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儼字望之,幼能屬文”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竇儼字望之,幼能屬文。既冠,舉晉天福六年進士,辟滑州從事。府罷,授著作佐郎、集賢校理,出為天平軍掌書記,以母憂去職。服除,拜左拾遺。開運中諸鎮恣用酷刑儼上疏曰案名例律死刑二絞、斬之謂也。冤聲上達,和氣有傷,望加禁止。上從之。
顯德元年,加集賢殿學士,判院事。父憂去職,服闋,復舊官。時世宗方切於治道,儼上疏曰:歷代致理,六綱為首。陛下思服帝猷,寤寐獻納,亟下方正之詔,廓開藝能之路。士有一技,必得自效。故小臣不揆,輒陳禮、樂、刑、政、勸農、經武之言。世宗多見聽納。
南征還。詔儼考正雅樂,俄權知貢舉。未幾,拜翰林學士,判太常寺。儼校鐘磬筦龠之數,辨清濁上下之節,復舉律呂旋相為宮之法,迄今遵用。
會詔中外臣僚,有所聞見,並許上章論議。儼疏曰:設官分職,授政任功,欲為政之有倫,在位官之無曠。今朝廷多士,省寺華資,無事有員,十乃六七,止於計月待奉,計年待遷。其中廉乾之人,不無愧恥之意。如非歷試,何展公才。請改兩畿諸縣令及外州府五千戶以上縣令為縣大夫,升為從五品下。畿大夫見府尹如赤令之儀,其諸州府縣大夫見本部長如賓從之禮。如此,則士大夫足以陳力,賢不肖無以駕肩,各系否臧,明行黜陟,利民益國,斯實良規。疏奏不報。
宋初,就轉禮部侍郎,代儀知貢舉。當是時,祀事樂章、宗廟諡號多儼撰定,議者服其該博。車駕征澤、潞,以疾不從。卒,年四十二。
儼性夷曠,好賢樂善,優遊策府凡十餘年。所撰《周正樂》成一百二十卷,詔藏於史閣;其《通禮》未及編纂而卒。有文集七十卷。儼與儀尤為才俊,對景覽古,皆形諷詠,更迭倡和至三百篇,多以道義相敦勵,並著集。
尤善推步星曆,逆知吉凶。盧多遜、楊徽之同任諫官,儼嘗謂之曰:丁卯歲五星聚奎,自此天下太平,二拾遺見之,儼不與也。又曰:儼家昆弟五人,皆登進士第,可謂盛矣,然無及相輔者,唯偁稍近之,亦不久居其位。卒如其言。儼有子早卒,以侄說為嗣。
(《宋史列傳第二十二》)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運中諸鎮恣用酷刑/儼上疏曰/案名例律/死刑二絞/斬之謂也/
B.開運中/諸鎮恣用酷刑儼上/疏曰/案名例律死刑二/絞斬之謂也/
C.開運中諸鎮/恣用酷刑儼/上疏曰/案名例律/死刑二絞斬之/謂也/
D.開運中/諸鎮恣用酷刑/儼上疏曰/案名例律/死刑二/絞斬之謂也/
5.下列對文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學士,一般是指在學校讀書的人,後來指有文采,舞文弄墨的人,最著名的是蘇東坡“蘇學士”。
B.諡號,就是用一兩個字對一個人的一生做一個概括性的評價,如漢武帝(劉徹),岳武穆(岳飛)等。
C.拾遺是官名,唐代武則天時設定左右拾遺,掌供奉諷諫,到宋代後改為左右正言。
D.登進士第,又可稱為進士及第,指科舉時dai6*考試合格後錄取成為進士。
6.下列對文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竇儼痛恨酷刑,直言勸諫。開運年間,各地任意使用酷刑,竇儼列舉了兩種刑法的弊端,認為對祥和之氣有損害,建議皇帝加以禁止。
B.竇儼為國著想,獻計獻策他建議國家把六綱放在首位,而世宗睡夢中都想著納諫,急忙下達了去弊的詔令,為有能力的人打開了門路。
C.竇儼擅長音律,貢獻很大。他修訂雅樂,校正了鐘磬管樂的數目,辨別清濁上下的音節,還提出律呂交相為宮調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D.竇儼平易曠達,喜愛賢才。他與保義面對美景觀覽古蹟,都寫成詩歌,互相唱和達三百篇,而且兩人還用道義互相督促鼓勵。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會詔中外臣僚,有所見聞,並許上章論議。(5分)
(2)賢不肖無以駕肩,各系否臧,明行黜陟,利民益國,斯實良規。(5分)
參考答案
4.D(斷句可以根據語境,抓住常見的標誌進行,比如句中的“中”“曰”,還有注意人名)開運中,諸鎮恣用酷刑,儼上疏曰:案名例律,死刑二,絞、斬之謂也。
5.A(學士還指以文字技藝供奉朝廷的官吏,原文中指官職名)
6.B(這是竇儼上疏中的話,不是皇上的行為)
7.(1)適逢下詔中外臣僚,有所見聞,都允許上表論述。
(2)賢能與不肖不再一起任用,各自根據評價優劣,公開進行貶黜提升,利民益國,這的確是好的規定。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竇儼字望之,少年時能寫文章。成年以後,後晉天福六年舉為進士,徵召為滑州從事。府署撤銷,授為著作佐郎、集賢校理,出朝為天平軍掌書記,因母喪離職。服喪結束,授為左拾遺。開運年間,各地任意使用酷刑,竇儼上疏說:“按照法律,死刑有兩種,就是所謂絞刑、斬首。絞刑筋骨相連,斬首頭頸分離,大辟的刑名,不超出這兩類。濫用刑罰興起以後,近來聽到數等,是因為外地不遵守通行的法規,或者用長釘貫穿人的手足,或者用duan6*刀割人肌膚,拖延一兩天,不讓他馬上死去。訴冤的聲音傳到上面,對樣和之氣有損害,希望加以禁止。皇上聽從了他的意見。”
顯德元年,加官集賢殿學士,判院事。父親去世服喪離職,服喪完畢,官復原職。當時世宗正迫切徵求治國之道,竇儼上疏說:“歷代國家得到治理,把六綱放在首位。陛下思考帝王之道,睡夢中也想著納諫,急忙下達去弊的詔令,為有能力的人打開門路。士人有一技之長,必定能夠效力。因此小臣不自量力,陳述禮、樂、刑、政、勸農、經武之言。”世宗大多聽從採納。
南方征伐回朝,詔令竇儼考察訂正雅樂,不久權知貢舉。不久,為翰林學士,判太常寺。竇儼校正鐘磬管籥的數目,辨別清濁上下的音節,又提出律呂交相為宮調的方法,至今沿用
適逢下詔中外臣僚,有所見聞,都允許上表論述。竇儼上疏說:“設立官署分派職官,交授政事任用有功之人,希望統治有秩序,在位官員無荒廢。現在朝廷有很多人才,部門繁多,沒有事務而設有官員,占十分之六七,僅是計算月份等待俸祿,計算年份等待升遷。其中廉潔能幹的人,有慚愧羞恥的感覺。如果不是經過考試,如何施展才能。請求改兩京地區各縣縣令以及外地州府五千戶以上縣的縣令為縣大夫,升為從五品下。京畿縣大夫參見府尹按照赤令之禮。這樣,就能使士大夫足以發揮能力,賢能與不肖不再一起任用,各自根據評價優劣,公開進行貶黜提升,利民益國,這的確是好的規定。”疏奏上後沒有得到答覆。
宋初,就地轉禮部侍郎,接替竇儀知貢舉。那時,祭祀音樂、宗廟諡號多數由竇儼編定,議論的人佩服他淵博。皇上親征澤州、潞州,因病沒有隨行。去世,年四十二。
竇儼性情平易曠達,喜愛賢才樂於行善,身居帝王藏書之所共十幾年。所撰《周正樂》成書一百二十卷,詔令收藏在史閣;他的《通禮》未來得及編纂就去世了。有文集七十卷。竇儼與竇儀特別有才華,面對美景觀覽古蹟,都寫成詩歌,互相唱和達二百篇,多用道義互相督促鼓勵,都收在文集中。
竇儼尤其善於推算星象,預知吉凶。盧多遜、楊徽之同時擔任諫官,竇儼曾對他們說:“丁卯年五星聚集在奎宿,從此天下太平,二位拾遺能見到,我是看不到了。”又說:“竇儼家中兄弟五人,都進士及第,可以說興盛了,然而沒有做到宰相輔臣的,惟有竇偁稍稍接近這個地位,也不能長期居於那個職位。”最終與他的預言一樣。竇儼有子早年去世,把侄子竇說作為後嗣。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竇儼字望之,幼能屬文”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0
“竇儼字望之,幼能屬文”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