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在福州填詞教子
寫詩教子的有,填詞教子的極少,辛棄疾可能是首創。12世紀90年代上期,辛棄疾55歲,作為南宋官員主政福州。官場失意,深感終生理想——抗金復國已經無望,時有毀謗加身,憤懣抑鬱,打算申請退休,抽身離去。兒子極力反對,於是填詞訓之。
取名《最高樓》,題下說明填這首詞的緣由:“吾擬(準備)乞(請求)歸,犬子以田產未置(添置、購買)止(阻止)我,賦此(填這詞)罵之(他——兒子謙稱為犬子)。”
上闋是:“吾衰矣,須富貴何時?富貴是危機。暫忘設醴抽身去,未曾得米棄官歸。穆先生,陶縣令,是吾師。”
這裡的表面字義一般人都知之 * 。“辛詞”一大特點是喜歡用典——使用典故,讓簡約的文字涵蓋最大的內容。“吾衰矣”,我已經衰老,典出《論語·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須富貴何時”,都什麼時候了要什麼富貴,典出《漢書·楊惲傳》。楊惲曾在給人的信中說:“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富貴是危機”典出《晉書·諸葛長民傳》。諸葛長民曾權傾一時,卻天天擔心皇上劉裕隨時會找個藉口殺他,說:“貧賤常思富貴,富貴必履危機。”從“暫忘”到“是吾師”同樣全部用典。漢高祖劉邦的弟弟劉交被封為楚王時,任用穆生、白生和申公3人為中大夫,對他們恭敬有加。請他們飲宴,知道穆生不會喝酒,特意為他準備了酒精度不高的甜汁——“醴”。後來劉交的孫子劉戊為王,沒了如此待遇,穆生識趣自行離開,戀棧的另兩人被劉戊罰去做苦役,說明官場險惡,不可久留。“未曾得米棄官歸”說的是晉朝彭澤縣令陶潛(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事。穆先生和陶縣令兩個事例都教自己應該急流勇退,所以說“是吾師”。本闋圍繞“富貴是危機”這一中心鋪敘教子。
下闋是:“待葺個園兒名‘佚老’,更作個亭兒名‘亦好’。閒飲酒,醉吟詩。千年田換八百主,一人口插幾張匙?便休休,更說甚,是和非!”
下闋也用了許多典故,限於篇幅且不去說它。詞家於此既用世事無常,應該安貧樂道教育兒子,說“千年田換八百主,一人口插幾張匙”,就是置辦了田產,過些年還不知道歸屬於誰,田產的大米你們兒子幾個又能舀幾調羹吶?下闋還描寫了自己退休後的生活:“等我建座花園取名‘佚老’(‘佚’通‘逸’,就是‘安逸老人’的意思)。再建座亭子,叫‘安逸好’(‘亦’也通‘逸’)。我閒時飲酒,醉後吟詩,什麼事都不再管它(‘便休休’),還有什麼是非可說?我選擇退隱就是對的。”
全詞既有對歷史的思辨,又有對人生的哲理探究,就在當今也值得借鑑、思考。
來源:福州日報 2010-09-03 12: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