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譯七大誤區

高考文言文翻譯七大誤區

翻譯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句中關鍵性實詞、虛詞及一些文言句式的掌握,及學生對文言文句子的理解能力,高考文言文臨場翻譯的七大誤區。因此我們在答題時應以直譯為主、以意譯為輔,爭取做到“字字有對應,句式有體現,不出現語病,句意不改變”。但是由於考生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限,總有好多學生在答題時出現一些不該出現的失誤,造成一些不該出現的“硬傷”,現就考生答題時常出現的一些失誤整理如下:

一、專有名詞,強行翻譯

在翻譯文言文時,遇到文中的一些國名、朝代名、官名、地名、人名、年號以及一些稱號等專有名詞可不作翻譯,把它保留下來。因為這些名詞不好用現代詞語準確表達,也不用翻譯,但偏有的同學要“畫蛇添足”強行翻譯。如:

⑴郡不產谷實,而海出珠寶,與交阯比境,常通商販,貿糴糧食。(2004年高考全國卷)

譯成:郡中不產糧食,而海里出珠寶,同越南接界,常互相通商,購買糧食。

⑵其李將軍之謂也。(2002年高考全國卷)

譯成:大概說的就是姓李的將軍吧。

在⑴、⑵句中就犯了固有名詞強行翻譯的毛病,⑴中“交阯郡”是地點名詞不用翻譯;⑵中的“李將軍”其實指的就是李廣將軍,也應保留下來不用翻譯,且翻譯的也不準確。

二、該譯不譯,文白摻雜

有的同學,在翻譯句子時往往有個別的詞翻譯不徹底或者不翻譯,導致文白摻雜,不倫不類。如:

⑶今之朝臣無以易薛永昶者。(2004年高考湖北卷)

譯成:如今的朝臣當中,無以替代薛永昶的。

⑷從令縱敵,非良將也。(2004年高考天津卷)

譯成:服從命令而放縱敵人,非良將也。

⑶⑷兩句的譯文犯了翻譯不徹底的毛病,⑶中的“無以”應譯為“沒有誰可用來” ;⑷中的後半句沒有翻譯,應譯為“不是好的將領”。這兩句都因為翻譯不徹底而造成譯文文白摻雜,不倫不類。

三、今義古義,不當替代

隨著社會的進步,很多詞語的含義也發生了變化,有的已擴大,有的已縮小,有的感qing6*色彩發生了改變,有的詞義已經轉移,因此我們在翻譯時應根據其語境確定詞義,切忌盲目替代。如:

⑸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桃花源記》

譯成:帶領妻子和鄉里人來到這與外界隔絕的地方。

⑹處分適兄意,哪得自由專。《孔雀東南飛》

譯成:怎么處罰順從你的意思,哪能我自做主張。

⑺意氣益厲,乘勝逐北。(2004年高考天津卷)

譯成:精神更加振奮,趁著勝利向北追趕。

⑸⑹⑺三句的'譯文都犯了盲目的以今義替代古義的毛病,⑸句中,“妻子”在古漢語中是“妻子和子女”的意思,⑹句中的“處分”在古漢語中是“處理安排”的意思,⑺句中的“北”並非指“北方”而是指“敗兵”。

四、脫離語境,誤譯詞語

在古漢語中,有很多多義詞,在不同的語境中應有不同的解釋,因此在翻譯時一定要結合語境,而不應脫離語境,以免誤譯詞語。如:

⑻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信陵君竊符救趙》

譯成:稍微的看一下公子,公子的表情更加和善。

⑼阿母謝媒人。《孔雀東南飛》

譯成:劉母向媒人道謝。

在⑻句中把“微”錯譯成了“稍微”,結合語境,當時是“侯贏在暗中觀察信陵君”因此應譯為“偷偷的,悄悄的”;⑼中,“謝”的翻譯也沒有結合語境,誤譯成了“道謝、感謝”,結合語境可知這是“劉母謝絕媒人”的話,因此“謝”應譯為“推辭、謝絕”,老師筆記《高考文言文臨場翻譯的七大誤區》。

五、該刪不刪、成分贅余

在古漢語中,由於語法的需要,有些詞語在句中只起音節的作用,還有些詞語只有語fa6*功能而沒有實際含義,那么在翻譯時就應把這些詞語刪去。另外還有一些偏義詞語在翻譯時也應把不表意的一個詞刪掉。否則就容易使譯句顯得羅嗦贅余。如:

⑽嬰之亡,豈不宜哉? (2003年高考 京皖內蒙春招卷)

在本句中“之”是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因此翻譯時應把“之”刪去,可譯為“嬰逃亡,難道不應該嗎?”

⑾宋何罪之有? (2002年高考北京卷)

在本句中“之”是賓語前置的標誌,無實義,因此翻譯時應刪去。本句可譯為“宋國有什麼罪過呀?”

六、該補不補,成分殘缺

古漢語中有的句子是省略句,有的雖不是省略句但不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只有添加一些成分,句子成分才完整,否則就容易導致成分殘缺。如:

⑿范氏富,盍已乎?(2004年高考福建卷)

譯成:范家富貴,何不停止呢?

⒀言茶鹽利害,省州縣之役,皆稱旨。(2004年高考浙江卷)

譯成:陳述茶和鹽的利弊,減少州縣的徭役,都符合聖上的意思。

⒁獻子執而紡於庭之槐。 (2004年高考福建卷)

譯成:范獻子抓住並綁在庭院中的槐樹上。

在⑿句中省略了“已”的賓語“婚姻之事”,翻譯時添加上譯句才完整;在⒀句的譯句中明顯缺少陳述的主語“他”,且陳述的也非“茶和鹽的利弊”而應是“茶制和鹽制的利弊”;⒁句中是個省略句,省略了“執而紡”的賓語“董叔”翻譯時應該補上。

七、該調不調,語序混亂

由於在古漢語中,有一些是倒裝句,語序和現代漢語不一致,翻譯時應調整過來;還有一些不是倒裝句,由於古代的表達習慣和現代漢語不一樣,因此語序也不符合現代語法,翻譯時也應加以調整。如:

⒂其孝謹聞於其族,其信義著於其友。(2004年高考浙江卷)

這個句子是個狀語後置句,正常語序應為“其孝謹於其族聞,其信義於其友著”在翻譯時應加以調整。可譯為“他的孝順恭謹在他的族人中得到傳揚,他的信用道義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顯”。

⒃飲酒於斯亭而樂之。 (2004年高考湖南卷)

本句也是一個狀語後置句,正常語序應為“於斯亭飲酒而樂之”,因此應翻譯成“在這個亭子裡喝酒,並把這當作樂趣”。

⒄欲而得之,又何請焉? (2004年高考福建卷)

本句是一個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欲而得之,又請何焉?”應翻譯為“(你)想要的(東西)已得到了,還請求什麼呢?”

⒅嘗貽余核舟一。《核舟記》

本句語序與現代漢語的語序不同,古漢語中常把數詞放在中心詞的後面,且省略量詞,翻譯成現代漢語時應加以調整和補充。本句可譯為“(朋友)曾經贈送給我一枚核舟”。

總之,文言文翻譯應符合“信、達、雅”的原則,在翻譯時應做到“該刪的刪,該添的添,該調的調,改換的換”,一定要使譯文既不改變原意,又符合現代語法的要求,在翻譯時只要我們多注意、多總結,相信我們的翻譯能力定會有很大提高。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高考文言文翻譯七大誤區0
高考文言文翻譯七大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