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申,字季和,河內溫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司馬申,字季和,河內溫人也。申早有風概,十四便善弈棋,嘗隨父候吏部尚書到溉,時梁州刺史陰子春、領軍朱異在焉。子春素知申,即於坐所呼與為對,申每有妙思,異觀而奇之,因引申游處。屬太清之難,父母俱沒,因此自誓,菜食終身。
梁元帝承制,起為開遠將軍,遷鎮西外兵記室參軍。及侯景寇郢州,申隨都督王僧辯據巴陵,每進籌策,皆見行用。僧辯嘆曰:“此生要鞬汗馬,或非所長,若使撫眾守城,必有奇績。”僧辯之討陸納也,申在軍中,於時賊眾奄至,左右披靡,申躬蔽僧辯,蒙楯而前,會裴之橫救至,賊乃退,僧辯顧申而笑曰:“仁者必有勇,豈虛言哉!”除散騎侍郎。紹泰初,遷儀同侯安都從事中郎。
高祖受禪,除安東臨川王諮議參軍。出為戎昭將軍、江乘令,甚有治績。入為尚書金部郎。九年,除秣陵令,在職以清能見紀,有白雀巢於縣庭。秩滿,頃之,預東宮賓客,尋兼東宮通事舍人。遷員外散騎常侍,舍人如故。
及叔陵之肆逆也,事既不捷,出據東府,申馳召右衛蕭摩訶帥兵先至,追斬之,因入城中,收其府庫,後主深嘉之。以功除太子左衛率,封文招縣伯,邑四百戶,兼中書通事舍人。尋遷右衛將軍,加通直散騎常侍。以疾還第,就加散騎常侍,右衛、舍人如故。
至德四年卒,後主嗟悼久之,及葬,後主自製志銘,辭情傷切。卒章曰:“嗟乎!天不與善,殲我良臣。”其見幸如此。
申歷事三帝內掌機密至於倉卒之間軍國大事指麾斷決無有滯留子琇嗣官至太子舍人。
(節選自《陳書》列傳第二十三,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申歷事三帝內/掌機密至/於倉卒之間/軍國大事/指麾斷決/無有滯留/子琇嗣官/至太子舍人
B.申歷事三帝/內掌機密/至於倉卒之間/軍國大事/指麾斷決/無有滯留/子琇嗣/官至太子舍人
C.申歷事三帝/內掌機密/至於倉卒之間/軍國大事指麾/斷決無有/滯留子琇嗣官/至太子舍人
D.申歷事三帝內/掌機密至/於倉卒之間/軍國大事指麾/斷決無有/滯留子琇嗣/官至太子舍人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游處,指交遊和相處。孔子周遊列國時,“游”的同時常伴隨學術交流,成“遊學”。本文中的“游”,跟陶淵明“清自交以絕游”一句中的“游”意思相同。
B.籌策,本義指一種古代計算用具。本文中引申為“計策”,成語“運籌帷幄”“一籌莫展”“出謀劃策”中保留了與本義相關的用法。
C.伯,古時用來指兄弟中排行第一的。古代兄弟間排行習慣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以下類推。縣伯,此指縣級最高長官,不是爵位。
D.志銘,即墓志銘,分志和銘兩個部分,志多用散文撰寫,敘述逝者的姓名、籍貫、生平事略;銘則用韻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對逝者一生的評價。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司馬申年少有才但家門不幸。他十四歲時,下棋的才華便得到陰子春、朱異的賞識;父母因動亂而雙亡,對他的內心觸動很大。
B.司馬申長於據守而不善征伐。他曾跟隨都督王僧辯據守巴陵,雖然不善於在疆場征戰,但在安撫百姓、守衛城池中有突出貢獻。
C.司馬申曾臨危無懼,奮勇護帥。討伐陸納的一次戰鬥中,敵強我弱,在衛士潰逃之時,司馬申卻毫不退縮,危難之時確保了主帥的安全。
D.司馬申果斷決策,評叛建功。在叔陵叛逆占據東府的情況下,司馬申馳馬召來援兵追趕叛賊,事後得到嘉獎,並授職獲封。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申躬蔽僧辯,蒙楯而前,會裴之橫救至,賊乃退。(5分)
(2)九年,除秣陵令,在職以清能見紀,有白雀巢於縣庭。(5分)
參考答案
10.B(“至於”是古今異義詞,可以翻譯為“甚至”,兩者之間不能隔斷,“無有”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沒有”,不能跟前邊的“斷決”組成動賓關係,只能跟後邊的“滯留(的情況)”構成動賓關係。
11.C本文中的“縣伯”的“伯”,意思是伯爵,文中講司馬申這個時候擔任太子左衛率,是朝官而不是縣官,另外,注意“封”這個詞,它是不同於表官職升遷的“授”“除”“升”等詞的,它常指帝王以土地、爵位、名號賜人。
12.B從原文可以看出,只是王僧辯個人評價司馬申的個人能力,說其或許不善於征伐,而善於“撫眾守城”,但文中並無“不善於在疆場征戰”方面的事實陳述,更沒有具體的“突出貢獻”。A相關內容可見於第一段,C相關內容可以於第二段。D相關內容可見於第四段“及叔陵之肆逆也……兼中書通事舍人”
13.(1)司馬申以身遮蔽王僧辯,持盾上前,恰好裴之橫帶著救兵趕到,賊軍才退。(注意“躬蔽”“會”“乃”等詞的翻譯,其中“前”名詞活用為動詞,語句要通順)
(2)太建初年,任秣陵令,在職期間憑清明能幹受稱讚,有白雀在縣庭築巢。(注意“除”“見紀”“巢”等詞的翻譯以及本句的倒裝結構,語句要通順)
參考譯文
司馬申,字季和,河內郡溫縣人。司馬申早年有風采氣概,十四歲便善於下棋,曾經隨同父親到溉去問候吏部尚書,當時梁州刺史陰子春、領軍朱異同也在那裡。陰子春一向了解司馬申,便在坐處呼叫司馬申與他下棋,司馬申常有妙思,朱異觀而嘆奇,於是引司馬申交遊相處。值太清之難,司馬申的父母都去世,他因此發誓,終身食蔬。
梁元帝承制,他被起用為開遠將軍,改任鎮西外兵記室參軍。到侯景亂郢州,司馬申隨都督王僧辯占據巴陵,每次進諫籌劃之策,都被採納運用。王僧辯感嘆道:“此生若要策馬疆場,或許不是他的所長,但若派他安撫眾人守城,必定會有奇績。”王僧辯征討陸納,司馬申在軍中,當時賊軍突然到來,左右皆潰逃,司馬申以身護蔽王僧辯,持盾向前,恰好裴之橫的救兵到來,當時賊眾突然到來,左右皆潰逃,司馬申以身遮蔽王僧辯,持盾上前,恰好裴之橫帶著救兵趕到,賊軍才退。王僧辯看著司馬申笑著說:“仁者必有勇,這豈是虛言?”授散騎侍郎。紹泰初年,改任儀同侯安都從事中郎。
高祖受禪,任命為安東臨川王諮議參軍。出任戎昭將軍、江乘令,很有政績。入為尚書金部郎。太建九年,任秣陵令,在職期間以清明能幹受稱讚,有白雀在縣衙庭院裡築巢。任期屆滿,不久,先擔任東宮賓客,接著便兼任東宮通事舍人。改任員外散騎常侍,舍人照舊。
到叔陵作亂時,事情既已不成功,便出而占據東府,司馬申騎馬速召右衛蕭摩訶率兵先到,追趕並斬殺了他,於是便進入城中,沒收了叔陵的府庫,後主深加嘉獎。憑功勞任命司馬申為太子左衛率,封為文招縣伯爵,邑四百戶,兼中書通事舍人。不久改任右衛將軍,加通直散騎常侍。因患病還府第,就加散騎常侍,右衛、舍人照舊。
至德四年去世,後主悲悼良久。到葬禮之日,後主親自撰寫墓志銘,言辭情感傷心悲切。末章道:“啊!天不給人善,滅我良臣。”他受寵到這種程度。
司馬申接連侍奉了三個皇帝,內掌機密,乃至於倉猝之間,軍國大事,指揮決斷,都沒有滯留的情況。兒子司馬秀繼承,官至太子舍人。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司馬申,字季和,河內溫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0
“司馬申,字季和,河內溫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