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養狙》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楚人養狙①
劉基
楚有養狙以為生者,楚人謂之狙公。旦日,必部分②眾狙於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實,賦什一以自奉。或不給,則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違也。
一日,有小狙謂眾狙曰:“山之果,公所樹與?”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與?”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則吾何假於彼而為之役乎?”言未既,眾狙皆寤。 ③
其夕,相與俟狙公之寢,破柵毀柙,取其積,相攜而入於林中,不復歸。狙公卒餒而死。
郁離子曰:世有以術④使民而無道揆⑤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覺也;一旦有開之,其術窮矣。
(選自《誠意伯文集》)
【注釋】①狙(jū):獼猴。②部分:此處指分派。③寤:同“悟”。④術:權術。⑤道揆:法度,準則。
訓練題目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l)山之果,公所樹與 樹:_種植________
(2)其夕,相與俟狙公之寢 俟:______等待___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①楚有養狙以為生者 ②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B.①使老狙率以之山中 ②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C.①或不給,則加鞭棰焉 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D.①言未既,眾狙皆寤 ②既克,公問其故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然則吾何假於彼而為之役乎?
(2)世有以術使民而無道揆者,其如狙公乎?
4.本文通過楚人養狙的故事,揭示了怎樣的道理?
參考答案
1.(1)種植 (2)等待
2.B(A.①“以”是介詞,“為”是動詞,“以為”可譯為 “把(養狙)作為”;②“以”與“為’,組合成“以為”,動詞,認為。B.均為動詞,譯為去,往。C.①“或”是代詞,可譯為“有的”;②“或”,副詞,或許,也許。D.①形容詞,引申為盡、完。②副詞,已經。)
3.(1)既然這樣,我們為什麼還要依靠他並被他驅使呢? (2)世上也有依靠權術奴役百姓而不講法度的人,大概就像狙公一樣吧?
4.靠權術奴役百姓而不講法度的人,是遲早要遭到反抗而滅亡的。
參考譯文
楚國有個以養獼猴為生的人,楚國人叫他“狙公”。每天早上,他一定在庭院中分派獼猴工作,讓老猴率領(其它猴)到山裡去,摘取植物的果實,取十分之一的果實來供養自己。有的猴不給,(狙公)就鞭打它們。猴子們都認為(這種生活)很苦,卻不敢違背。
有一天,有隻小猴問眾猴說:“山上的果子,是狙公種的樹(結出的)嗎?”眾猴說:“不對,(果實)是天生的。”又問:“沒有狙公的同意(我們)就不能去采嗎?”眾猴說:“不對,誰都能去采。”又問:“(既然)這樣那么我們為什麼聽從他並要被他差使呢?”話還沒有說完,猴子們全領悟了。
那天晚上,眾猴一起等到狙公睡著的時候,打破柵欄毀壞倉房,拿走他(狙公)存放的糧食,相互拉著手(一起)進入森林裡面,不再回來。狙公最後因為飢餓而死。
郁離子(即劉基隱退青田山時自取的筆名)說:“世上那種憑藉權術奴役人民卻不依正道來規範事物的人,不像狙公嗎?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覺醒,才能讓他得逞,一旦有人開啟民智,那他的權術就窮盡了。”
啟示
1.用養猴子的人殘酷剝削猴子,猴子覺醒後群起反抗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會統治者對人民民眾的殘酷剝削與壓迫,說明只要人民一旦覺悟,群起反抗,統治者就只有凍餒而死。
2.靠權術奴役百姓而不講法度的人遲早要遭到反抗並絕跡。
3.不能一味地去服從,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懂得是非,要有自己的判斷力。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