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道《游荷葉山記》“予別丘墓三年矣”閱讀答案
游荷葉山記
袁中道
①予別丘墓三年矣。今年夏,始與二弟至里中拜於松楸,而憩於先居。先居傍有荷葉山,喬木千章。今日諸叔偶不見召,日暮無事,乃與二弟步于山中。擇高阜處,藉草而坐。因思兒時常騎羊來此,每一至,不啻如四五十里外而今視之數步耳。山之蒼蒼,水之晶晶,樹之森森,自少至長,習而安之,不見有異。今偶游焉,而覺其幽靜蓊鬱,愛玩不能捨去。久矣夫,予之在城市也!
②俄而月色上衣,樹影滿地,紛綸參差,或織而簾,又寫而規。至於密樹深林,迥不受月,陰陰昏昏,望之若千里萬里,窅①不可測。劃然放歌,山應谷答,宿鳥皆騰。噫嘻!予生於斯,長於斯,遊戲於斯,二十餘年,而猶有不盡之景乎?徘徊欲去,而有聲自東南來,慷慨悲怨,如嘆如哭。即而聽之,雜以轆轤之響。予乃謂二弟曰:“此憂旱之聲也。夫人心有感於中而發於外,喜則其聲愉,哀則其聲淒。女試聽夫酸以楚者,憂禾稼也;沉以下者,勞苦極也;忽而疾者,勸以力也。其詞俚,其音亂,然與旱既太甚之詩,不同文而同聲,不同聲而同氣。真詩其果在民間乎!”語終,而天風夜起,歌聲漸近。二弟無言,予亦嘿嘿。聲之悲怨,有加於初;向之歡適者,化為悽愴矣。遂相與踏月而去。
【注】①窅:yǎo ,眼睛瞘進去,喻深遠。
22.第①段“習而安之”中的“之”指 。(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23.第①段畫線句的句中應有兩處停頓,請用“/”加以標出。(2分)
24.簡析第②段段首景物描寫的作用。(3分)
25.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2分)
A.作者是為了追憶幼時的美好時光才特意去荷葉山的。
B. 作者厭倦了久處城市的喧鬧和繁雜,渴望回歸故鄉。
C. 荷葉山與往日相比有很多變化,作者已經不認識了。
D. 作者重點不在記游,而在抒發聽到田夫悲歌的感慨。
26.請以學過的課文為例,談談你對作者所說的“真詩其果在民間乎”的理解。(3分)
參考答案
22.(2分)荷葉山上包括青山、流水、大樹等的一切自然景物。
23.(2分)不啻如四五十里外/(1分)而今視之/(1分)數步耳
24.(3分)作者以素雅簡練的筆觸描繪了一幅夏日夜晚的山間月影圖,營造了寂靜幽深的環境氛圍(1分)。既抒發了作者不捨依戀之情、“猶有不盡之景”的驚喜之情(1分);又為下文聽到另有歌聲作鋪墊(1分)。
25.(2分) D
26.(3分)作者所說的“真詩在民間”是指以日常生活為內容題材,以真情實感為抒情方式的民歌創作,具有真實、感人的藝術魅力(1點)。例如《詩經》、漢樂府民歌、六朝民歌等等(具體作品簡略展開舉例1點)都是最好的證明。《蒹葭》對在水一方的伊人的企慕情境,正是日常生活的詩意寫照。(分析1點)。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