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儒《指喻》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方孝儒《指喻》
浦陽[1]鄭君仲辨,其容闐然,其色渥然,其氣充然,未嘗有疾也。左手之拇有疹[5]焉,隆起而粟[6]。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錢。憂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7],近拇之指皆為之痛,若剟[8]刺狀,肢體心膂[9]無不病者。懼而謀諸醫,醫視之,驚曰:“此疾之奇者,雖病在指,其實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傷身。然始發之時,終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10]。終日可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藥可治也;至於既成,甚將延乎肝膈[11],否亦將為[12]一臂之憂。非有以御其內,其勢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為也。”君[13]從其言,日服湯劑,而傅[14]以善藥,果至二月而後瘳,三月而神色始復。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發於至微,而終為大患;始以為不足治,而終至於不可為。當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顧;及其既成也,積歲月,疲思慮,而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選自方孝孺《遜志齋集》)
【注釋】
[1]浦陽:唐時設浦陽縣,五代吳越改名浦江,今屬浙江金華市。[2]闐(tián)然:豐滿的樣子。[3]渥(wò)然:紅潤的樣子。[4]充然:充盛的樣子。[5]疹(zhěn):皮膚上起的紅色小顆粒。[6]粟:謂小米粒那么大。[7]握:四寸為一握[8]剟(duō)刺:亦作“刺剟”,即刺的意思。[9]膂(lǚ):脊梁骨。[10]瘳(chōu):病癒。[11]肝膈(gé):肝臟和膈膜,這裡泛指人體的內臟。[12]為:治。[13]君:指鄭君仲辨。[14]傅:塗
閱讀訓練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錯誤的兩項是( )
A.懼而謀諸醫(謀劃) B.甚將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為之(變換) D.積歲月,疲思慮,而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兩項是( )
A.日服湯劑,而傅以善藥 徐以杓酌油瀝之
B.不速治,且能傷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雖病在指,其實一身病也 雖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終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憂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發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顧(指代“各種疾病”)
D.積歲月,疲思慮,而僅克之(指代“禍患”)
4.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為不足患。
② 始以為不足治,而終至於不可為。
5.本文寫鄭君醫治拇指疾患一事是為了說明一個什麼道理?請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
參考答案:
1.AC
2.AB
3.C
4.①鄭君不能確定它是什麼,把它給別人看,看的人大笑,認為不值得擔憂。②開始認為不值得整治,最終到了不能夠整治。
5.世上的事情,常起於極細小的地方,但不加關注,就可能釀成無可挽救的大禍。
【文學常識】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別號遜志,人稱正學先生。明代浙江寧海人。幼時好學,長大後師從宋濂,常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任漢中府學教授,蜀王聘為世子老師。惠帝即位後,召為翰林侍講,次年遷侍講學士,後改文學博士,主持編纂《太祖實錄》、《類要》。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他多次為建文帝謀劃對策。後來朱棣引兵攻入京師,授筆給方孝孺起草登極詔書,方孝孺不從,擲筆於地,邊哭邊罵,於是被殺,共被誅滅十族,死者八百七十餘人。他主張為文“道明而辭達”。其文醇深雄邁,每寫出一篇,人們爭相傳誦。著有《遜志齋集》。
【譯文】
浦陽縣有位青年名鄭仲辨,他的身體強壯,面色紅潤,精神充沛,從來沒有生過病!一天,左手的大拇指生了一個疹斑,腫起來像米粒一般大,鄭君對此感到疑惑,給別人看,看的人哈哈大笑,認為不值得擔憂,過了三天,疹粒腫得像銅錢那般大,他更為擔憂,又拿給人看,看得人像以前一樣笑他。又過了三天,拇指腫得像拳頭那般大,靠近拇指的指頭,都被它牽引得疼痛起來,好像割刺一般,四肢心臟及背脊骨沒有不受痛的。鄭君心中害怕,就去設法尋求醫生,醫生看了,吃驚地說:“這是奇特難治的病,雖然病在指頭上,其實成了影響全身的病了,不趕快治療,將會喪失生命。可是剛開始發病的時候,一天就可治好,發病三天以後,要超過十天才能治好;現在病已經形成了,不到三個月不能治癒。一天治得好,用艾草就可以了!過十天要治得好,用藥草才可。到成了重病時,甚至會蔓延到肝臟、橫隔膜,不然也可能有一隻手臂殘廢。除非能從內部治它,否則病勢不會停止,不設法從外面來治療,病就不容易治好!”鄭君聽從他的話,每天內服湯藥,又外塗有效的良藥。果然到兩個月後就好了,三個月後精神臉色才復原。
我因此想到:天下的事故,通常發生在極為細微,隱而不顯的地方,最後成為莫大的禍患。最初認為不值得處理,可是最後會變成沒有辦法處理的地步。當初發生,容易處理時,往往吝惜那些細微的精力,輕忽它而不加顧慮,等到禍患形成了,花費很長的時間,用盡了腦筋,精疲力竭,才僅僅能把這禍患克服。天下像這拇指的人太多了!
【簡析】
這篇文章選自《遜志齋集》卷六,文章以一位健壯的人,因手指上生了一個小疹子,不及時求醫,差些送命的事為例,說明天下的事,“常發於至微”,若不防微杜漸,將成大患而不可收拾。而國家在“疲敝之餘”,加上官吏的“戕摩剝削”,更加速了這一危險。文章以小見大,引喻恰切,娓娓而談,頗有警世作用。
【啟發】
防微杜漸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方孝儒《指喻》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
方孝儒《指喻》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