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亭記》文言文翻譯

《滄浪亭記》文言文翻譯

《滄浪亭記》是宋代文人蘇舜欽於慶曆四年(1044年)創作的一篇散文。記述了作者發現佳地、建亭、遊玩的過程,抒發了作者官場失意的憤懣之情。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滄浪亭記》文言文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予以罪廢,無所歸。扁舟吳中,始僦舍以處。時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狹,不能出氣,思得高爽虛辟之地,以舒所懷,不可得也。

一日過郡學,東顧草樹郁然,崇阜廣水,不類乎城中。並水得微徑於雜花修竹之間。東趨數百步,有棄地,縱廣合五六十尋,三向皆水也。槓之南,其地益闊,旁無民居,左右皆林木相虧蔽。訪諸舊老,雲錢氏有國,近戚孫承右之池館也。坳隆勝勢,遺意尚存。予愛而徘徊,遂以錢四萬得之,構亭北碕,號‘滄浪’焉。前竹後水,水之陽又竹,無窮極。澄川翠乾,光影會合於軒戶之間,尤與風月為相宜。予時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則洒然忘其歸。觴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形骸既適則神不煩,觀聽無邪則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榮辱之場,日與錙銖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動物耳。情橫於內而性伏,必外寓於物而後遣。寓久則溺,以為當然;非勝是而易之,則悲而不開。惟仕宦溺人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於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勝之道。予既廢而獲斯境,安於沖曠,不與眾驅,因之復能乎內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閔萬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為勝焉!

注釋

滄浪亭,在今江蘇蘇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原為五代時吳越國廣陵王錢元璙的花園。五代末此處為吳軍節度使孫承祐的別墅。北宋慶曆年間為詩人蘇舜欽購得,在園內建滄浪亭,後以亭名為園名。後代人在它的遺址上修建了大雲庵。本文作者用樸素簡潔的語言,自然流暢的筆調,記述了滄浪亭演變的始末。

[1]吳中:今江蘇省,大致相當於春秋時吳國地方

[2]租賃

[3]過:拜訪

[4]郡學:蘇州府學宮,舊址在今蘇州市南,滄浪亭就在其東面,郡國的最高學府。

[5]崇阜:高山

[6]並(bàng):通“傍”

[7]槓:獨木橋

[8]錢氏:指吳越王錢鏐

[9]孫承祐:吳越王錢俶的小舅子,任節度使,鎮守蘇州,在蘇州大建園亭

[10]北碕:北邊曲岸上

[11]沖曠:沖淡曠遠,這裡既指滄浪亭的空曠遼闊的環境,也兼指淡泊曠適的心境

[12]閔:同“憫”,悲憫。

[13]尋:長度單位

[14]錙珠:比喻極其微小的數量

譯文

我因獲罪而被貶為庶人,沒有可以去的地方,乘船在吳地旅行。起初租房子住。時值盛夏非常炎熱,土房子都很狹小,不能呼氣,想到高爽空曠僻靜的地方,來舒展心胸,沒有能找到。

一天拜訪學宮,向東看到草樹鬱鬱蔥蔥,高高的碼頭寬闊的水面,不像在城裡。循著水邊雜花修竹掩映的小徑,向東走數百步,有一塊荒地,方圓約六十尋,三面臨水。小橋的南面更加開闊,旁邊沒有民房,四周林木環繞遮蔽,詢問年老的人,說:“是吳越國王的貴戚孫承佑的廢園。”從高高低低的地勢上還約略可以看出當年的.遺蹟。我喜愛這地方,來回地走,最後用錢四萬購得,在北面構築亭子,叫“滄浪”。北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沒有窮盡,澄澈的小河翠綠的竹子,陽光、陰影在門窗之間交錯相接,尤其是在有風有月的時候更宜人美麗

我常常乘著小船,穿著輕便的衣服到亭上遊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樂忘記回去,或把酒賦詩,或仰天長嘯,即使是隱士也不來這裡,只與魚、鳥同樂。形體已然安適,神思中就沒有了煩惱;所聽所聞都是至純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過頭來反思以前的名利場,每天與細小的利害得失相計較,同這樣的情趣相比較,不是太庸俗了嗎!

唉!人本來會受外物影響而感動。情感充塞在內心而性情壓抑,一定要借外物來排遣,停留時間久了就沉溺,認為當然;不超越這而換一種心境,那么悲愁就化解不開。只有仕宦之途、名利之場最容易使人陷入其中,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憂悶致死,都是因為沒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我雖已經被貶卻獲得這樣的勝境,安於沖淡曠遠,不與眾人一道鑽營,因此又能夠使我的內心和形體找到根本,心有所得,笑憫萬古。尚且沒有忘記內心的主宰,自認為已經超脫了。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滄浪亭記》文言文翻譯0
《滄浪亭記》文言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