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原詩》原文及翻譯

納蘭性德

原文:

世道江河,動成積習,風雅之道,而有高髻廣額之憂①。十年前之詩人,皆唐之詩人也,必嗤點夫宋;近年來之詩人,皆宋之詩人也,必嗤點夫唐。萬戶同聲,千車一轍。其始亦因一二聰明才智之士深惡積習,欲辟新機意見孤行排眾獨出而一時附和之家吠聲四起善煮為新豐之雞犬不善煮為鮑老②之衣冠。向之意見孤出、排眾獨出者,又成積習矣。蓋俗學無基,迎風欲仆,隨踵而立。故其於詩也,如矮子觀場,隨人喜怒,而不知自有之面目,寧不悲哉?
有客問詩於予者,曰:“學唐優乎,學宋優乎?”
予曰:“子無問唐也、宋也,亦問子之詩安在耳!《書》曰‘詩言志’;虞摯曰‘詩發乎情,止乎禮義’。此為詩之本也,未聞有臨摹仿效之習也。古詩稱陶、謝,而陶自有陶之詩,謝自有謝之詩。唐詩稱李、杜,而李自有李之詩,杜自有杜之詩。人必有好奇縋險、伐山通道之事,而後有謝詩。人必有北窗高臥、不肯折腰鄉里小兒之意,而後有陶詩。人必有流離道路、每飯不忘君之心,而後有杜詩。人必有放浪江湖、騎鯨扶月之氣,而後有李詩。
“近時龍眠③錢飲光以能詩稱。有人譽其詩為劍南,飲光怒。復譽之為香山,飲光愈怒。人知其意不慊,竟譽之為浣花,飲光更大怒,曰:“我自為錢飲光之詩耳,何浣花為?此雖狂言,然不可謂不知詩之理也。”
客曰:“然則詩可無師承乎?”
曰:“何可無也?杜老不云乎‘’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凡《騷》《雅》以來,皆汝師也’。今之為唐為宋者,皆偽體也。能別裁之,而勿為所誤,則師承得矣。”作詩原。
(注)①高髻廣額:喻指詩歌創作仿效、附和而無新機。②鮑老:宋代戲劇滑稽角色名。③龍眠:山名,在安徽桐城西北。

譯文/翻譯:

如今社會風氣江河日下,日漸而成習慣,詩歌創作出現了一味仿效附和而無新機的不良風氣。十年前的詩人都宗唐,一定會譏笑宗宋派;近些年來的詩人都宗宋,一定會譏笑宗唐派。眾口一詞,千篇一排。出現這種情況,最開始是因為有一兩個聰明機智的人,他們深深地厭惡積蓄已久的不良風氣,想要開闢出新的詩歌創作方向,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思堅持下去,排斥眾人的現點,獨樹一幟,但是當時附和的人毫無主見,隨口附和,附和得恰到好處的人,就像新豐的雞犬那樣(能認識回家的路),附和得偏頗的就像宋代的鮑老那樣穿著衣冠而不合身,顯得那么滑稽可笑。以前那些人一意孤行,排斥他人的現點,又形成了另一種積重難返的習慣。世俗的學問本無根基,只不過是隨著社會風氣的變化而變化,跟著別人的腳後跟,亦步亦趨。所以他們對於詩歌的理解,就像矮子看戲,根本看不到,只是跟著他人的喜怒哀樂而悲傷歡喜,卻不知道戲文本來有他的真面目,難道不悲哀嗎?
有人向我詢問作詩之道,說:“詩歌創作,是學習唐人好呢,還是學習宋人好呢?”
我說:“你不要問我學唐人還是學宋人,我倒要問問你的詩歌在哪裡?《尚書》里說詩歌可以抒發志向;虞摯說“古人做詩,請歌是由情感而產生的,但受禮節的約束”。這是詩歌的本源,沒聽說有臨摹仿效的習慣。古詩推崇陶淵明和謝靈運,但是陶淵明自有陶淵明的風格,謝靈運自有謝靈運的風格。唐詩推崇李白和杜甫,但是李白自有李白的風格,杜甫自有杜甫的風格。一個人寫詩,一定要有愛好到神奇之地探險,開闢山林走出道路的精神,這樣才能創造出謝靈運一樣的詩歌來。一定要有逍遙地躺在北窗之下,不肯為五斗米而向鄉里小人折腰的氣度,才能創造出陶淵明一樣的詩歌來。一定要有即使在顛沛流離中,但每一餐飯都記掛著君王的忠貞,這樣才能創造出杜甫一樣的詩歌來。一定要有在江湖中放浪形骸,有騎著鯨魚追趕月亮的氣度,這樣才能創造出李白一樣的詩歌來。
近段時間龍眠錢飲光因為擅長作詩而被人稱道,有人把他的詩歌稱為陸放翁的詩歌,錢飲光很生氣。有人又把他的詩歌稱為白居易的詩歌,錢飲光更加生氣。別人知道他對這些評價不滿意,就把他稱為是杜甫,錢飲光越發生氣,說:“我的詩就是我的詩歌,為什麼要說像杜甫呢?”這雖然是狂言,但不能說他不知道作詩的真諦。
有人說:“既然如此,那么詩歌可以沒有老師傳承嗎?”
我說:“怎么可以沒有呢?杜甫不是說了嗎‘區別和裁剪、淘汰那些形式內容都不好的詩,學習《詩經》風雅的傳統,虛心向前賢學習,老師越多,這才是你們真正的老師’。凡是自離騷、詩經以來的作者,都是你的老師。如今宗唐宗宋的人,都是有別於正體的。能夠裁剪淘汰,但是不要被耽誤,那么就能得到老師的傳承了。”
為此,我寫了這篇文章來探討詩歌的本源。
納蘭性德《原詩》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納蘭性德《原詩》原文及翻譯0
納蘭性德《原詩》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