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的文化傳承——讀湯一介《我們三代人》
湯一介先生是當代著名哲學家、國學大師、哲學史家、哲學教育家,他出身書香門第,祖父湯霖是清末進士,父親湯用彤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是貫通中西的國學大師。而今,湯一介先生遺作《我們三代人》(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5年12月第1版)出版,書寫湯氏一門三代知識分子,在中國百年社會變遷中的政治命運,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湯一介很看重傳承,書的封底印有湯家祖訓:“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素位而行,隨適而安。”湯一介祖父湯霖曾經在清朝時歷任多地知縣,平日最喜歡用鄉音吟誦《桃花扇》中的《哀江南》,湯一介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知名的“眼見他起朱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湯用彤在三歲的時候,就會學著湯霖的腔調吟誦《哀江南》,讓父母大吃一驚。湯用彤在有了兒女後,又將這個習慣傳了下來。“祖父和父親都喜歡誦這首,大概是因為他們都生在亂世,藉以抒發胸中的鬱悶之情。”這種憂國憂民的思想,對湯一介影響至深。
湯一介以近乎中性的立場,記錄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精神面貌、心態及交往。他對父親的學問、成就非常敬仰,認為父親是個偉大的學者。書中寫到了父親對他的唯一一次責罵。1957年春,湯用彤的《魏晉玄學論稿》在中華書局再版後,編輯曾找到湯一介,問是否可將《隋唐佛教史稿》整理出版。湯一介原本想父親身體很不好,書早些出版該是好事。誰知湯用彤得知此事後,非常生氣,認為那只是一個初稿,還有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對父親做學問的嚴謹,湯一介發出深深感嘆:如今學術研究已日趨急功近利,“或以學術為做官之敲門磚,或以文章為謀利之本錢,使得今日相當多的學術著作成為應急的‘急就章’,敗壞了學術風氣”。
書中,湯一介寫了各種各樣的真相,不迴避,不隱瞞。書中充滿了湯一介作為國學大家對自我的批評和反省。他所掛念的自己人生中所犯的“錯誤”,是指“文革”期間他參加“梁效”的一些經歷。他用一萬多字的篇幅,寫了《我與“梁效”》,並反思道:“這事雖已過近三十年,但在我心中總是個問題,我應該做一個交代。”他還不斷徹底地反思自己,“孟子可以說‘以德抗位’,陶淵明可以‘不為五斗米折腰’……而我把中國知識分子這些可貴的美德全部都丟掉了。”面對問題,湯一介不是怪罪環境,而是充滿自責,而這,也體現了一位大家的風範。
湯一介的治學、讀書與人生感悟,始終是全書的主線。湯一介提及他早年的一些閱讀,國中時,他先是愛看巴金的《家》《春》《秋》,也看《三國演義》《水滸傳》,好像特別喜歡屠格涅夫的《父與子》,後來看錢穆的《國史大綱》。這種經歷,對他以後愛好中國文化有著非常大的影響。父親告訴他,一個詩書之家應該有“家風”,而他感到愧疚,因為由於時代原因,他“無法繼承”家風,而他的子女們又都遠去美國落戶,孫子和外孫女都出生於美國。“我父親留學美國,五年而歸,我兒子已去十年,‘有去無回’。”字裡行間,充滿了深深的自責。
讀完全書,感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真誠。而最令人敬佩的,還是湯氏三代將前輩所有的積累變成滋養,有傳承,也有發展。所以,在浮躁氣氛蔓延的今天,閱讀湯一介的文字,將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與啟迪。
來源:福州日報 2015-12-10 12:31:23猜你喜歡
參賽作文落榜的故事
2011-08-17 10:23:10不倦的時光不老的床
2014-04-27 13:36:18犁田
2011-01-10 19:42:00老黨員徐叔
2017-10-08 18:48:37情緒也有四季
2010-09-15 10:19:00梅林酥餅分外香
2012-07-09 21:44:33星星的願望
2014-10-02 11:20:43詩話楊柳
2017-10-08 18:55:00書法的向心力
2019-09-07 04:38:38證明
2011-11-25 12:50:12抹不去的記憶
2012-04-20 12:24:12籬岸菊花開
2014-09-22 10:30:27兒子要減壓
2011-06-07 19:56:00畫家
2011-09-01 12:32:36百漈溝不只是溝
2012-06-04 12:30:41邊鎮
2012-10-15 20:20:46免票
2013-02-25 20:58:12你說那是清明花
2013-03-28 12:22:35又見明月升起
2011-09-10 17:00:42夢想的腳步未曾停歇
2015-05-08 10: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