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賈至傳》原文及翻譯

新唐書

原文:

賈至字幼鄰,擢明經第,解褐單父尉。從玄宗幸蜀,拜起居舍人,知制誥。帝傳位至當撰冊既進稿帝曰昔先天誥命乃父為之辭今茲命冊又爾為之兩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謂繼美矣至頓首,嗚咽流涕。至德中,將軍王去榮殺富平令杜徽,肅宗新得陝,且惜去榮材,詔貸死,以流人使自效。至諫曰:“聖人誅亂,必先示法令,崇禮義。漢始入關,約法三章,sha6*人者死,不易之法也。將軍去榮以偏裨提數千士,不能整行列,挾私怨殺縣令,有犯上之逆。或曰去榮善守,陝新下,非去榮不可守,臣謂不然。李光弼守太原,程千里守上黨,許叔翼守靈昌,初無去榮,未聞賊能下也。以一能而免死,彼弧矢絕倫、劍術無前者,恃能犯上,何以止之!彼逆亂之人,有逆於此而順於彼乎?亂富平而治於陝乎?悖縣令,能不悖於君乎?律令者,太宗之律令,陛下不可以一士小材,廢祖宗da6*法。”帝詔群臣議,太子太師韋見素、吏部郎中崔器等皆以為:“法者,天地大典,王者不敢專也。帝王不擅殺,而小人得擅殺者,是權過人主。開元以前。無敢專殺,尊朝廷也;今有之,是弱國家也。太宗定天下,陛下復鴻業,則去榮非至德罪人,乃貞觀罪人也。其罪祖宗所不赦,陛下可易之耶?”詔可。蒲州刺史以河東瀕賊,徹①傅城②廬舍五千室,不使賊得保聚,民大擾。詔遣至慰安,官助營完,蒲人乃安。坐小法,貶岳州司馬。寶應初,召復故官,遷尚書左丞。丞相楊綰請依古制,縣令舉孝廉於刺史,刺史升禮部。詔有司參議,多是綰官。至議以為:“自晉後,衣冠遷徙,人多僑處,因緣官族,所在占籍。今鄉舉取人未盡,請廣學校,增國子博士員,十道大州得置大學館,詔博士領之,召置生徒。使保桑梓者,鄉里舉焉;在流寓者,庠序推焉。”議者更附至議。轉禮部侍郎,待制集賢院。大曆初,徙兵部。累封信都縣伯,進京兆尹。七年,以右散騎常侍卒,年五十五,贈禮部尚書,謚曰文。(選自《新唐書•賈至傳》,有刪改)
注①徹:拆毀,毀壞。②傅城:靠近城垣。傅:靠近。

譯文/翻譯:

賈至字幼鄰,考中明經科,出仕任單父縣尉。跟隨玄宗巡幸蜀地,被任命為起居舍人,掌管起草誥命。玄宗傳授帝王權位,賈至撰寫傳位冊封的文書,文書獻上之後,玄宗感嘆說:“從前先tian6*皇帝的誥命,是你父親撰寫的,今天這冊文,又是你撰寫的,兩朝盛典,都出自你父子二人之手,可謂繼承了美好的事業啊。”賈至叩拜,嗚咽著流下眼淚。肅宗至德年間,將軍王去榮枉殺了富平縣令杜徽,肅宗剛取得陝州,並且憐惜王去榮的才能,下詔免去死罪,作為流放的人使他立功贖罪。賈至進諫說:“聖人平定叛亂,必定首先明示法律禁令,推崇禮法道義。漢高祖剛進入函谷關,便約定(制定)了三項法令,sha6*人者要償命,這是不變的法令。將軍王去榮以偏將(副將)的身份率領幾千士兵,不能整頓好軍隊,卻挾帶私怨殺了縣令,有犯上的叛逆行為。有人說王去榮善於守衛,陝州剛剛平定,除了王去榮沒有人可以守衛,我認為不是這樣。李光弼守衛太原,程千里守衛上黨,許叔冀守衛靈昌,一開始沒有王去榮,也沒聽說賊軍能夠攻下。因為他有一技之長就免於死罪,那些箭法絕倫的弓箭手、劍術超群的擊劍者,如果也依仗技能犯上作亂,又怎樣去阻止他們呢!那些叛亂的人,有背叛於此而歸順於彼的嗎?有作亂於富平而治理於陝州的嗎?觸犯縣令,能不冒犯君主嗎?律令,是太宗制定的律令,陛下不能以一個將士的小才,就廢棄祖宗的da6*法。”肅宗詔令群臣商議此事,太子太師韋見素、吏部郎中崔器等都認為:“法,是天地大典,王者不敢專斷。帝王不能擅zi6*殺罰,而小人得以擅zi6*殺罰的原因,是權力超過了人主。開元之前,沒有人膽敢擅zi6*殺人,是尊重朝廷;現在有這樣的事,是輕視國家。太宗安定天下,陛下恢復大業,那么王去榮不是至德的罪人,便是貞觀的罪人。他的罪祖宗都不能赦免,難道陛下可以隨便赦免嗎?”皇帝下詔許可。蒲州刺史認為河東地區靠近賊人,就拆毀靠近城垣的五千間房屋,以使賊軍不得以此作為聚集之地,民眾大為驚擾。朝廷下詔派賈至安撫,由官府幫助百姓建設修繕房屋完畢,蒲州的百姓才安定下來。賈至因犯小法獲罪,被貶為岳州司馬。寶應初年,朝廷徵召他,恢復他原來的官職,升任尚書左丞。丞相楊綰請求按照古代制度,先由縣令舉薦孝廉給刺史,再由刺史將孝廉舉薦給禮部。朝廷下詔有關部門商議,多數人贊同楊綰的提議。賈至認為:“自從晉代以後,士大夫遷徙,人們大多寄居異地,依據以封邑、官職為姓的宗族,落籍到所在之處。如今鄉里舉薦取人制度不能完善,請求廣設學校,增加國子博士人數,十道大州可以設定大學館,詔令博士掌管,招收學生。讓那些留在家鄉的人,由鄉里舉薦;寄居在異地的人,由學校舉薦。”議論者轉而附和賈至的意思。賈至改任禮部侍郎,待制集賢院。代宗大曆初年,賈至升任兵部侍郎。幾次進封為信都縣伯,進任京兆尹。大曆七年,在右散騎常侍任上去世,終年五十五歲,追贈禮部尚書,諡號為文。 
《新唐書·賈至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新唐書·賈至傳》原文及翻譯0
《新唐書·賈至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