,公再率郡寮詣僧伽前炷香默禱者久之。” 靳以 《泥路》:“她常默禱著,求神的法力,把他的病痛移到她的身上來吧。”

現金

(1) [ready money;cash] :現款

用現金支付

(2) [cash reserve in a bank]∶銀行庫存的貨幣

現金帳

不捨

見“ 不捨 ”。

亦作“ 不捨 ”。1.不停止。《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荀子·勸學》:“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 宋 蘇軾 《司馬溫公行狀》:“躬親庶務,不捨晝夜。”

(2).不放棄;不忍離開。《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 劉官人 不捨,搶出門來,一徑趕到廚房裡。” 巴金 《抹布集·第二的母親》:“她露出不捨的樣子,把我送上轎。”

(3).不饒恕。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七:“囑付 紅娘 ,你管取您姐姐,休教覓生覓死,自推自攧。有些兒好弱,你根柢不捨!”《七國春秋平話》卷下:“ 伯楊 曰:‘ 孫子 欺吾,吾心不捨。’”

大悲

(1).極悲哀。《呂氏春秋·明理》:“夫有天賞得為主,而未嘗得主之實,此之謂大悲。”

(2).佛教語。救人苦難之心,謂之悲;佛菩薩悲心廣大,故稱大悲。《大般涅槃經》卷十一:“三世諸世尊,大悲為根本……若無大悲者,是則不名佛。” 唐 楊炯 《盂蘭盆賦》:“上妙之座,取於 燈王 之國;大悲之飯,出於 香積 之天。” 傅尃 《感秋》詩之四:“誓願眾生終度盡,幾時穩放大悲船。”

妙相

(1).佛教語。莊嚴的相貌。 南朝 梁簡文帝 《大愛敬寺剎下銘》:“儼如常住,妙相長存。” 清 吳偉業 《壽繼起和尚》詩:“不羨紫衣夸妙相,惟憑白足徧四方。”

(2).美麗的景象。 元 耶律楚材 《和摶霄韻代水陸疏文》之四:“山色水光呈妙相,鳥啼猿嘯露圓音。”

至心

最誠摯之心;誠心。 漢 孔融 《論盛孝章書》:“ 昭王 築臺以尊 郭隗 , 隗 雖小才而逢大遇,竟能發明主之至心。” 唐 牛僧孺 《玄怪錄·齊推女》:“君能至心往求,或冀諧遂。”《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今且歸去習法,如欲見吾,但至心叩石,自當有人應門與你相見。”

顯應

(1).顯示感應。《後漢書·明帝紀》:“公卿百官以帝威德懷遠,祥物顯應,乃並集朝堂,奉觴上壽。”

(2).猶顯靈。 元 宮天挺 《范張雞黍》第三折:“見兄弟來託一夢,所説身死一事。忽然醒來,乃是一夢,因此上您孩兒星夜前來,俺兄弟先有顯應也。”《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九:“此是亡靈未泯,故來顯應。”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四:“但他已向死人靈前通明了,賭了咒,人死為神,只要鑑察自己的真誠,哪裡有不顯應的。”

群情

[feelings of the masses;public sentiment] 民眾或眾人的情緒

群情激奮

群情鼎沸(形容民眾的情緒高漲,像鍋里的開水沸騰起來)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