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文言文解析

《馬說》文言文解析

《馬說》文言文解析

馬說

韓愈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語法修辭庫】

伯樂,讀(yuè),是借代用法,借來代替識馬者。

第一段末句“不以千里稱也”,表達出作者對名馬受屈、埋沒的不幸遭遇無限惋惜、慨嘆,語氣極為低沉。

馬之千里者。(者,助詞,使定語後置,即“千里之馬”。)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即“欲與常馬等且不可得”把連詞“且”前置。

第二段最後說“安求其能千里也”,運用反詰的句式,表達了滿腔的憤激不平。

第三段終了寫道:“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嗚呼”之後用一個感嘆號,是對那些一無見識卻又妄自論斷者發出的悲嘆,“其真無馬邪?”是對上述的錯誤結論的反詰,有咄咄逼人之勢。“其真不知馬也!”正面提出與對方截然相反的'結論,字字鏗鏘,凝聚著對妄言無馬者的抨擊與卑視,直抒了鬱結已久的不滿的感情。前一句為反詰句,後一句為判斷句。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馬說》文言文解析0
《馬說》文言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