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有光《吳純甫行狀》原文及翻譯

歸有光

原文:

先生姓吳氏,諱中英,字純甫。先生生而奇穎,好讀書。父為致書千卷,恣其所欲觀,里中有黃應龍先生,名能古文。先生師事之,日往候其門。黃公奇先生,留與語。貧不能具飯,與啜粥,語必竟日還。先生以故無所不觀,而其古文得於黃公者為多。先生童髻入鄉校,御史愛其文,檄示有司。他御史至,悉第先生高等。開化方豪來為縣,先生以名帖謁方侯,侯方少年,自謂有文學,莫可當意,得名帖,引與游,甚歡。其後方侯徙官四方,見所知識至吳中者,必以先生名告之。 
然先生豪爽不拘小節。父卒,遺其貲甚厚。先生按籍,視所假貸不能償者,焚其券。好六博、擊毬、聲音,散其家千金。久之,乃更折節自矜飾,顧不屑為齷齪小儒。篤於孝友,急人之難,大義落落,人莫敢以利動。令有迎館先生者,欲有所贈遺,見先生,竟莫能出一語。先生之弟,嘗以事置對,令閱其姓名,疑問之,乃先生弟、先生不自言也。與其徒考古論學,庭宇灑掃潔清,圖史盈幾,觴酒相對,劇談不休。雖先儒有已成說,必反覆其所以,不為苟同。後生有一善,忻然如己出,亟為稱揚。里中人聞之,輒曰:“吳先生得無妄言耶?”某某者皆稚子,何知也?”然往往一二年即登第去,或能自建立,知名當世。而吳先生年老猶為諸生,進趨學宮,揖讓博士前,無慍色。 
年四十四,始為南都舉人。先生益厭世事,營城東地,藝橋千株,市鬻財①自給。日閉門,不復有所往還,令兒女環侍几旁,誦詩而已。少時所喜詩文絕不為曰《六經》聖人之文亦不過明此心之理與其得於心者則《六經》有不必盡求者如今世之文何如哉。 
嘉靖戊戌,試禮部,不第。還至淮,先生故有腹疾,至是疾作,及家二日而卒。予於先生,相知為深。 
十年前,嘗語予曰:“子將來不忘夷吾、鮑子之義,吾老死,不患無聞於後矣。”於是先生弟中材使予為“狀”,不可以辭。嗚呼!先生不用於世,予所論次大略,其志意可考而知焉。 
(選自《歸有光散文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刪節。) 

譯文/翻譯:

先生姓吳,名中英,字純甫。先生生下來就特別聰明,喜愛讀書。父親為他買來上千卷的書,任憑他看自己想要看的書。同鄉有一個叫黃應龍的先生,憑藉擅長寫古文而出名。先生把他當做老師對待,每天前往守候在黃公的門前。黃公覺得先生很奇特,留下先生跟先生一起交談。(黃公)家裡貧窮不能準備飯菜,就跟(先生)一起喝粥,交流起來一定要一整天才讓他回去。先生因此沒有什麼不看的,而他的古文得益於黃公的很多。開化人方侯來擔任縣令,先生拿著名帖拜見方侯,方侯正當年少,自認為有文才學識,沒有誰能放在他的眼裡。得到先生的名帖後,認為奇異,延請先生跟他交流,非常高興。後來方侯到其他地方做官,遇見到吳中去的自己認識的人,必定把先生的名字告訴他們。 
先生為人豪爽不拘小節。父親死了,留給他的財產很多。先生查看薄冊,看那些借了貸而不能償還的,就燒了那些債券。起初喜歡六博、擊毬、聲音,消耗了很多財物,時間長了,就改變作風(志趣行為)注意自我行為,然而不願意做謹小慎微的淺陋讀書人。先生非常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急人之難,大義凜然開朗磊落,沒有人敢用利益來打動他。有一個迎接先生到來的縣令,想贈送給先生一些東西,看見先生,竟然不能說出一句話。先生跟他的弟子們考證古事談論學問,將院屋打掃乾淨,圖書史冊堆滿了桌子,喝著酒,互相面對,暢談不休。即使先儒已經有現成的說法,必定一次又一次探究它的依據,不敢苟且認同。弟子中有一個(先生認為)好的,(先生)就高興地(把他)看作自己的兒子,急忙為之稱讚頌揚。鄉里人聽說後,就說:“吳先生該不會是胡說吧?某某人都是小孩子,知道什麼呢?”然而這些後生常常一二年後就考取離開,有的能自己建功立業,在當代出名。可吳先生年老了還只是生員,進入學宮,在博士面前揖讓,沒有一點怨怒的神色。 
四十四歲,(先生 )才考取了南都舉人。從此,先生更加厭棄世事,耕作城東土地,種植了上千株橘樹,賣橘子來供給自己生活。每天關閉大門,不再與外界有所往來,讓小兒女環侍在書桌旁,誦讀詩詞罷了。年少時喜歡詩文,但絕不寫詩,他說:“六經這類聖人的文章,大抵不過如此,與其內心有所感悟,那六經之類不必全部研習,像當今這些,又怎樣呢?” 
嘉靖戊戌年,(先生)到禮部應試,沒有考取。回來到了淮地,先生原來有腹病,到了這時腹病發作,到家兩天后就去世了。我和先生,相知甚深。十年前,先生曾經對我說:“你將來不要忘了管仲、鮑叔牙的交情,我死後,不擔心不被後人知道了。”於是先生的弟子讓我寫一篇記述先生的文章,不可以推辭。哎!先生不被當世重用,(從)我依次談論的一些大致情況,他的志趣意向就可以推求得知了。
歸有光《吳純甫行狀》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歸有光《吳純甫行狀》原文及翻譯0
歸有光《吳純甫行狀》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