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龔鑒傳》原文及翻譯

清史稿

原文:

龔鑒,字明水,浙江錢塘人。早與同郡杭世駿齊名。雍正初,以拔貢就選籍,授江蘇甘泉知縣。縣新以江都析置,故脂膏之地。鑒恥為俗吏,一以子惠黎元、振興文教為已任。故某侍郎子與有舊入謁有所囑拒之有同城官為大吏所昵令伺察屬史者有挾而請又拒之巨室延飲,又拒之。於是大江南北盛傳甘泉令不近人情。鑒益自刻苦,無一長物。縣境邵伯埭受高、寶諸湖之水,地卑下。鑒謂當於農隙運土築高埂沿堤為防,以徐議溝洫。堤上即植桑,興蠶事。其西境地高,浹旬不雨即龜坼,宜每一里為水塘以蓄之。如是則高下之田俱無患。大吏韙之,然不能行。邵伯埭下有芒稻河,設閘泄水尤要。值大水泛溢,鑒冒雨至,呼閘官泄之。閘官以鹽漕為言,不可。會總河嵇曾筠視河至,鑒直陳,厲聲訶閘官,曾筠即令啟閘。又用鑒言,定鹽漕船過湖需水不過六尺,過即啟閘,無得藉口蓄水,為民田患。每歲晏,江都之鰥寡孤獨多入甘泉部中。西湖聖因寺僧ming6*慧者,恃前在內廷法會恩寵,乾求遍於江、浙。一日以書幣關白,鑒杖其使而遣之。事流傳,上聞。世宗召ming6*慧還京,錮不許出。當是時,甘泉令聲聞天下。在任六年,以父憂去官,貧,至無以葬。河南巡撫尹會一故為揚州守,雅與鑒善,招之,欲使主大梁書院,以修脯助葬。遂卒於河南。鑒湛深經術,能摘先儒之誤,顧書多未成。所成者毛詩疏說,闡明李光地之說為多。 
(選自《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六》) 

譯文/翻譯:

龔鑒,字明水,浙江錢塘人。早年與同郡的杭世駿齊名。雍正初年,以拔貢的身份進入銓選官吏的簿籍,授任江蘇甘泉知縣。甘泉是從江都分出來新設定的縣,從來就是富庶之地。龔鑒以做庸俗官吏為恥辱,一心一意把造福百姓、振興文教作為自己的責任。從前某侍郎的兒子同他有舊交,前來拜見他,有私事相托,被他拒絕了。有一位和龔鑒同城的官吏,跟一位上級大官很親近,令他暗中觀察他屬下的官吏。這位同城官仗勢來請求龔鑒,又被他拒絕了。當地豪族大戶請龔鑒宴飲,都被他拒絕了。於是大江南北盛傳甘泉縣令做事不近人情。但龔鑒越發生活儉省,家中沒有一件多餘的東西。甘泉縣境的邵伯埭,承受著高郵湖、寶應湖之水,而地勢低下。龔鑒認為應當在農閒時運土加高河堤,以防洪澇,並逐步商議疏導溝渠堤上要種植桑樹,發展養蠶事業。邵伯那裡西邊地勢高,十天不下雨,土地就要龜裂,要每隔一里挖個水塘來蓄水。這樣,無論是高田還是低田,都可旱澇保收無患。上司聽了,很贊同他的主張,但卻沒人去施行。邵伯埭有一條芒稻河,設定閘門泄水尤其重要。正值大水泛濫,龔鑒冒雨前來,呼叫閘官泄水。但是閘官以鹽運和漕運為理由,不肯開閘放水。恰好河道總督嵇曾筠視察水情至此,龔鑒向嵇曾筠直言報告此事,並厲聲斥責閘官,嵇曾筠聽後立即命令開閘。嵇曾筠又採納龔鑒的建言,規定鹽運、漕運的船隻過湖需要的水位以六尺為度,一旦超過水位馬上開閘放水,不許藉口蓄水通航,釀成百姓災難。每到一年將盡的時候,江都那些沒有勞動能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的人,大多進入了甘泉縣。西湖聖因寺有一位叫ming6*慧的僧人,依仗從前在皇宮內廷舉辦法會而受到皇上恩寵,在江浙一帶到處求取。一天,他派人拿著書寫的禮單通報(求見),龔鑒杖打他的使者後打發他走了。事情流傳開來,被皇帝知道了。世宗將ming6*慧召回京城,將他禁閉,不許出城。這時候,甘泉縣令譽滿天下。在任六年,因父親去世而離職,家裡很貧窮,無法為父親辦理葬事。河南巡撫尹會一原為揚州太守,向來與龔鑒友好,將他招去,想讓龔鑒掌管大梁書院,用酬金幫他辦完父親葬事。後來龔鑒在河南去世。龔鑒對經學有深透的研究,能指出先儒的錯誤,只是他著述的書大多尚未完成。他所寫成的書《毛詩疏說》,闡明李光地言說的內容居多。 
《清史稿·龔鑒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清史稿·龔鑒傳》原文及翻譯0
《清史稿·龔鑒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