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悟書法之道
一般講,書法就是書寫的方法。
書寫方法有筆法、字法、章法,更高的書法藝術層次是墨法。
對於書法之術,沒有別的捷徑,必須老老實實的花時間,從楷書入手。我們現在所說的楷書,一般都是指歐、顏、柳、趙四大楷書,廣義楷書則要從書法史角度說。
楷書楷書,時代書法之楷模也。小篆是秦代楷書,隸書是漢代楷書,唐朝之後才以毆顏柳三大書家為楷模,也稱唐楷。元代趙孟頫在唐楷基礎上,獨自打磨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趙楷,自此以後,再沒人能超越這楷書中四大高峰。這是書法界的共識,也是書法界的正統、正見、主流。而初學書法都是以臨摹這四大楷書的點橫撇捺、永字八法入手的。
四法之術展開來講,可以是一本甚或幾本書的內涵,這不是此時想說的重點。
就我學習書法的點滴感悟而言,四法之術也僅僅就是書法之“術”的表層面,而書法之“道”在書法之“術”之上,屬於可以意會難以言傳的書法藝術意境或曰書法之靈魂。
常言道,字如其人。書法者的社會閱歷、文化修養、美的體悟能力等字外功夫是學習和創作書法作品的無形之手。如果說,學習書法之術過程中的重要方法——臨帖(或臨碑)可以達到“形似”,那么,書法之道這隻無形之手才可以主導書法的神似。實踐證明,史上大書法家往往是在學習前人書法過程中,因為苦苦追求神似而不達、而苦惱,最終在書法之外體悟書法真諦、才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書法藝術風格,成為書法史上里程碑人物的,譬如黃庭堅和米芾等。
現在有人熱衷於學寫毛體,恕我直言,這些人寫出來的所謂毛體看上去有些像,但就是讓人感覺哪裡不對,沒有毛 * 本人所寫書法的那種氣場和魅力。為什麼?書者只能學其形似,而難以達到其神似,也不可能達到神似。因為書者不可能成為毛 * 。
所以,齊白石先生對於向他學習繪畫的後生們說過:學我者活,像我者死。
現在也有些書家學習舒同、啟功先生的書法,幾乎可以以假亂真,但是,如果一直以很像他們為目的,最終,除了可以讓這個社會多一些贗品之外,不會有什麼大的修為和貢獻。
管中之見,對於書法之道,感覺重視它的人並不多。當然,也有人走向極端,只談其道,而否定書法之術的基礎性作用的。
所謂書法之道,應該是書法藝術追求者所要介意和重視的精神層次,因為它涉及到哲學、美學,人品、人格等形而上的東西。而且,只有深諳此道的書者,才可以稱其為“家”的。
也就是說,一個書者要學習和追求書法藝術,除了四術之法的磨練,還要重視哲學、美學、史學、文學方面的造詣。一個筆畫、一個字、一幅字怎么寫才具有直達心靈的衝擊力度,具有視覺上的美感,具有字裡行間的音樂旋律般的節奏感,都是書寫者文化修為、美好心靈和書寫時的環境、情緒的自然表現。我們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書法藝術最終是人品、人格之氣的外在表現。裝是裝不像的。
書法之道應該強調多讀書,包括讀書法史、讀帖。大書法家吳丈蜀先生說,他一輩子都是“讀帖”而沒有“臨帖”的(我相信他小時候還是應該有臨帖的)。筆者愚見,“讀帖”應該比“臨帖”更難。臨帖一般講“形似”,照著寫就是。幾歲的娃娃都能把楷書臨摹得很好,但是,書法藝術絕對不是因為“臨得像”就能成為書法家的。書法藝術應該是獨一無二的、即使本人都難以複製的瞬間獨創,就如人不可能兩次走過同一條河流。這也是為什麼原創值錢,贗品不值錢的原因。所以讀帖應該是穿越時空,走進古人書法創作時心靈的過程,是對書法藝術創造者所處環境、書寫內容、甚至書寫時筆墨紙張等諸多因素的用心揣摩,從內心去體會作品所傳達的信息和意境。
王羲之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可以說是行書愛好者臨習的聖帖。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真的了解王羲之、王羲之書寫《蘭亭序》的背景故事、《蘭亭序》的內容、意境的。更不要說我們經常所書寫的唐詩宋詞了,一般都是書者自己在那裡盲寫。所謂盲寫,是我杜撰的詞。意思就是不了解原創作者,也不了解原創作者詩詞內涵,就在那裡盲目書寫。我倒是很主張書法愛好者,在四法訓練和大量讀書與社會生活實踐的基礎上,根據自己所感、所思、所想,結合自己所處環境和感悟,用自己的詩詞文章和書寫方式去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這樣寫出來的作品才像是自己孩子一樣,具有靈性和生命的美。
總之,真的書法藝術一定是特定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獨一無二的藝術創造,而不是以如何像前人的什麼字型為藝術評價標準。
2015.8.3新澤西
來源:本站原創 2015-08-03 2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