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答題技巧和方法:文言文實詞推斷方法
語文答題技巧和方法:文言文實詞推斷方法
高考語文答題技巧和方法:文言文實詞推斷方法
教學設計構想:以課內例子導出方法,以方法指導課外。
在理解常見的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除落實120個實詞之外,我們還應掌握一些推斷文言實詞的方法與技巧。
一、複習要求:
文言文實詞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掌握一些文言實詞的解答技巧很有必要。
二、方法指導:
(一)
課內回顧:
A、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眄”的含義,根據“目”和“眄”的對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
B、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疇”的含義可根據“田”字旁能推出“田地”之意。)
方法:字形推斷法(利用漢字字形)
漢字中的形聲字占80%以上,而形聲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過對字形結構的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探求字的意義。
常見形旁的詞義指向:形旁從“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與兵器有關;從“馬、牛、羊、豕、犭、鳥、蟲”者與動物有關;從“(言)、辶(走)、(心)、彳(行)”者與人的行為有關;其它還有:禾--五穀、貝--金錢、皿--器具、糹--絲麻、宀--房舍、求--毛皮、隹(zhuī)--鳥雀、歹--死亡、月--肉、頁--首、自--鼻、目---眼……
課外延伸:
1、啟聽淮北取糴。(其中“糴”就是一個會意字,聯繫“糶”意思是賣出糧食,“糴” 與“糶”相對,意思是買進糧食。)
2、袖空牒竊印(2001年春季北京卷)
部首“片”,本義就是“木片”,眾所周知,古代發明紙張之前人們都把字寫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片”又被引申為“檔案、文書”之義。
3. 《戰國策趙策》:“秦軍引而去。(“引”,《說文》:“開弓也。”開弓既是向後拉,所以“引”又有“引退”的意義。)
4. 《左傳》昭公二十年:“使有司寬政,毀關,去禁,薄斂,已責。(“責”,它之所以從貝,是因為貝表示財。《左傳》昭公二十年:“使有司(主管機關)寬政,毀關(去掉關稅),去禁(廢除各種禁令),薄斂(減少田租),已責(停止討債)。”這是“責”的.本義。)
練習鞏固:
(1)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史記管晏列傳》)
(2)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韓非子和氏》)
(3)雖身死家破,要領不屬,手足異處,不難為也。(《韓非子說疑》)
(二)
課內回顧:
A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孟子離婁下》早寫成“蚤”。“蚤”的本義跳蚤,早晨的“早”之所以寫成“蚤”,只是因為二者聲音相同,“早”是“蚤”的假借義。)
B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孰”通“熟”,義為“仔細”.)
C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鴻門宴》倍:通“背”,背叛,忘記。 )
方法總結:字音推斷法
這種方法就是在本義或引申義解釋不通的情況下,試著找通假關係,從而釋出符合語境的意思。也就是根據同音通假求得本字。
課外延伸:
1、“倍道而妄行,則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論》)句中“倍”若釋為“一倍,加倍”便無法解出此句的意思,但是“倍”與“背”的讀音相近,“背”的含義是“違背”,這樣,我們便可以很容易地釋出 “倍道”就是“違背自然規律”。
2、進住夏口。(《赤壁之戰》)“住”通“駐”。如果是“柱”、“注”、“炷”等字就不可以通假“駐”;
3、親戚畔之 (“叛”背叛)
練習鞏固:
1、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操者
2、復之以掌,虛若無物
3、人窮則反本
4、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5、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
6、蹈死不顧,亦曷故哉?
7、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
8、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9、系向牛頭充炭直。
10、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三)
課內回顧:
A、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句中“用”和“以”位置相同,而“用”的意思又是我們拿得準的,“以”的意思是“任用”)
B、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被)
C、奉之彌繁,侵之愈急。(彌:愈,越)
D、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險固的地勢)
E、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滅)
F、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跬”與“小”對應,從足即推斷為小步,半步)
G、追亡逐北(亡,北對應,均為潰敗。常用“敗北”,北即敗)
方法總結:互文對舉推斷法(利用結構相似的句式)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對偶句、並列結構多,其中位置對稱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而意義相近或相反,運用這種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難。
課外延伸:
A、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腰”與戴對應,動詞,腰戴)
B、人之愛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有偏私者,然欲厚之,更所以禍之。(全國卷)
“頑魯者亦當矜憐”中的“頑魯”義:A、愚笨而魯莽B、固執而粗魯C、頑皮而愚蠢D、愚昧而愚蠢,孤立地看似乎都講得通,但由於這句話同下面“賢俊者自可賞愛”構成整句。因此,你只需了解“賢”“俊”是在古文中是“有才能”之義,就很容易能選出D項這一正確的答案。
練習鞏固:
(1)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諫太宗十思疏》)
(2)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3)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遙遊》)
(四)
課內回顧:
A、亡國破家相隨屬,而聖君治國累世不見。(平安的)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受助動詞“能”的修飾,並處在謂語的位置,便可推斷它是動詞“會水”即“游泳”的意思。)
C、范增數目項王(它前有狀語,後帶賓語,用如動詞,既不能理解成“眼睛”,也不能僅理解為“看”,應該理解為“用眼睛示意”。)
D、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亦無售者。(《促織》 “高”字上帶賓語,用如動詞,聯繫原文,可推斷為“抬高”。)
E、臣戰河南,然不自意先入關破秦。(“意”作動詞,後面帶有賓詞語,應解釋為“料想”。)
F、視之,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脛,意似良。(“意”作主語,為名詞,聯繫前文,可知應解釋為“樣子”。)
方法總結:語法分析推斷法(利用語法結構)
根據漢語語法知識,主語、賓語大多是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是由形容詞、動詞充當,定語是由名詞、代詞充當,狀語是由副詞充當。根據詞在句中的語法地位來推斷它的詞性,進而推知它的詞義。
課外延伸:
A、文過飾非 (掩飾) 嚴懲不貸 (寬恕) 孜孜不倦(勤勉的樣子)
B、有勢者朱丹其門,聞瑞至,黝之。 (“朱丹”、“黝”都處在謂語的位置並分別帶了賓語“門”和“之”,所以就能感知它們都是形容詞用作動詞,是“漆成紅色”和“塗成黑色”的意思。)
C、自放驢,取樵炊爨(2000年全國高考題)(題目中給的詞義是:樵—打柴。“樵”字前有動詞“取”,後有動詞“炊爨”,上下聯繫起來,不難推斷出它處於賓語的位置,是名詞,應該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動詞,明顯不當。)
D、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意”作“無”的賓語,自然也是名詞,應解釋為“意圖”或“心意”。)
練習鞏固:
(1)遭父喪有疾,使婢丸藥。(《冊府元龜》)
(2)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赤壁賦》)
(3) 籍吏民,封府庫《鴻門宴》
(4)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燭燭之武退秦師》
(五)
課內回顧:
A、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言聽計從:聽從)
B、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務農,從事)
C、勢拔五嶽掩赤城(出類拔萃,超出)
方法總結:成語印證法(利用成語)
在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因此借用成語中的實詞詞義有時也能讓我們“絕處逢生”。
課外延伸:
A、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不速之客 :招致)
B、腥臊並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接近)
C、在官清恪,未嘗聞私。(高考試題)(恪守不渝:謹慎而恭敬)
D、吾亦望汝副其心(名副其實:符合)
練習鞏固:
(1)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史記屈原列傳》)
(2)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諫太宗十思疏》)
(3)敵則能戰之。 (《孫子兵法謀攻》)
(4)設五寸之的,引十步之遠。(《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5)以兵脅渙 (《三國志魏志》)
(6)百骸、九竅、六髒賅而存焉。(《莊子齊物論》)
(六)
課內回顧:
A、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 “應”搭配對象為節拍之“節”,“應節拍”即為“隨著節拍、和著節拍”,可釋為“隨著,和著”。)
B、煙濤微茫信難求(“難求”為謂語,而“信”修飾了“難求”,作狀語。狀語一般由副詞和形容詞充當,結合語境就可以推斷出“信”是實在的意思。)
方法總結:語境分析法(利用上下文語境)
“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要把握一個實詞的含義,絕不能離開它生存的語境,有時上下文之間存在著照應、解釋或暗示關係,這恰恰是我們要尋找的鑰匙。
課外延伸:
A、又以適去,意不自得。(根據“意不自得”可以推知“適”同“謫”,“又以適去”,是“又因為被貶而離開”。)
B、(郭)永以書抵幕府(“抵”是多義詞,這裡是什麼意思?前文說,太原地方長官總是任用名望很高的人,每次宴請耗費千金,這些錢都是從各縣搜刮來的,對大谷縣征斂尤為緊迫,於是“永以書抵幕府”,意思是:郭永寫信送到太原帥幕府。抵,送達。)
練習鞏固:
(1)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蘇洵《六國論》)
(2)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蘇洵《六國論》)
(3)廣訥口少言,與人居則畫地為軍陳。專以射為戲,竟死。(《史記李將軍列傳》)
(4)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復之秦,竟死於秦而歸葬。(《史記屈原列傳》)
(5)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6)坐南朝北
(七)
A、(高考)“飛騎因番請見,先涕泣不自勝”同課文的“沛公不勝杯杓”中的“勝”;
B、(上海卷)“不肖人也,不足愛也”同課文“向使六國各愛其地”中的“愛”;
C、“伐其功”跟課文《屈原列傳》中“平伐其功”中的“伐”均是“誇耀”之義。
方法:課文遷移法
試題中出現的一些實詞解釋,其實課文中已出現過,可聯繫課文相應遷移。
解答文言實詞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比如,代入檢驗法),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你掌握的法寶越多,你獲得成功的係數就越大
舉例:
(1)全國卷 齊人追亡逐北(北:指敗逃者)——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過秦論》)
(2)全國卷 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結髮:指剛成年的時候)——結髮同枕席(《孔雀東南飛》)
(3)全國卷 太宗初即位,務止奸吏(務:致力)——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過秦論》)
(4)全國卷Ⅱ 歲凶,汝旁諸縣多盜(凶:穀物收成不好,荒年)——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寡人之於國也》)
(5)全國卷Ⅱ 有敢以馬諫者,罪至死(諫:規勸)——太后不肯,大臣強諫(《觸龍說趙太后》)
(6)全國卷Ⅱ 意季布匿其所(意:料想)——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鴻門宴》)
(7)全國卷 帝殊有難色(殊:十分、非常)—— 今者老臣殊不欲食,乃自強步《觸龍說趙太后》
(8)全國卷 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拔二十城《信陵君竊符救趙》
(9) 全國卷 使老弱女子乘城(乘:登上)——乘彼垝垣,以望復關《詩經》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這,祝願同學們用辛勤的汗水去收穫美好的未來吧!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