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翰,字邦彥,台州臨海人”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陳良翰,字邦彥,台州臨海人。蚤孤,事母孝。資莊重,為文恢博有氣。中紹興五年進士第。知溫州瑞安縣。瑞安俗號強梗,吏治尚嚴。良翰獨撫以寬,催租不下文符,但揭示名物,民競樂輸。聽訟鹹得其情。或問何術,良翰曰:“無術,第公此心,如虛堂懸鏡耳。”殿中侍御使吳芾薦為檢法官,遷監察御使。孝宗初元,金主完顏褒新立,求和,而中原舊人多求歸。詔問何以處此,良翰言:“議和,復納降,皆非是。必定計自治,而和不和,任之乃可。”張浚軍淮泗以規進取而議者爭獻防江策良翰言當固藩籬專委任今舍淮防江卻地奪便朝廷過聽使督府不得專閫外事誤矣 金再移書求故疆,良翰言:“中原皆吾故土,況唐、鄧、海、泗①又金渝盟後以兵取之,安得以故疆為言而歸之?”朝廷遣史正志至建康,與張浚議事乖牾,良翰劾之,上曰:“正志亦無罪。”良翰言:“陛下使浚守淮,則任浚為重,一郎官為輕,且正志居中,浚必為去就。”上悟,出正志為福建漕運。楊存中為御營使,總殿前軍,良翰言:“存中久擅兵柄,太上皇罷就第,奈何復假使名?宜慎履霜之戒②。”疏三上,存中竟罷。良翰在諫省,成恭皇后受冊,官內外親屬二十五人,良翰論其冗,詔減七人。進給事中。改禮部侍郎,不拜。召為太子詹事,既見,上屬以調護之責。一日,召對選德殿,出手書唐太宗與魏徵論仁德功利之說,俾極陳今日所未至者。良翰退,上疏。上為之嘉嘆,詔兼侍講。未幾,以疾告老。卒,年六十五。光宗立,特謚獻肅。
(節選自《宋史·陳良翰傳》
【注】①唐、鄧、海、泗:指當時的唐州、鄧州、海州、泗州。②履霜之戒;指走在霜上知道結凍的時候快要到來。比喻看到眼前的跡象而對未來提高警惕。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張浚軍淮泗以規進取/而議者爭獻防江策/良翰言/當固藩籬/專委任/今舍淮防江/卻地奪便/朝廷過聽/使督府不得專閫外事/誤矣/
B.張浚軍淮泗以規進取/而議者爭獻防江策/良翰言當固藩籬/專委任/今舍淮防江/卻地奪便/朝廷過聽/使督府不得專閫外事誤矣/
C.張浚軍淮泗以規進取/而議者爭/獻防江策/良翰言當固藩籬/專委任/今舍淮防江/卻地奪便/朝廷過聽/使督府不得專閫外事/誤矣/
D.張浚軍淮泗以規進取/而議者爭/獻防江策/良翰言/當固藩籬/專委任/今舍淮防江/卻地奪便/朝廷過聽/使督府不得專閫外事誤矣/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我國封建時期皇帝即位之初,慣例要改元紀年,改元的第一年稱元年,也稱“初元”。
B.金朝是中國歷史上女真族建立的北方政權,曾先後滅掉遼和北宋,與南宋長期對峙。
C.中原又稱中土、中州、華夏,廣義上指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上指今天的河南省。
D.太上皇是中國歷史上給予退位皇帝或當朝皇帝在世和不在世父親的頭銜。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陳良翰德才兼備,精於吏治。他孝順母親,穩重端莊,做文章恢宏博大有氣概;他在吏治尚嚴的瑞安任知縣時,用寬鬆的政令安撫百姓,成效顯著。
B.陳良翰洞悉時局,富有見地。對如何處理金主求和、中原舊人求歸一事,他認為關鍵在於謀求自治;他認為金主寫信索要故土是無理要求,不應歸還。
C.陳良翰正直無私,敢於進諫。他認為皇上對史正志和楊存中的任命不妥,堅決反對;他在擔任諫官時,敢於直言成恭皇后的親屬封官太多。
D.陳良翰忠於國事,深受倚重。他為官公正,屢次從國家大局出發,建言獻策;皇上託付他調護太子之責,又讓他指陳當今不足,他的上疏令皇上讚賞不已。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或問何術,良翰曰:“無術,第公此心,如虛堂懸鏡耳。”
(2)況唐、鄧、海、泗①又金渝盟後以兵取之,安得以故疆為言而歸之?
參考答案
10.A(3分)(張浚軍淮、泗以規進取,而議者爭獻防江策,良翰言:“當固藩籬,專委任。今舍淮防江,卻地奪便,朝廷過聽,使督府不得專閫外事,誤矣。”)
11.D(3分)(太上皇是給予退位皇帝或當朝皇帝在世父親的頭銜)
12.C(3分)(“他認為皇上對史正志和揚存中的任命不妥”理解有誤,原文“朝廷遣史正志至建康”只是說朝廷派遣史正志到建康,而未對他有新任命,且陳良翰所反對的也不是這件事。)
13.(1)有人問他用的是什麼方法,陳良翰說:“沒什麼方法,只不過我使自己的心保持公正,好像空堂上懸掛明鏡一樣能洞察一切(比喻廉明公正)。”
[5分;關鍵字“或”(有人)、“第”(只不過)、“公”(使……公正)各1分,大意2分]
(2)何況唐州、鄧州、海州、泗州又是金國違背盟約後用武力奪取的,怎么能用舊有的疆土為藉口要求它們歸還呢?
[5分;關鍵字“渝”(違背)、第一個“以”(用、憑藉)、“安得”(怎么能夠)各1分,大意2分]
注意:①“關鍵字”與“大意”不重複扣分;②“關鍵字”譯成近義詞也可;③“關鍵字”翻譯從嚴,“大意”翻譯從寬。
參考譯文
陳良翰,字邦彥,台州臨海人。他很早就沒了父親,服侍母親很孝順。陳良翰天性端莊穩重,做文章恢宏博大有氣概。紹興五年進士及第。任溫州瑞安縣知縣。瑞安民風以驕橫跋扈聞名,官吏治理政事崇尚嚴厲。陳良翰偏偏用寬厚的辦法安撫當地的百姓,催租不下文書,只把需要繳納的物品的名目公布給大家看,百姓爭著高高興興地交納。判決訴訟都能查得實情。有人問他用的是什麼方法,陳良翰說:“沒什麼方法,只不過我使自己的心保持公正,好像空堂上懸掛明鏡一樣能洞察一切(比喻廉明公正)。”殿中侍御史吳芾舉薦他為檢法官,後又升為監察御史。孝宗初立,金國的君主完顏褒新登上君位,請求講和,中原地區原來的宋人很多請求南歸。皇帝問如何處理此事,陳良翰進言:“與金議和,又接受那些曾經投降金國的人,都是不對的。一定要制定計畫讓國家自然安治。議和成不成,隨它去好了。”張浚駐軍在淮水、泗水一帶謀划進攻,而議論的人爭著進獻防守長江的計策,陳良翰進言:“應當鞏固國家的屏障,使託付專一。如今捨棄淮河防守長江,是放棄土地捨棄便利條件,朝廷過分決斷,使得軍事督府不能夠專心統兵在外(抵禦外敵),這種做法是錯誤的。”金國第二次送信要求得到原來的疆土,陳良翰上言:“中原地區全都是我們原來的國土,何況唐州、鄧州、海州、泗州又是金國違背盟約後用武力奪取的,怎么能用舊有的疆土為藉口要求它們歸還呢?”朝廷派遣史正志到建康,和張浚議事意見不合。陳良翰彈劾他,皇上說:“史正志也沒有罪過。”陳良翰進言:“陛下派張浚守衛淮河,那就應主要依靠張浚,一名郎官無足輕重,而且(如果)史正志還在朝中,張浚必然會離開(不擔任官職)。”皇上醒悟,派遣史正志出朝為福建轉運使。楊存中任御營使,統率殿前軍隊,陳良翰進言:“楊存中長期把持軍權,太上皇罷免他回府居住,怎能再次任命他?應當謹記踩到霜上知道堅冰將至的古訓(對未來提高警惕)。”奏疏上了三次,楊存中終於被罷免。陳良翰任諫官時,成恭皇后接受冊封,她父母親戚有二十五人被授予官職,陳良翰議論說授官太多,皇上下詔減少七人。升為給事中。改官禮部侍郎,沒有任命。召為太子詹事,覲見之後,皇上把調教輔助太子的責任託付給他。一天,皇上召他在選德殿覲見,拿出親手書寫的唐太宗和魏徵談論仁德功利的對話,讓他盡情陳述現在沒有做到的事情。陳良翰退下來,上奏疏。皇上對他的奏疏嘉賞感嘆,下詔讓他兼任侍講。不久,陳良翰因病請求退休。去世時六十五歲。光宗登基後,特賜諡號獻肅。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陳良翰,字邦彥,台州臨海人”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0
“陳良翰,字邦彥,台州臨海人”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