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作文大全>> 散文>> 音同·音近·調殊——探尋“兩話”對應規律正文

音同·音近·調殊——探尋“兩話”對應規律

作者:任笑痴  (字數:1200字作文)

福州話叫芋頭為“芋(wó)”,音近國語的“我(wǒ)”。相傳在舊社會,福州農村婦女多不會說國語,非說不可時就把福州話說得“拗”一點應付,以為那就是不怎么標準的國語了。一天,市郊一姑娘挑擔芋頭到城裡賣。快賣光了,她放下擔子,脫下斗笠順手蓋到了擔子上。有個“外江人”剛好路過,問姑娘賣的是什麼。姑娘擦擦汗,理理頭髮,用“半鹹淡”的國語答道:“賣wǒ(芋)呀!”“外江人”莫名其妙,說:“別開玩笑!我正正經經問你擔子裡賣的是什麼!”“誰跟你開玩笑呀!確實賣wǒ嘛!”她拿起斗笠,指著剩下的芋頭說:“這不是wǒ是什麼?”“外江人”恍然大悟:姑娘國語說得不好,把“芋”說成“我”了。

其實,還有許多初聽似乎“兩話”同音,卻有區別的字詞。譬如台灣的“灣”,國語念“wān”,而福州話多把舌前、舌尖音念為舌根音,把韻母“ān”念成“āng”,“灣”成了“妄”。再如“鼓山”的“山”,初聽也像“兩話”一樣音,其實也有區別:“山(shān)”,福州人說福州話幾乎沒有翹舌習慣,於是“山”念成了“三”或“桑”。再說“心”,也覺得國語和福州話差不多,其實差別大了:福州人說話常把“心(xīn)”念成了“cīn”,甚而再把“īn”這一舌尖鼻韻母,念成舌根音,接近於“星”。常年講福州話的學生參加高考,多因把福州話的發音習慣帶入國語,吃了語音的虧。如“男人(nánrén)”拼作“狼仍(nángréng)”;“吐痰(tǔtán)”變為“兔糖(tùtáng)”;“福州市”變成國語的“傅鄒四”;“西湖”拼為“sīhú”;“南(nán)”與“籃(lán)”以及“然(rán)”不分;“分(fēn)”與“風(fēng)”,“能(néng)”同“人(rén)”成了同音……常說福州話想學規範國語的人,要引起足夠重視,否則拼音打字也常出錯。

似無區別卻有別的字音還很多,譬如“立竿見影”這一成語的頭兩個字,福州人說國語會把去聲(拼音第四聲)的“立”念成入聲(第五聲,國語沒有);把“竿(gān)”念成“剛(gāng)”,把“日”念“li”的第五聲如“立”。這是為什麼?一為福州話沒有翹舌發準拼音“ri”的習慣;二為應念去聲卻依發音習慣念成了方言才有的入聲。

“兩話”中僅聲調不同的語詞更多,稍加留意,“兩話”互學都能節約點時間。譬如“海帶”,“海”國語發上聲(第三聲),福州話接近於陰平(第一聲),“帶”國語發去聲,福州話發上聲;“李”、“理”國語念上聲,福州話也近於陰平;“筆”國語念上聲,福州話念入聲;“土”國語念上聲,福州話念去聲;“集”國語念陽平,福州話念入聲;“力”國語念去聲,福州話念入聲;“連”國語念陽平,福州話念去聲;“油”國語念陽平,福州話念去聲;“菜”國語念去聲,福州話念上聲;“鼓”國語念上聲,福州話念陽平……上述都可以帶出許多同音字。例子顯然無法一一列舉,聰明的讀者可自行舉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