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瑛字文玉,其先霸州信安人”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杜瑛字文玉,其先霸州信安人。瑛長七尺,美須髯,氣貌魁偉。金將亡,士猶以文辭規進取,瑛獨避地河南緱氏山中。時兵後,文物凋喪,瑛搜訪諸書,盡讀之,讀輒不忘,而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諸掌。間關轉徙,教授汾、晉間。中書粘合珪開府於相,瑛赴其聘,遂家焉。與良田千畝,辭不受。術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家人慾發視,輒止之。後來居者果得黃金百斤,其不苟取如此。
歲己未,世祖南伐至相, 召見問計,瑛從容對曰:“漢、唐以還,人君所恃以為國者,法與兵、食三事而已。國無法不立,人無食不生,亂無兵不守。今宋皆蔑之,殆將亡矣,興之在聖主。若控襄樊之師,委戈下流,以搗其背,大業可定矣。”帝悅,曰:“儒者中乃有此人乎!”瑛復勸帝數事,以謂事不如此,後當如彼。帝納之,心賢瑛,謂可大用,命從行,以疾弗果。
中統初,詔征瑛。時王文統方用事,辭不就。左丞張文謙宣撫河北,奏為懷孟、彰德、大名等路提舉學校官,又辭,遺執政書,其略曰:“先王之道不明,異端邪說害之也,橫流奔放,天理不絕如緣。今天子神聖,俊乂輻湊,言納計用,先王之禮樂教化,興明修復,維其時矣。若夫簿書期會,文法末節,漢、唐猶不屑也,執事者因陋就簡,此焉是務,良可惜哉!夫善始者未必善終,今不能溯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興化,以拯數百千年之禍,仆恐後日之弊,將有不可勝言者矣。”人若勉之仕,則曰:“後世去古雖遠,而先王之所設施,本末先後,猶可考見,故為政者莫先於復古。苟因習舊弊,以求合乎先王之意,不亦難乎!吾又不能隨時 (通“俯”)仰以赴機會,將焉用仕!”於是杜門著書,一不以窮通得喪動其志,優遊道藝,以終其身。年七十,遺命其子處立、處願曰:“吾即死,當表吾墓曰‘緱山杜處士’。”天曆中,贈資德大夫、翰林學士、上護軍,追封魏郡公,諡文獻。
4. 對下列句子中加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與良田千畝與:給予 B.其不苟取如此 苟:隨便
C.帝納之,心賢瑛 賢:認為……賢能 D.遺執政書 遺:遺失
5.以下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杜瑛品行端正和有治世之才的一組是( )
A.①與良田千畝,辭不受②時王文統方用事,辭不就
B.①瑛搜訪諸書,盡讀之,讀輒不忘②國無法不立,人無食不生,亂無兵不守
C.①術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家人慾發視,輒止之②今不能溯流求源……不可勝言者矣
D.①一不以窮通得喪動其志②今天子神聖,俊義輻湊,言納計用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杜瑛學識淵博,一生以教書為業,活動于山西、河北一帶。他多次謝絕朝廷徵召,不願為官。
B.杜瑛認為治國要抓根本,應該“明法正俗,育材興化”,來解除千百年來的災禍,而不能只抓“簿書期會,文法末節”。
C.杜瑛認為古代賢明君王的治國之道不能推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為異端邪說所害,xie6*惡橫行,導致天理不存。
D.杜瑛不是一個只鑽故紙堆的腐儒,他還關心國計民生,為安邦定國提出了不少的建議。
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術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家人慾發視,輒止之。
(2)時王文統方用事,辭不就。
參考答案
4.D
5.C
6.C
7. (1)算命的說他所住的房下藏有財寶,家裡人想要挖挖看,他立 即制止了。
(2)當時王文統正當權,杜瑛推辭不去就任。
二
杜瑛,字文玉,瑛長七尺,美須髯,氣貌魁偉。金將亡,士猶以文辭規進取,瑛獨避地河南緱氏山中。時兵後,文物凋喪,瑛搜訪諸書,盡讀之,讀輒不忘,而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諸掌。間關轉徙,教授汾、晉間。中書粘合珪開府於相,瑛赴其聘,遂家焉。與良田千畝,辭不受。術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家人慾發視,輒止之。後來居者果得黃金百斤,其不苟取如此。
世祖南伐至相,召見問計,瑛從容對曰:“漢、唐以還,人君所恃以為國者,法與兵、食三事而已。國無法不立,人無食不生,亂無兵不守。今宋皆蔑之,殆將亡矣,興之在聖主。若控襄樊之師,委戈下流,以搗其背,大業可定矣。”帝悅,曰:“儒者中乃有此人乎!”瑛復勸帝數事,以謂事不如此,後當如彼。帝納之,心賢瑛,謂可大用,命從行,以疾弗果。
中統初,詔征瑛,時王文統方用事,辭不就。左丞張文謙宣撫河北,奏為懷孟、彰德、大名等路提舉學校官,又辭,遺執政書,其略曰:“先王之道不明,異端邪說害之也,橫流奔放,天理不絕如線。今天子神聖,俊乂①輻輳,言納計用,先王之禮樂教化,興明修復,維其時矣。若夫簿書期會,文法末節,漢、唐猶不屑也,執事者因陋就簡,此焉是務,良可惜哉!夫善始者未必善終,今不能溯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興化,以拯數百千年之禍,仆恐後日之弊,將有不可勝言者矣。”人或勉之仕,則曰:“後世去古雖遠,而先王之所設施,本末先後,猶可考見,故為政者莫先於復古。苟因習舊弊,以求合乎先王之意,不亦難乎!吾又不能隨時俯仰以赴機會,將焉用仕?”於是杜門著書,一不以窮通得喪動其志,優遊道藝,以終其身。年七十,遺命其子處立、處願曰:“吾即死,當表吾墓曰‘緱山杜處士’”。天曆中,追封魏郡公,諡文獻。
[注] ①俊乂:才能出眾的人。
《元史》卷199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而究其指趣指:旨意 B.明法正俗,育材興化正:糾正
C.若控襄樊之師控:駕馭,節制D.俊乂輻輳 輻輳:聚集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故為政者莫先於復古願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
B.中書粘合珪開府於相列其姓名於大堤之上
C.將焉用仕 入二三里,得尤絕者家焉
D.其不苟取如此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4.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杜瑛對元世祖忽必烈指出的安國三件事,即“法”“兵”“食”,確實抓住了使天下由亂而治的關鍵。
B.杜瑛認為治國要抓根本,應建立法制,端正風俗,培養人才,廣施教化,以來拯救千百年來的災禍,而不能只抓一些細枝末節的名堂。
C.杜瑛精於用兵,建議忽必烈從背後猛擊襄樊,而不是正面用兵,難怪忽必烈從內心佩服他,“謂可大用”。
D.杜瑛關心國計民生,對安邦定國提出了不少建議,表現了他的真知灼見;但他又嚮往文人隱居的生活,並向兒子立下遺囑,死後在墓碑刻上“緱山杜處士”的碑名。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漢、唐以還,人君所恃以為國者,法與兵、食三事而已。(3分)
(2)苟因習舊弊,以求合乎先王之意,不亦難乎!(3分)
參考答案
2(3分)B 使動用法,使……正。
3.(3分)B 介詞,表處所,在(A 動詞,治理/介詞,“給”。 C副詞,表反問,怎么/兼詞,相當於“於之”,在那裡。D第三人稱代詞,他/副詞,表祁使語氣,一定)
4.(3分)D “嚮往文人隱居的生活”說法有誤。
【參考譯文】
杜瑛,字文玉,祖先是霸洲信安人。杜瑛身高七尺,鬍鬚美麗,形貌魁偉。金將要滅亡之時,讀書人還在按科舉舊例來求取功名,杜瑛獨自躲到河南緱氏山中,大動亂之後,書籍散失,杜瑛盡力尋找各種書籍,盡力閱讀,讀後過目不忘,深入研究其內容旨意,從古到今的歷史了如指掌。他到處流浪,在汾、晉一帶教書為生。中書粘合珪在相州建立衙署,杜瑛答應了他的聘請前去上任,就在那裡安了家,給他良田千畝,他推辭不接受。算命先生說他居住的房下藏有財寶,家裡人想要挖,他就制止他們,後來的住戶果然挖得黃金百斤,杜瑛就是這樣不取非分之物。
元世祖忽必烈南征要過相州,召見杜瑛並向他請教計策,杜瑛從容地回答說:“漢唐以來,君主立國所依賴的是法律、軍隊和糧食這三樣罷了,國無法不能成立,人沒有糧食不能生活,天下大亂沒有軍隊不能把守。如今宋朝對這三樣都輕視,幾乎該滅亡了,國家的興盛全靠您了。若進軍襄樊,在江的下游用兵,從後面猛擊,大業可以建立了。”皇帝很高興,說:“書生中也有這樣的人!”杜瑛又勸皇帝若干件事情,說如果不這樣,後果就會如何。皇帝都接受了,心裡佩服杜瑛,說可以重用他,並讓他隨行,但他因為生病未能成行。
中統初年,朝廷徵召杜瑛,當時王文統正當權,杜瑛推辭不去。左丞相張文謙主持河北,上奏推薦他任懷孟、彰德、大名等路提舉學校官,他又推辭。他寫信給丞相,大意是說:“古代賢明先王的治國之道不能推行,是因為異端邪說為害所造成的,儘管xie6*惡橫行,但天理不絕如線,如今皇帝英明,賢良聚集,言聽計從,正是恢復光大先王的禮樂教化的大好時機。至於登記簿籍,定期開會,以及文法末節,漢唐君臣尤其不屑於做這些細碎的事情,而當今的當政者,只知道注意這些事情,這哪裡是處理政務,真是可惜!善始者未必能善終,如今雖然建立了政權,卻不能追溯歷史尋求根本,建立法制,端正風俗,培養人才,廣施教化,從而拯救千百年來的災禍,我擔心將來的惡果是一言難盡的。”有人勸他做官,他說:“如今距離古代雖然很遠,但先王的所作所為還是可以考察出來。當政者最重要的莫過於復古,如果頑固地沿用過去的舊制不求改革,以此來契合先王的道理,這不也是很困難的嗎!我又不會察言觀色投機取巧,將怎么去做官呢?”於是閉門謝客,著書立說,終不因為貪官的得失而動搖信念,悠閒自得地鑽研學問,直到去世。年紀七十歲的時候,對兒子杜處立、杜處願立下遺言:“我快要死了,死後在墓碑上寫上‘緱山杜處士’的碑名”。天曆年間,追封魏郡公,諡號文獻。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