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魏杞傳》原文及翻譯

宋史

原文:

魏杞,字南夫,壽春人。祖蔭入官。紹興十二年,登進士第。知宣州涇縣。從臣錢端禮薦其才,召對,擢太府寺主簿,進丞。湯思退建和議,命杞為金通問使,孝宗面諭:“今遺使,一正名,二退師,三減歲幣,四不發歸附人。”杞條上十七事擬問對,上隨事畫可。陛辭,奏曰:“臣出疆,其敢不勉。萬一無厭,願速加兵。”上善之。行次盱眙,金所遣大將仆散忠義、紇石烈志寧等方擁兵闖淮,遣權泗州趙房長問所以來意,求觀國書,杞曰:“書御封也,見主當廷授。”房長馳白仆散忠義,疑國書不如式。又求割商、秦地及歸正人,且欲歲幣二十萬。杞以聞,上命盡依初式,再易國書,歲幣亦如其數。忠義以未如所欲,遂與志寧分兵犯山陽。戰不利,驍將魏勝死之。上怒金反覆,詔以禮物犒督府師,杞奏:“金若從約,而金繒不具,豈不瘠國體乎?”乃以禮物行。至燕,見金主衰,具言:“天子神聖,才傑奮起,人人有敵愾意,北朝用兵能保必勝乎?和則兩國享其福,戰則將士蒙其利,昔人論之甚悉。”金君臣環聽拱竦。館伴張恭愈以國書稱“大宋”,脅去“大”字,杞櫃之。卒正敵國體,損歲幣五萬,不發歸正人北還。上慰藉甚渥。進參知政事、右僕射兼樞密使。時方借職田助邊降人蕭鷓巴賜淮南田意不愜以職田請杞言圭租食功養廉借之尚可奪之不可上是其言。杞以使金不辱命,繇庶官一歲至相位。上銳意恢復,杞左右其論。會郊祀冬雷,用漢制災異策免,守左諫議大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諫官王希呂論杞貪墨,奪職。後以端明殿學士奉祠,告老,復資政殿大學士。淳熙十一年十一月薨,贈特進。
(節選自《宋史·魏杞傳》)

譯文/翻譯:

魏杞,字南夫,壽春人。以祖上恩蔭得官。紹興十二年,進士及第。任宣州涇縣知縣。侍從大臣錢端禮薦舉他的才幹,皇帝召見應對,升任太府寺主簿,升寺丞。湯思退倡導和議,任命魏杞做金國通問使,孝宗當面告訴他:“這次派遣使臣,一是端正名分,二是退兵,三是減少歲幣,四是不交還歸附的人。”魏杞上奏十七件事預先擬定問答,皇上逐條劃定。上朝辭行,上奏說:“臣出國,難道敢不盡力辦事。萬一敵人貪得無厭,希望馬上增兵。“皇上認為他的話很好。走到盱胎,金朝派遺的大將仆散忠義、紇石烈志寧等正聚集兵力衝擊準河,派代理泗州知州趙房長詢問他們的來意,請求觀看國書,魏杞說:“國書是皇上親封,見到金主就會在朝廷上交接。”趙房長跑去告訴仆散忠義,懷疑國書不合體式。又請求交割商州、秦州土地和交出歸正人,而且想要歲幣二十萬。魏杞把這些上報,皇上命令完全按照原來的樣式,再換一次國書,歲幣也同原來的數目一樣。仆散忠義由於沒能達到願望,就和紇石烈志寧分別率兵進犯山陽。戰鬥失利,勇敢的將領魏勝殉難。皇上惱怒金人反覆多變,下詔用禮物搞賞督促十兵,魏杞上奏:“金人如果聽從和議,而金帛沒有準備,難道不是損害國家體面嗎?”就攜帶禮物走了。到達燕京,見了金國主完顏褒,詳細進言:“我們天子神聖,才傑之奮起,人人有同仇敵汽之心,北朝動用武力能保證必然取勝嗎?議和就兩國都享講和的福,打仗就讓將士蒙受武器的鋒利,從前的人講得很詳盡了。”金朝君臣圍觀敬聽。館伴大臣張恭愈因為國書上稱大宋”,脅迫去掉“大”字,魏杞拒絕了他。最終端正了對等的國家名分,減少歲幣五萬,不交還歸正人回北方。皇上慰勞他非常優厚。進升參知政事、右僕射兼密使。當時正在借官吏的祿米田的糧食幫助邊防軍費,投降過來的人蕭鷓巴賜以淮南田地,不滿意,提出請求賜給官吏才有的祿米田。魏杞說:“祭田收租是供應功臣養其廉潔的,借來還可以,奪取它不可以。”皇上同意他的話。魏杞由於出使金國沒有沒使命,從普通官員一年內升到宰相之位。皇上一心想要恢復國土,魏杞可以影響到這方面的言論。恰巧郊祭時冬天有雷震,按漢代制度災異的條文被罷免官職,充任左諫議大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諫官王希呂議論魏杞貪污,奪去職名。後來以端明殿學奉領祠祿,請求告老退體,再為資政殿大學士。淳熙十一年十一月逝世,追贈特進。 
《宋史·魏杞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宋史·魏杞傳》原文及翻譯0
《宋史·魏杞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