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張禹傳》原文及翻譯

漢書

原文:

張禹字子文,河內軹人也。及壯,至長安學,從膠東庸生問《論語》,既明習,有徒眾,舉為郡文學。甘露中,諸儒薦禹,有詔太子太傅蕭望之問。禹對《論語》大義,望之善焉,奏禹經學精習,有師法,可試事。久之,試為博士。元帝崩,成帝即位。是時,帝舅陽平侯王鳳為大將軍,輔政專權。而上富於春秋,謙讓,方鄉經學,敬重師傅。而禹與鳳並領尚書,內不相安,數病,上書乞骸骨,欲退避鳳。上報曰∶“朕以幼年執政,萬機懼失其中,君以道德為師故委國政君何疑而數乞骸骨忽忘雅素欲避流言朕無聞焉君其固心致思總秉諸事推以孽孳無違朕意“加賜黃金百斤,侍醫視疾,使者臨問。禹惶恐,復起視事。禹成就弟子尤著者,淮陽彭宣至大司空,沛郡戴崇至少府九卿。宣為人恭儉有法度,而崇愷弟多智,二人異行,禹心親愛崇,敬宣而疏之。崇每候禹,常責師宜置酒設樂與弟子相娛。禹將崇入後堂飲食,優人管弦鏗鏘極樂,昏夜乃罷。而宣之來也,禹見之於便坐,講論經義,日晏賜食,不過一肉卮酒相對。及兩人皆聞知,各自得也。禹年老,自治家塋,起祠室,好平陵肥牛亭部處地,又近延陵,奏請求之,上以賜禹,詔令平陵徙亭它所。曲陽侯根聞而爭之∶“此地當平陵寢廟衣冠所出遊道,禹為師傅,不遵謙讓,至求衣冠所游之道,又徙壞舊亭,重非所宜。“根雖為舅,上敬重之不如禹,根言雖切,猶不見從,卒以肥牛亭地賜禹。禹每病,輒以起居聞,車駕自臨問之。上親拜禹床下,禹頓首謝恩,因言∶“老臣有四男一女,愛女甚於男,遠嫁為張掖太守蕭鹹妻,不勝父子私情,思與相近。“上即時徙鹹為弘農太守。建平二年薨,謚曰節侯。
(節選自《漢書·張禹傳》)

譯文/翻譯:

張禹字子文,是河內軹縣人。等他長大,到長安學習,跟從膠東庸生學習《論語》,通曉熟悉以後,張禹有了弟,被推薦為郡文學。甘露年間,眾儒者推薦張禹,朝廷下詔令給太子太傅蕭望之,讓他察問張禹。張禹回答《論語》中精微的道理,蕭望之認為他回答得很好,就向朝廷奏請張禹精通經學,有師承取法,可以任以職事。不久,張禹擔任博士之職。元帝去世,成帝即位。這時,成帝舅父陽平侯王鳳任大將軍,輔佐朝政,獨攬大權。而皇上正年富力強,謙虛禮讓,正傾向經學,恭敬尊重師傅。而張禹與王鳳都兼管尚書事務,張禹內心不安,多次以病為由,上書請求退休,打算(以此)躲避王鳳。成帝回覆說∶“朕於幼年執政,種種事務都擔心出現失誤。悠因道德高尚而成為我的老師,所以我把國政委託給你。您為什麼心存疑慮以致屢次請求辭職,是忘記了我們平日(的師徒關係),還是迴避什麼流言蜚語?我沒有聽到任何有關你(的傳聞)。你還是安下心來,集中思想,總管各種事務,拿出孜孜不倦的精神,不要違背我的心意。“於是成帝賞賜張禹百斤黃金,讓侍醫給他看病,讓使者到家問候他。張禹驚慌不安,又出來任職處事。張禹的成就特別突出的弟子,有官至大司空的淮陽彭宣,有官至少府九卿的沛郡戴崇。彭宣為人恭順儉樸有準則規矩,而戴崇性情和樂平易、智謀多,二人品行不同,張禹心裡喜歡戴崇,敬重而疏遠彭宣。戴崇每次侍候張禹,經常要求老師應擺下酒宴、演奏音樂同弟子一起娛樂。張禹扶著戴崇進入後堂飲酒,優伶奏樂鏗鏘,極盡歡樂,深夜才結束。而彭宣來的時候,張禹在廂房接待他,與他論經義,傍晚請他吃飯,不過是一碗肉一杯酒相待。等到兩個人都聽說了這件事,也都各自心安理得(沒有怨言)。張禹年老,為自己修墳墓,建祠室,認為平陵肥牛亭部的地方好,又與延陵接近,就奏請求取此地,皇上把它賜給張禹,下詔令平陵將肥牛亭遷往別處。曲陽侯王根聽說後就爭這塊地∶“此地正當世族出遊平陵寢廟的通道,張禹身為師傅,不遵謙讓之道,倒求取世族出遊的通道,又遷移破壞了舊亭,這是雙重的不適宜。“王根雖然是成帝的舅父,皇上敬重他不如張禹,王根的話雖然急切,還是不被採納,最終把肥牛亭的地方賜給張禹。張禹每次生病,成帝都打聽他的飲食休息情況,甚至坐車到張禹家問候。成帝親自在病床前拜見張禹,張禹叩頭謝恩,趁機說∶“老臣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愛女兒甚於愛兒子,但女兒遠嫁張掖太守蕭鹹為妻,我承受不住父女親情,想與她離近一些。“成帝當時就調蕭鹹為弘農太守。建平二年,張禹去世,諡號節侯。
《後漢書·張禹傳》《漢書·張禹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漢書·張禹傳》原文及翻譯0
《漢書·張禹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