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范百祿傳》(二)原文及翻譯
宋史
原文:
范百祿字子功,第進士。熙寧中,鄧綰舉為御史,辭不就。提點江東刑獄,加直集賢院。利州武守周永懿以賄敗,百祿請復至道故事,用文吏領兵,以轄邊界,從之。熊本治瀘蠻事,有夷首力屈請降,裨將賈昌言欲殺以為功,百祿諭之不聽,往謂本曰:“殺降不樣,活千人者封子孫,奈何容驕將橫境內乎?”本矍然,即檄止之。七年,召知諫院。屬歲早,請講求急務,收還法令之未便者,以救將死之民。五路置三十七將,專督所部兵,至許辟置布衣參軍謀。百祿察其中,或以恩澤市,或以敗收,或未歷邊方,或起於群盜,疏列其亡狀者十四人,將佐顓教閱,余付之州縣,事多施行。哲宗立,遷中書舍人。司馬光復差役法,患吏受賕,欲加流配。百祿曰:“苟繩以重典,黥面必將充塞道路。”光悟曰:“微君言,吾不悉也。”遂已。都水王孝先議回河故道命百祿行視百以東流高仰而河勢順下不可回即馳奏所以然之狀且取神宗詔令勿塞故道者並上之乃止。以龍圖閣學士知開封府,勤於民事,獄無繫囚。僚吏欲以圄空聞,百祿曰:“千里之畿,無一人之獄,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不許。經數月,復為翰林學士,拜中書侍郎。是歲郊祀,議合祭天地,禮官以“昊天有成命”為言。百祿曰:“此三代之禮,奈何復欲合祭乎?‘成命’之頌,祀天祭地,均歌此詩,亦如春夏祈谷而歌《噫嘻》,亦豈為一祭哉?”爭久不決,質於帝前。宰相曰:“百祿之言,禮經也;今日之用,權制也。陛下始郊見,宜以並事天地為恭。”於是合祭。
(選自《宋史•范百祿傳》,有刪改)
譯文/翻譯:
范百祿字子功,進士及第。熙寧年間,鄧綰舉薦他為御史,辭謝不就任。提點江東刑獄,加直集賢院。利州州武守周永懿因鈉賄敗露,范百祿請求恢復至道年間舊例,用文官統領軍隊,用以管轄邊界,朝廷聽從了他的建議。熊本治理瀘蠻事務,有夷人首領力竭請求投降,副將賈昌言想殺了他來報功,范百祿勸阻他不聽從,范百祿就前去對熊本說:“殺死投降的人不吉樣,救活一千人的人的子孫受封,怎能容許驕縱的將領在境內橫行不法呢?”熊本警覺起來,馬上發公文制止。七年,范百祿召為知諫院。遇到早災,他請求處理當前的緊要事務,收回那些對百姓不利的法令,來救活將死的百姓。五路軍隊共有三十七將,專門統率所在地的軍隊,甚至允許他們徵用平民參軍謀劃。范百祿知道此中情況,有的是因為用錢買,有的曠職敗事,有的並未經歷邊境事,有的是盜賊出身,就上書陳述其中不法者十四人,讓武官專管教練檢閱,其餘的事由州縣掌管,事情大多被採用。哲宗即位,升中書舍人。司馬光恢復差役法,憂慮吏人受賄,想對受賄者處以流放充軍的刑罰。范百祿說:“如果用重法來治罪,那么面上刺字的一定將塞滿了道路。”司馬光醒悟說:“不是你的言語,我不知道。”就此罷休。都水王孝先建議把黃河引回故道,命令范百祿去視察,范百祿認為黃河向東流有一段是向高處流,而黃河的流勢是向下流,不能引回,就趕快回京奏報之所以如此的原因,而且取神宗命令不要阻塞黃河故道的詔書一起呈上,這件事才停止。范百祿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任開封府尹,勤於民事,監獄中沒有被關押的罪犯。僚屬想以監獄空的事上奏讓皇上知道,范百祿說:“千里的皇畿,獄中沒有一人,這是皇上的恩德,不是府尹的功勞。”不答應。數月之後,又為翰林學士,授任中書侍郎。這年郊祭,議論要合祭天地,禮官以“吳天有成命”作為根據。范百祿說:“這是三代的禮,怎么又要合祭呢?‘吳天有成命’的頌詩,祭天祭地,都演奏這詩,好比春夏祈禱穀物豐收而演奏《噫嘻》,豈是為了合祭呢?”爭論很久沒有解決,在皇帝面前決定。宰相說:“范百祿的話,是禮的常制;今天的用法,是權宜之制。陛下開始祭天,應以合祭天地為恭敬。”於是合祭。
《宋史·范百祿傳》《宋史·范百祿傳》(二)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