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孔述睿傳》原文及翻譯

舊唐書

原文:

孔述睿,趙州人也。父齊參,寶鼎令。述睿少與兄克符、弟克讓,皆事親以孝聞。既孤,俱隱於嵩山。述睿好學不倦,大曆中,轉運使劉晏累表薦述睿有顏、閔①之行,游、夏②之學。代宗以太常寺協律郎征之。轉國子博士,歷遷尚書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述睿每加恩命,暫至朝廷謝恩,旬日即辭疾,卻歸舊隱。德宗踐祚,以諫議大夫銀章朱綬,命河南尹趙惠伯齎詔書、玄纁束帛,就嵩山以禮徵聘。述睿既至,召對於別殿,特賜第宅,給以廄馬,兼為皇太子侍讀。旬日後累表固辭,依前乞還舊山。詔報之曰:“卿懷伊摯③匡時之道,有廣成④嘉遁之風。養素丘園,屢辭命秩。朕以峒山問道,渭水求師,亦何必務執勞謙,固求退讓!無違朕旨,且啟乃心。”述睿既懇辭不獲,方就職。久之,改秘書少監,兼右庶子,再加史館修撰。述睿精於地理在館乃重修地理志時稱詳究而又性謙和退讓與物無競每親朋集會嘗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時令狐垣亦充修撰,與述睿同職,多以細碎之事侵述睿,述睿皆讓之,竟不與爭,時人稱為長者。貞元四年,命齎詔並御饌、衣服數百襲,往平涼盟會處祭陷歿將士骸骨,以述睿性精愨故也。九年,以疾上表,請罷官。詔不許,報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風俗,不言之教,所賴攸深,未依來請,想宜悉也。”述睿再三上表,方獲允許,乃以太子賓客賜紫金魚袋致仕,放還鄉里。仍賜帛五十匹,衣一襲。故事,致仕還鄉者皆不給公乘,德宗優寵儒者,特命給而遣之。貞元十六年九月卒,年七十一。贈工部尚書。 
(節選自《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注】①顏、閔:孔子弟子顏回、閔損,以德行著稱。②游、夏:孔子弟子子游、子夏,以文學著稱。③伊摯:伊尹,輔佐商湯的重臣。④廣成:即廣成子,傳說中的人物,黃帝時期人,隱居在崆峒山上。 

譯文/翻譯:

孔述睿,是趙州人。父親孔齊參,任寶鼎令。孔述睿年少時和兄長孔克符、弟弟孔克讓,都因為侍奉親人孝順而聞名。父母去世之後,都在嵩山隱居。孔述睿愛好學習,不知疲倦,唐代宗大曆年間,轉運使劉晏多次上表舉薦孔述睿有顏回、閔損的德行,子游、子夏的學問。代宗以太常寺協律郎的官位徵召他為官。轉任國子博士,多次遷官做尚書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孔述睿每次被帝王恩顧任命,就暫時到朝廷感謝皇帝恩德,十天后就以生病為由辭官,回歸昔日的隱逸生活。德宗登上帝位,用佩戴銀章紅綬的諫議大夫的官職,命令河南尹趙惠伯帶著詔書、黑色和淺紅色的布帛,到嵩山以禮徵召。孔述睿入朝以後,在別殿被皇帝召見對答,特別賜予宅第,供給馬匹,兼任皇太子侍讀。十日後多次上表堅決請辭,依照前例乞求回歸故鄉。皇帝下詔書回復他說:“你懷有伊摯匡正時局之道,有廣成子合乎正道的退隱之風。在隱逸之地修身養性,多次推辭官爵。朕用黃帝在崆峒山問道於廣成子,周文王在渭水求賢師姜子牙般的誠心(來徵召你),你又何必一定堅持做勤勞而謙虛的君子,堅決請求退隱!不要違背朕的旨意,還是開啟你的心吧。”孔述睿懇切請辭不被允許,方才任職。過了一段時間,改任秘書少監,兼任右庶子,第二次加任史館修撰。孔述睿精通於地理,在史館於是重新修撰《地理志》,當時人稱讚詳實考究。孔述睿性情謙和退讓,又與人無爭,每次親戚好友聚會,溫和恭敬,沉默少言好像不能說話的人,人們都敬重他。當時令狐垣也擔任修撰,和孔述睿一同任職,多次用細小瑣碎的事情欺凌排擠孔述睿,孔述睿都謙讓他,最終不和他爭執,當時的人稱讚他為有德行的人。德宗貞元四年,命令孔述睿送詔書和御賜食饌、數百套衣服,前往平涼會盟的地方祭祀覆沒將士的骸骨,是孔述睿性情純潔樸實的緣故。貞元九年,因為疾病上表,請求罷免官職。皇帝下召不允許,回覆說:“朕因為愛卿德高望重位列首席,品行敦厚影響了風尚習俗,有無言的教誨,朝廷十分依賴您,沒有依照您的請求,想您應該知道。”孔述睿多次上表,才獲得允許,於是以太子賓客的身份賜予紫金魚袋退休,放還家鄉。仍然賜予錦帛五十匹,一套衣服。舊例,退休回鄉的人都不給予公家驛車,德宗優待寵信儒者,特意命人給予驛車送孔述睿回鄉。貞元十六年九月去世,享年七十一歲。追封為工部尚書。 
《新唐書·孔述睿傳》《舊唐書·孔述睿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舊唐書·孔述睿傳》原文及翻譯0
《舊唐書·孔述睿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