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文仲,字經父,臨江新喻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孔文仲,字經父,臨江新喻人。性狷直,寡言笑,少刻苦問學,號博洽。舉進士,南省考官呂夏卿,稱其詞賦贍麗,策論深博,文勢似荀卿、楊雄,白主司,擢第一。調餘杭尉。恬介自守,不事請謁。轉運使在杭,召與議事,事已,馳歸,不詣府。人問之,曰:“吾於府無事也。”再轉台州推官。
熙寧初,翰林學士范鎮以制舉薦,對策九千餘言,力論王安石所建理財、訓兵之法為非是。安石怒,啟神宗,御批罷歸故官。韓維、陳薦、孫永皆力言文仲不當黜,五上章,不聽。范鎮又言:“文仲草茅疏遠,不識忌諱。且以直言求之,而又罪之,恐為聖明之累。”亦不聽。蘇頌嘆曰:“方朝廷求賢如饑渴,有如此人而不見錄,豈其論太高而難合邪,言太激而取怨邪?”
吳充為相,欲置之館閣,又有忌之者,僅得國子直講。學者方用王氏經義進取,文仲不習其書,換為三班主簿,出通判保德軍。時征西夏,眾數十萬皆道境上,久不解,邊人厭苦。文仲陳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預集河東顧夫勞民而損費諸路出兵首尾不相應虞夏商周之盛未嘗無外侮然懷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
元佑初,哲宗召為秘書省校書郎,進禮部員外郎。有言:“皇族唯楊、荊二王得稱皇叔,余宜各系其祖,若唐人稱諸王孫之比。”文仲曰:“上新即位,宜廣敦睦之義,不應疏間骨肉。”議遂寢。遷起居舍人,擢左諫議大夫。
三年,同知貢舉。文仲先有寒疾,及是,晝夜不廢職。同院以其形瘵,勸之先出,或居別寢。謝曰:“居官則任其責,敢以疾自便乎!”於是疾益甚,還家而卒,年五十一。士大夫哭之皆失聲。蘇軾拊其柩曰:“世方嘉軟熟而惡崢嶸,求勁直如吾經父者,今無有矣!”詔厚恤其家,命弟平仲為江東轉運判官,視其葬。(節選自《宋史》)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仲陳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預集河東/顧夫勞民而損費/諸路出兵/首尾不相應/虞夏商周之盛/未嘗無外/侮然懷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
B.文仲陳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預集/河東顧夫/勞民而損費/諸路出兵/首尾不相應/虞夏商周之盛/未嘗無外侮/然懷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
C.文仲陳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預集河東/顧夫/勞民而損費/諸路出兵/首尾不相應/虞夏商周之盛/未嘗無外/侮然懷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
D.文仲陳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預集/河東顧夫/勞民而損費/諸路出兵/首尾不相應/虞夏商周之盛未嘗無外侮/然懷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策論古時指議論當前政治問題、向朝廷獻策的文章。宋金科舉曾用以取士。這裡是指孔文仲殿試時的文章。
B.館閣是北宋以後掌管圖書、編修國史之官署。宋沿唐制,置“昭文館”、“史館”、“集賢院”三館和“秘閣”、“龍圖閣”等。
C.“貢”指“貢士”,“古者天子之制,諸侯歲獻貢士於天子。”“舉”指鄉舉里選。貢舉是指古時地方官府要向帝王薦舉人才,後來泛指科舉考試。
D.軍,在這裡並不是指軍隊,而是中國宋代行政區劃名。與府、州、監同屬於路。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孔文仲因詞賦贍麗,策論深博,文勢似荀卿、楊雄,深得翰林學士范鎮賞識,熙寧初,范鎮以制舉薦,終因得罪王安石而不得重用。
B.翰林學士范鎮賞識孔文仲的才能,但也一針見血地指出他出身貧賤鋒芒畢露的弱點。
C.孔文仲在擔任國子直講時,當時學者都研習王氏經義以求仕途,唯獨他不學習,結果被貶為保德軍通判。
D.朝廷為準備與西夏交戰,徵集數十萬丁夫赴邊境,孔文仲慷慨陳詞,指出興師動眾必然擾民耗材、有不利調度等弊端。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文仲曰:“上新即位,宜廣敦睦之義,不應疏間骨肉。”議遂寢。
⑵謝曰:“居官則任其責,敢以疾自便乎!”
參考答案
4.B
5.A
6.D
7.
⑴(孔文仲)推辭說:“做官就要擔當自己的責任,怎敢因為小病而放任自己呢!” (“謝”“任”“敢”“以”各1分,大意1分)
⑵孔文仲說:“皇上剛剛登基,應該弘揚親善和睦大義,不應該疏遠離間骨肉親情。”建議最終沒被採納。(“廣”“敦睦之義”“疏間”“寢”各1分,大意1分)
參考譯文
孔文仲字經父,臨江新喻人。性情潔身自好,很少言笑。年青時刻苦問學,號稱廣博洽聞。考中進士,南省考官呂夏卿,稱讚他的詞賦清澹秀麗,策論深博,文章氣勢類似荀卿、揚雄,建議主管部門,拔為第一。調任餘杭縣尉。恬靜正直自守,不事請託求見。轉運使在杭州,召他參與議事,議事完畢後,馬上回縣,不去州府。有人問他,他說“:我在州府沒事。”又轉任台州推官。
熙寧初年,翰林學士范鎮以制舉薦舉他,應對策論九千餘言,力論王安石所建立的理財、訓兵之法為不對,宋敏求列他為特等。王安石發怒,告訴神宗,御批罷歸原官。齊恢、孫固封還御批,韓維、陳薦、孫永都極力上言孔文仲不應黜退,五次上奏章,沒有得到同意。范鎮又說:“孔文仲低賤疏遠,不知忌諱。而且以直言求之,卻又怪罪他,恐怕為聖明之累。”也不聽從。蘇頌嘆息說“:朝廷正求賢才如饑渴,有這樣的人才而不被錄用,豈不是議論太高遠而難以符合邪佞,言詞太偏激而取怨嗎?”
吳充為宰相,想要把孔文仲安排在館閣,又有人嫉妒,僅得國子直講。求學的人正用王氏經義上進,孔文仲不研習王氏書,換為三班主簿,出任保德軍通判。當時征伐西夏,幾十萬人都到邊境上,很久不解散,邊地人厭倦困苦,孔文仲陳述三不便說:“大部隊沒有出動,而丁夫預先集中;河東雇民夫,勞民傷財;各路出兵,首尾不相應。虞、夏、商、周的強盛,未嘗沒有外侮,但懷柔制御的要旨,不在彼而在此。”
元祐初年,哲宗召用孔文仲為秘書省校書郎,升禮部員外郎。有人說:“皇族只有楊、荊二王能稱皇叔,其餘應各系其祖宗,好像唐代人稱諸王孫之比。”孔文仲說“:皇帝剛即位,應廣敦厚和睦之義,不應疏遠離間骨肉。”議論於是平息。升任起居舍人,提拔為左諫議大夫。
元祐三年(1088),孔文仲同知貢院。孔文仲先患寒病,到這時,日夜不廢職責。同事以其身體病弱,勸他先出去,或者住在其他寢室。孔文仲感謝說“:居官則任其職責,不敢因病自便!”於是病癒加沉重,回家而去世,終年五十一歲。士大夫都哭之失聲。蘇軾拍著他的靈柩說“:現在正嘉許懦弱而厭惡深邃,尋求像我孔經父這樣剛直的人,現在沒有了!”詔令優厚撫恤孔家,任命他的弟弟孔平仲為江東轉運判官,辦理孔文仲的喪事。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孔文仲,字經父,臨江新喻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
“孔文仲,字經父,臨江新喻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