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文顧涇陽先生憲成》原文及翻譯

黃宗羲

原文:

顧憲成字叔時,別號涇陽,常之無錫人。父學,四子,先生次三,其季允成也。從張原洛讀書,講《孟子》至“養心莫善於寡慾”,先生曰:“寡慾莫善於養心。”原洛曰:“舉子業不足以竟子之學,盍問道於方山薛先生乎?”舉鄉試第一,庚辰登進士第。時江陵①當國,先生與魏允中、劉廷蘭上書吳縣,言時政得失,無所隱避。江陵謂吳縣曰:“聞有三元②會,皆貴門生,公知之乎?”江陵病,百官為之齋醮③,同官署先生名,先生聞之,馳往削去。先生上疏,分別君子小人,刺及執政,謫桂陽州判官。柳子厚、蘇子瞻曾謫桂陽,先生以前賢過化之地,扁所居曰愧軒。婁江欲用羅萬化為吏部冢宰,先生不可;會推閣員,婁江復欲用羅萬化,先生又不可,遂削先生籍。戊戌,始會吳中同志於二泉。東林書院成,大會四方之士,一依《白鹿洞規》。其他聞風而起者,有經正堂、志矩堂、明道書院、文學書院,皆請先生蒞焉。先生論學,與世為體,嘗言官輦轂,念頭不在君父上;官封疆,念頭不在百姓上;至於水間林下,三三兩兩,相與講求性命,切磨德義,念頭不在世道上,即有他美,君子不齒也。故會中亦多裁量人物,訾議國政,亦冀執政者而藥之也。天下君子以清議歸於東林,先生卒,而東林獨為天下大忌諱矣。小人作《東林點將錄》,凡海內君子,不論有無干涉,一切指為東林黨人。先生於陽明無善無惡一語,辨難不遺餘力,以為壞天下教法。錢啟新曰:“無善無惡之說,近時為顧叔時、顧季時明白排決不已,不至蔓延為害。”當時之議陽明者,以此為大節目,豈知與陽明絕無干涉,其所謂無善無惡者,無善念惡念耳,非謂性無善無惡也,今錯會陽明之立論,嗚呼! 
(節選自《明儒學案•東林學案一》,有刪節) 
【注】江陵:指張居正。後文吳縣指申時行,婁江指王錫爵。這是以籍貫稱呼入閣大臣。②三元:顧憲成、魏允中、劉廷蘭三人都是解元。③齋醮(jiào):僧、道做法事祈福。 

譯文/翻譯:

顧憲成字叔時,別號涇陽,常州府無錫縣人。父親叫顧學,有四個兒子,先生排行在第三,他最小的弟弟叫顧季成。他跟從張原洛讀書,研習《孟子》到“修養心性莫過於清心寡欲”,先生說:“清心寡欲莫過於修養心性。”張原洛說:“科舉考試不足以成就你的學問,為什么不去向薛方山先生請教道理呢?”先生參加鄉試獲得舉人第一名,庚辰科會試又中了進士。當時張居正執掌國家大權,先生和魏允中、劉廷蘭上書內閣大臣申時行,談論時政的得失,毫不隱晦躲避。張居正對申時行說:“聽說有三個解元的小集團,您知道嗎?”張居正患病,百官都為他設立道場舉行祈福消災的法事,同僚替先生也在祈福的名單上籤了字,先生聽說這件事,騎上馬奔去刪掉了自己的名字。先生上奏章,區別哪些是君子哪些是小人,抨擊之處涉及到了執政大臣,被貶為桂陽府判官。柳宗元、蘇軾都曾被貶謫到桂陽,先生認為這裡是先賢曾經任職教化過的地方,就在自己的居所上題寫匾額叫做“愧軒”。王錫爵想要任用羅萬化擔任吏部的首長,先生不予認同;適逢推選內閣成員,王錫爵又想任用羅萬化,先生再次不予認可,於是就削奪了先生的任官資質。戊戌年間,第一次在二泉聚會吳中地區志同道合的人。東林書院建成,大舉聚會四方讀書人,全部依照朱熹制訂的《白鹿洞書院規章》行事。其他地方聽到訊息起來回響的,有經正堂、志矩堂、明道書院、文學書院,都盼望先生能夠蒞臨擔任他們的首領。先生討論學問,以現實世道為根本,曾經說那些做到了在京高官的,心思卻不在君王朝廷身上;做到了地方高官的,心思卻不在百姓身上;至於那些身處山野間,三個一群兩個一夥,一起熱衷研討“性命”之學,切磋琢磨所謂道德節義,可是他們的心思始終不在於改變現實世道上,那么即便他有其他的優點,也是君子所鄙視的。所以集會時也常常評價人物,批評國家政事,也是希望主管政事的人能夠把這些當作良藥。天下的君子都把品評政治人物的標準歸結於東林人士,等到先生去世,東林已經獨獨成為當代最大的忌諱。小人寫《東林點將錄》,凡是海內的正人君子,不論和東林人士有沒有關係,全被指認為東林黨人。先生對於王陽明“無善無惡”這句話,辯駁詰難不遺餘力,認為這句話敗壞了天下的教化法則。錢啟新說過:“(王陽明)無善無惡的說法,近來被顧叔時、顧季時清清楚楚地不斷批判否定,所以不至於蔓延成為禍害。”當時非議王陽明的人,也認為這是學術上的一大關鍵之處,可他們哪裡明白這些其實和王陽明一點兒也沒有關係,他所說的無善無惡,是指沒有善念惡念罷了,不是說人的本性沒有善惡之分,現在大家都錯誤理解了王陽明的論斷,可嘆啊! 
《端文顧涇陽先生憲成》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端文顧涇陽先生憲成》原文及翻譯0
《端文顧涇陽先生憲成》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