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俞諫傳》原文及翻譯

明史

原文:

俞諫,字良佐,桐廬人。父藎,舉進士,官御史,按江西,治外戚王氏、萬氏宗族恣橫罪,坐事,謫澧州判官,大築陂堰,溉田可萬頃,累遷鄖陽知府。諫舉弘治三年進士,授長清知縣。正德六年摧右金都御史,治水蘇、杭諸府,修治圩塘,民享其利,尋進右副都御史。八年春,姚源降賊王浩八叛,詔以諫代陳金督江西、浙江、福建諸軍討之。時浩八眾萬餘屯浙江開化為同知伍文定等所敗遁還江西德興以所執官吏為質求撫於按察使王秩秩受之為傳送姚源浩八奔據貴溪裴源山,餘眾復集,連營十里。諫令秩與副使胡世寧、參政吳廷舉列屯要害,斷其歸路。躬乘夜冒雨潛進,大破之,遂擒浩八,其黨潰走玉山。諫與江西巡撫任漢復擊斬七百餘人,余賊奔姚源,諫督廷舉等進剿,逼擒之。諫懲金失,一意用兵。東鄉賊為金所敗乞降,隸世寧,號新兵,而剽掠如故,既懼罪復叛,遣兵討擒之。副使李情治峻急,眾欲叛,畏而不敢發。會主將卒,眾遂作亂,殺情等,焚廨舍,諫發兵擒之,亂乃定。言官劾諫及漢,兵部召漢還,命諫兼領巡撫。明年擊臨川賊,斬其魁。賊踞萬山中,稱王且八年,遣兵深入,悉就擒,俘斬千七百餘人。錄功,進諫右都御史,巡撫如故。劇賊徐九齡者,初嘯聚建昌、醴源,已,出沒江、湖間,積三十年。黃州、德安、九江、安慶、池州、太平鹹被其害,諫討斬之,群盜悉平。後遭劾,十一年召還,遂乞致仕。嘉靖改元,用薦起故官,總督漕運,其秋,召掌都察院事。逾年卒官,贈太子太保,謚莊襄。
(節選自《明史·俞諫傳》,有刪節)

譯文/翻譯:

俞諫,字良佐,桐廬人。父親俞藎,考取進士,被授予御史,巡察江西,懲處外戚王氏、萬氏宗族縱恣橫行的罪行,因事獲罪,被貶為澧州判官,大力修築堤堰,灌溉田地約一萬頃,積功升遷至鄖陽知府。弘治三年俞諫考中進士,被授予長清知縣。正德六年,被提升為右金都御史,治理蘇州府、杭州府等地水利,修理整治堤堰塘壩,讓百姓得到實惠,不久晉升右副都御史。正德八年春,姚源降賊王浩八發動叛亂,朝廷詔命俞諫替代陳金督率江西、浙江、福建等地軍隊討伐他。當時王浩八的一萬多人,駐紮在漸江開化,被同知伍文定等人擊敗,逃回江西德興,王浩八把俘獲的官吏作為人質,向按察使王秩提出招撫要求,王秩應允,將他們遣送回姚源。王浩八奔逃並占據貴溪裴源山,剩下的賊人再次聚集,營地綿延達十里。俞諫令王秩與副使胡世寧、參政吳廷舉在要害之地列兵駐守,切斷他們的退路。俞諫親自趁夜色冒著雨秘密前進,大敗敵人,於是擒獲了王浩八,他的同黨潰散逃往玉山。俞諫和江西巡撫任漢又攻擊斬殺七百多人,其餘賊寇逃奔到姚源,俞諫督令吳廷舉等人前往清剿,逼迫賊人走投無路而擒獲他們。俞諫有戒於陳金的失策,一心發兵征討。東鄉賊寇被陳金擊敗乞求投降,隸屬胡世寧,稱為新兵,然而搶劫掠奪依舊如故,不久畏罪又反叛,俞諫派遣士兵討伐捉拿了他們。副使李情治理嚴酷,眾人想反叛,由於畏懼而不敢有所行動。恰逢主將死去,眾人趁機作亂,殺掉李情等人,焚燒官府,俞諫派遣軍隊擒拿他們,叛亂才平定。諫官彈劾俞諫和任漢,
兵部召令任漢返回,命令俞諫兼任巡撫。第二年出擊臨川賊寇,殺掉他們的首領。叛賊據守群山之中,稱王將近八年,俞諫派遣軍隊深入攻擊,賊寇全部被擒,俘虜斬殺一千七百多人。朝廷記錄功勳,提拔俞諫為右都御史,依舊擔任巡撫。大賊徐九齡,起初在建昌、醴源聚眾為盜,後來,出沒於長江、鄱陽湖一帶,長達三十年。黃州、德安、九江、安慶、池州、太平等地都深受其害,俞諫討伐斬殺他們,群賊全被蕩平。後來俞諫遭到彈劾,正德十一年被召回,於是他乞請辭官。嘉靖改元之年,俞諫由於被推薦重新起用擔任原官職,總體督管漕運,這年秋天,被召回掌管都察院事。第二年他死於任上,贈太子太保稱號,謐號莊襄。
《明史·俞諫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明史·俞諫傳》原文及翻譯0
《明史·俞諫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