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亦愛臨安法像自北朝留住 山皆學靈鷲洛迦從南海飛來

名勝浙江12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佛亦愛臨安法像自北朝留住
下聯:山皆學靈鷲洛迦從南海飛來

對聯備註:

(杭州:張岱題上天竺法喜寺)

參考注釋

臨安

[Lin'an county] 縣名,在浙江省杭州市西部。縣內的天目山多奇峰、竹林,為浙西名勝地

法像

指佛菩薩等聖像。《宋書·夷蠻傳·天竺迦毗黎國》:“頃遇昏虐,法像殘毀,師徒奔迸,甚以矜懷。” 清 李漁 《奈何天·逃禪》:“且喜 觀音 法像已塑成了,今乃開光吉日,又是奴家滿月之期。”

北朝

(1). 南北朝 時, 北魏 、 東魏 、 西魏 、 北齊 、 北周 立國北方,史稱 北朝 ,以與立國南方,迭相更替的 南朝 ( 宋 、 齊 、 梁 、 陳 )相對參見“ 南北朝 ”。

(2).泛指北方的王朝。多指少數民族政權。《新五代史·晉高祖皇后李氏》:“昔先帝起 太原 時,欲擇一子留守,謀之北朝皇帝,皇帝以屬我。”此指 契丹 。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逸文》:“ 景德 中,朝廷始與北虜通好,詔遣使將以‘北朝’呼之。”此指 遼 。

留住

(1).等待。 漢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作書與內舍,便嫁莫留住。”

(2). 宋 元 時一種泛用的市井青年名字。 宋 周密 《武林舊事·乾淳奉親》:“上詣 德壽宮 恭請兩殿往 浙江亭 觀潮……市井弄水人有如僧兒、留住等凡百餘人,皆手持十幅綵旗,踏浪爭雄。” 元 王曄 《桃花女》楔子:“單則我家有個孩兒,喚做‘石留住’,今年二十歲了。”

靈鷲

(1).山名。在古 印度 摩揭陀國 王舍城 之東北,梵名 耆闍崛 。山中多鷲,故名。或雲山形像鷲頭而得名。 如來在此講《法華》等經,故佛教以為聖地。又簡稱 靈山 或 鷲峰 。《古詩類苑》卷一○二引 晉 廬山 諸道人《游石門》詩序:“ 靈鷲 邈矣,荒途日隔。”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欽鹿野之華苑,羨 靈鷲 之名山。”自註:“ 靈鷲山 ,説《般若法華》處。” 唐 劉禹錫 《送義舟師卻還黔南》詩:“常説 摩圍 似 靈鷲 ,卻將山屐上丹梯。” 清 譚嗣同 《怪石歌》:“不然 天竺 亡 靈鷲 ,月黑深林歗猨狖。”

(2).山名。即 浙江 杭州 西湖 的 飛來峰 。傳說由 印度 飛來。 宋 蘇軾 《祭柳子玉文》:“頃在 錢塘 ,惠然我覯,相從半歲,日飲醇酎,朝游 南屏 ,莫宿 靈鷲 。” 金 元好問 《雲峽》詩:“飛墮不嫌 靈鷲 小,奇探已覺 太湖 空。” 清 厲鶚 《西林過滿月精舍》詩:“秋蟾圓幾夕, 靈鷲 約同登。”

(3).山名。在 廣東 曲江 北。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溱水》:“ 瀧水 又南歷 靈鷲山 。山本名 虎羣山 ,亦曰 虎市山 ,以虎多暴故也。 晉 義熙 中沙門釋僧 律 葺宇巖阿,猛虎遠跡,蓋 律 仁感所致,因改曰 靈鷲山 。”

(4).山名。在 江西 上饒 東南。一名 靈山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西三·廣信府》:“ 靈山 ,府西北六十里,一名 靈鷲山 。道書第三十三福地,實郡之鎮山也。”

(5).峰名。在 山西 五台山 中台 之東南,亦稱 菩薩頂 。峰有 真容院 ,黃教喇嘛 札薩克 居此。 清 陳夢雷 《擬游五台山不果》詩:“勢控 太行 蟠巨鎮,派分 靈鷲 落曇花。”

南海

(1) [Nanhai]

(2) 縣名,在廣東省境內,現已併入廣州市

(3) 對康有為的尊稱,其字亦為南海

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