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誠社稷干城,大難削平,偏災歷拯,綜論豐功碩德,炳耀寰區,即今鍾阜宣猷,循文正遺規,一意寬仁培國脈; 帝倚東南柱石,威揚中外,福蔭江淮,爭欽荷寵承休,康強元老,豈料竹林增感,致武鄉盡瘁,卅年栽植哭師門。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公誠社稷干城,大難削平,偏災歷拯,綜論豐功碩德,炳耀寰區,即今鍾阜宣猷,循文正遺規,一意寬仁培國脈;
下聯:帝倚東南柱石,威揚中外,福蔭江淮,爭欽荷寵承休,康強元老,豈料竹林增感,致武鄉盡瘁,卅年栽植哭師門。

對聯備註:

(清-程桓生《挽曾國荃聯》)

參考注釋

公誠

公正誠實。《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其聲教遺言,皆經事綜物;公誠之心,形於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補於當世。”

社稷

[the god of the land and the god of grain — the state] 土神和穀神,古時君主都祭祀社稷,後來就用社稷代表國家

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 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史記·陳涉世家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於社稷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干城

[soldiers defending country] 盾牌和城牆。比喻捍衛者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詩·周南·兔罝》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孫、 吳之略耶?—— 明· 劉基《賣柑者言》

大難

巨大的災難、禍變。《易·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 文王 以之。”《呂氏春秋·執一》:“﹝ 吳起 ﹞傾造大難,身不得死焉。” 高誘 註:“大難,車裂之難。”《後漢書·荀彧傳》:“ 密 雖小固,不足以扞大難,宜亟避之。” zhou88來 《“四·八”烈士永垂不朽》:“﹝ 王若飛 等﹞四月八日飛回 延安 ……不幸竟遭大難。”

異常艱難。《樂府詩集·瑟調曲一·善哉行》:“來日大難,口燥脣乾。今日相樂,皆當喜歡。”

大儺。《禮記·月令》:“﹝季冬之月﹞命有司大難,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氣。”

削平

(1).剷平,清除。 唐 李紳 《禹廟》詩:“削平水土滄海,畚鍤東南盡 會稽 。” 葉聖陶 《倪煥之》十一:“生意蓬勃的農場裡,如果點綴死寂的墳墓,多么不調和啊;所以必須把它削平。”

(2).平定,消滅。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至如 秦帝 按劍,諸侯西馳,削平天下,同文共規。” 宋 李綱 《與鄭少傅書》:“竊恐此賊難以指日削平,矧亦未易制其衝突也。”《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這位天子﹞在位四十八年,削平了三處寇亂。”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三章第二節:“ 道宗 削平叛亂,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偏災

猶言大災。指危害很大的災害。 鄭觀應 《盛世危言·旱潦》:“比年北五省水旱偏災,無歲不有。”

豐功碩德

同“ 豐功茂德 ”。 元 王惲 《淇州創建故周府君祠堂碑銘》:“其豐功碩德,具載墓碑,茲不復雲。” 清 申涵光 《畿輔先賢詩序》:“我 燕 趙 豐功碩德及巖穴獨行之士,接踵相望。”

炳耀

亦作“ 炳曜 ”。亦作“ 炳燿 ”。 1.顯示光芒;照耀。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梁太尉與王僧辯書》:“天狼炳曜,非無戰陣之風;參虎揚芒,便有干戈之務。” 宋 蘇轍 《南京祈禱文》之七:“曾未旋踵,秋暘炳耀。” 蕭蛻庵 《徐園追祭宋遁初》詩:“虎觀論洋溢,麟閣光炳耀。”

(2).文采煥發;光輝燦爛。《後漢書·劉瑜傳》:“蓋諸侯之位,上法四七,垂文炳燿,關之盛衰者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原道》:“ 文王 患憂,繇辭炳曜,符采復隱,精義堅深。”《東周列國志》第七四回:“惟見兩龍張鬣相向,五色炳耀。”

(3).昭彰;昭揚。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 衛覬 禪誥,符命炳耀,弗可加已。” 南朝 梁 劉勰 《原道》:“光采玄聖,炳耀仁孝。”

(4).顯赫。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八章:“老先生世受國恩,門第炳耀,原非草木小民。”

寰區

天下;人世間。《後漢書·逸民傳序》:“彼雖硜硜有類沽名者,然而蟬蛻囂埃之中,自致寰區之外,異夫飾智巧以逐浮利者乎!” 唐 杜甫 《解悶》詩之八:“最傳秀句寰區滿,未絶風流相國能。” 元 鄭光祖 《三戰呂布》第四折:“ 玄德公 聲播寰區,名傳海宇,德勝英傑,才超俊士。” 清 戴名世 《<巢青閣集>序》:“ 永嘉 山水,秀絶寰區。”

即今

今天;現在。 唐 高適 《送桂陽孝廉》詩:“即今江海一歸客,他日雲霄萬里人。” 宋 陸游 《連日有雪意戲書》詩:“壯歲羈游半九州,即今憔悴老菟裘。”《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事已如此,料留你不住了,只是你要去時,即今就去。”

鍾阜

(1).指神話傳說中地處極北、氣候苦寒的 鐘山 。《文選·任昉<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 關 外一區,悵望 鍾阜 。” 李善 注引 許慎 曰:“ 鍾阜 ,北陸無日之地。”參見“ 鐘山 ”。

(2).指 紫金山 。 唐 唐彥謙 《金陵九日》詩:“九重天近瞻 鍾阜 ,五色雲中望 建章 。” 宋 洪咨夔 《荊公》詩:“養就禍胎身始去,依然 鍾阜 向人青。” 孫雨林 《皖江血·追悼》:“ 清 廷已倒,看雲封 鍾阜 ,風靜 江 皋,共和政府好把乾坤重造。”參見“ 鐘山 ”。

宣猷

見“ 宣猶 ”。

遺規

(1).先前留下來的法度規則。 晉 張華 《答何劭》詩之二:“ 周任 有遺規,其言明且清。” 清 張五典 《示吏》詩:“社倉遺規傳紫陽,其人經畫行其鄉。” 劉師培 《南北文學不同論》:“ 溫子昇 長於碑版,敘事簡直,得 張 蔡 之遺規; 盧思道 長於歌詞,發音剛勁,嗣 建安 之佚響。”

(2).留下的謀劃。 宋 岳珂 《桯史·吳畏齋謝贄啟》:“時北事已章灼,余念數路出師,具有殷鑑,雖上流運奇,先王有遺規,而今未必能。”

一意

(1).一個意思;同一意義。《荀子·正名》:“辭也者,兼異實之名,以論一意也。”《朱子語類》卷一一七:“聖賢立言垂教,無非著實。如‘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如‘尊德性而道問學’……等類,皆一意也。”

(2).同心;齊心。《韓非子·存韓》:“昔 秦 、 韓 戮力一意以不相侵,天下莫敢犯。”《漢書·翟方進傳》:“君有 孔子 之慮, 孟賁 之勇,朕嘉與君同心一意,庶幾有成。” 南朝 梁 沉約 《秋白紵詞》:“雙心一意俱徊翔,吐情寄君君莫忘。”

(3).專心致志。 漢 班固 《bai8虎通·三軍》:“大夫將兵,出必不御者,欲盛其威,使士卒一意繫心也。” 宋 曾鞏 《江都縣主簿王君夫人曾氏墓誌》:“其夫嘆曰:‘我能一意自肆於官學,不以私累其志, 曾氏 助我也。’”《兒女英雄傳》第二回:“家裡再留下兩個中用些家人支應門戶,我不過查查問問,便一意的用起功來。” 沙汀 《記賀龍》六:“ 賀龍 同志並不參加 周士第 周志和工兵負責同志的詳細問答,只一意上上下下地視察著。”

(4).猶執意,決心。 明 陳邦瞻 《宋史紀事本末·秦檜主和》:“若一意主和,則和戰常在彼。” 許地山 《命命鳥》:“你瞧我的父親多么固執,他一意要我去當和尚。”

(5).個人意志。 郭沫若 《騎士》:“我恨我不是有槍階級,假如我手裡有兵,由得我的一意,我要把那些傢伙殺得一乾二淨!”參見“ 一意孤行 ”。

寬仁

寬厚仁慈。《書·仲虺之誥》“克寬克仁,彰信兆民” 孔 傳:“言 湯 寬仁之德明信於天下。”《漢書·韓信傳》:“陛下寬仁,諸侯雖有叛亡,而後歸,輒復故位號,不誅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無名子謗議》:“使聖主失含宏之道,損寬仁之德,豈忠臣之節耶?” 明 李東陽 《求退錄》:“況威嚴之後漸復寬仁,中外臣民欣欣望治。”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一切都寬仁厚道,與民更始。”

國脈

見“ 國脈 ”。

亦作“ 國脈 ”。國家的命脈。 漢 王符 《潛夫論·思賢》:“養壽之士,先病服藥;養世之君,先亂任賢。是以身常安,而國脈永。” 宋 陳亮 《廷對策》:“正人心以立國本,活民命以壽國脈。” 孫中山 《救國之急務》:“在內則有南北交爭,在外則有強鄰危我國脈,故萬不能不採一有力之方法以救吾國也。”

東南

[southeast] 介於東和南之間的方向

方是時,博雞者以義聞東南。——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柱石

[pillar;mainstay] 支撐建築物的立柱和石基。借指肩負國家重要使命的人

堅強柱石

中外

[inside and outside] 裡面和外面

中外不得相救

中外交薦。——《明史》

福蔭

亦作“ 福廕 ”。猶福庇。《前漢書評話》卷中:“ 呂后 終託著皇帝福廕。”《二刻拍案驚奇》卷十:“ 朱三 反靠著老婆福蔭,落得吃自來食。”《三國演義》第四八回:“我等終身皆賴丞相福蔭。” 巴金 《滅亡》第十五章:“小民託庇了聯帥底福蔭,勉強可安居樂業。”

江淮

(1). 長江 和 淮河 。《左傳·哀公九年》:“秋, 吳 城 邗 ,溝通 江 淮 。” 三國 魏 阮籍 《樂論》:“ 江 淮 之南,其民好殘; 漳 汝 之間,其民好奔。”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銀杏》:“ 江 淮 間一御史疏陳水患。”

(2).泛指 長江 與 淮河 之間的地區。《後漢書·周榮傳》:“ 榮 , 江 淮 孤生,蒙先帝大恩,以歷宰二城。” 明 《端午食賜粽有感》詩:“東南米價高如玉, 江 淮 餓莩千家哭。” 清 鈕琇 《觚賸·舊雷有聲》:“余宦遊所至,其風土大略相同,唯 粵 中則不特與朔方絶異,即較之 江 淮 ,亦甚懸殊。” 凌力 《星星草》第十五章一:“如今捻軍兵分東西,追剿各軍愈追愈遠愈加勞苦,而出自 江 淮 的餉源卻愈益短絀難辦。”

(3).特指今 江西省 鄱陽湖 一帶。《史記·五帝本紀》:“ 三苗 在 江淮 、 荊州 數為亂。” 張守節 正義:“淮,讀曰匯,音胡罪反,今 彭蠡湖 也。”

荷寵

蒙受恩寵。《三國志·魏志·和洽傳》:“﹝ 毛玠 ﹞歷年荷寵,剛直忠公,為眾所憚。”

承休

承受美善。《史記·封禪書》:“今鼎至 甘泉 ,光潤龍變,承休無疆。”

康強

[healthy and strong] 康健;強健

身體康強

元老

[senior statesman] 古時稱天子的老臣,現指政界年輩資望高的人

竹林

[bamboo forest] 竹子

避哨竹林中。——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致武

猶致戎。《國語·周語中》:“將蠻夷戎狄之驕逸不虔,於是乎致武。” 韋昭 註:“謂諸夏之國為蠻夷之行,王於是致武以伐之。”

盡瘁

[exert oneself to the utmost] 盡心盡力,全身心投入

鞠躬盡瘁

栽植

[plant] 栽種;種植

栽植苗木

師門

(1) [master's homegate]∶師傅的家門

半年不入師門

(2) [teacher or his instructions]∶科舉時dai8考取進士的人稱考官為師門,後來泛指老師

同出師門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