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彭州圓覺禪院記》原文及翻譯

蘇洵

原文:

①人之居乎此也,其必有樂乎此也。居斯樂,不樂不居也。居而不樂,不樂而不去,為自欺且為欺天。②蓋君子恥食其食而無其功,恥服其服①而不知其事,故居而不樂,吾有吐食、脫服□逃天下之譏而已耳。天之畀我以形,而使我以心馭也。今日欲適秦,明日欲適越,天下誰我御?故居而不樂,不樂而不去,是其心且不能馭其形,而況能以馭他人૿?
③自唐以來,天下士大夫爭以排釋老為言,故其徒之欲求知於吾士大夫之間者,往往自叛其師以求其容於吾。而吾士大夫亦喜其來而接之以禮。靈師、文暢之徒,飲酒食肉以自絕於其教。嗚呼!歸爾父子,復爾室家,而後吾許爾以叛爾師。父子之不歸,室家之不復,而師之叛,是不可以一日立於天下。《傳》曰:“人臣無外交。”故季布之忠於楚也,雖不如蕭、韓之先㿿,而比丁公之貳則為愈。②
④予在京師,彭州僧保聰來求識予甚勤。及至蜀,聞其自京師歸,布衣蔬食以為其徒先,凡若干年,而所居圓㿿院大治。一日為予道其先師平潤事,與其院之所以得名者,請予為記。予佳聰之不以叛其師悅予也,故為之記曰:
⑤彭州龍興寺僧平潤講《圓㿿經》有奇,因以名院。院始弊不葺,潤之來,始得隙地以作堂宇。凡更二僧,而至於保聰,聰又合其鄰之僧屋若干於其院以成。是為記。
【注】①“食”、“服”:食,指俸祿;服,指官服。②“楚”:指項羽,季布是項羽部將,屢敗劉邦,項羽敗亡後被劉邦捉拿,但被劉邦赦免並任命官職,丁公在楚漢戰爭中曾抓住劉邦但私下把劉放了,後來楚敗,丁公拜見劉邦以為會重用,劉邦卻把他殺了並示眾以警示背叛的人。

譯文/翻譯:

一個人居住在這裡,他一定是喜歡這裡。居住在這裡內心喜歡,不喜歡就不住在這裡。居住在這裡內心不喜歡,不喜歡卻又不離開,不但是自欺,而且是欺天。大概君子恥於坐食俸祿而無功績,恥於白穿官服而不明事理,所以住在這裡不喜歡,我只好拋棄俸祿,脫下官服,以逃避天下人的指責罷了。上天賦予我形體,而使我用心來駕御。今天我想到秦地去,明天我想到越地去,天下誰能駕御我呢?所以居住在這裡內心不喜歡,不喜歡卻又不離開,這說明他的心連自己的形體都不能駕御,何況還要駕御他人呢!從唐代以來,天下的士大夫爭先恐後地以排斥佛、老立論,所以佛、老之徒想要在我們士大夫中求得交好的,往往自己背叛他們的師父以求得到我們的容納。而我們士大夫也往往喜歡他們來結交而有禮貌地接待他們。唐代僧人靈師、文暢一類人,甚至飲酒吃肉,以自絕於他們所皈依的佛教。啊,要重新回歸你的父子關係,恢復你的夫婦關係,然後我們才允許你背叛你的師父。父子關係不回歸,夫婦關係不恢復,你卻背叛自己的師父,這是不能夠立於天下一日的。古書上說:“作為臣子,不能私見諸侯,這是因為不敢背叛君主啊。”所以季布忠於項羽,雖然比不上蕭何、韓信覺悟早,但在劉邦看來,卻比丁公背叛項羽要好得多。我在京師的時候,彭州僧人保聰很殷勤地來請求和我相識。等我回到蜀地,聽說他也從京師回來了。他穿布衣,吃素食,身為徒弟們的表率,總共若干年,使得他所居住的圓覺院治理得很好。有一天,他對我談到他的先師平潤的事跡,以及圓覺院之所以得名的緣由,請我作記。我讚美保聰不用背叛他的師父的做法來討好我,所以為他作記道:彭州龍興寺僧人平潤講解《圓覺經》不尋常,因而取名為“圓覺院”。當初禪院破爛不修,平潤來做住持後,才在空地上建造殿堂廟宇。總共歷經兩個僧人,而到保聰任住持。保聰又把相鄰的若干僧屋合起來併入禪院而最終建成。這就是我作的記。
㣿洵《彭州圓覺禪院記》蘇洵《彭州圓覺禪院記》(二)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蘇洵《彭州圓覺禪院記》原文及翻譯0
蘇洵《彭州圓覺禪院記》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