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萬石君羅文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萬石君羅文①傳
蘇軾
羅文,歙人也。資質溫潤,縝密可喜,隱居自晦,有終焉之意。里人石工獵龍尾山,因窟入見,文塊然居其間,熟視之,笑曰:“此所謂邦之彥也,豈得自棄於岩穴耶?”乃相與定交,磨礱成就之,使從諸生學,因得與士大夫游,見者鹹愛重焉。
武帝方向學,喜文翰,得毛穎②之後毛純為中書舍人,純一日奏曰:“臣幸得收錄以備任使,然以臣之愚,不能獨大用,今臣同事皆小器頑滑,不足以置左右,願得召臣友人羅文以相助。”詔使隨計吏入貢。蒙召見文德殿,上望見,異焉。使待詔中書,久之,拜舍人。
是時,墨卿、楮先生③,皆以能文得幸,而四人同心,相得歡甚。時人以為文苑四貴。上嘗嘆曰:“是四人者,皆國寶也。”然厚重堅貞,行無瑕玷,自二千石至百石吏,皆無如文者。
上得群才用之,詔書符檄禮文之事,皆文等預焉。上思其功,以歙之祈門三百戶封文,號萬石君。
文為人有廉隅,不可犯,然搏擊非其任。喜與老成知書者游,常曰:“吾與兒輩處,每慮有玷缺之患。”其自愛如此,以是小人多輕疾之,或讒於上曰:“文性貪墨,無潔白稱。”上曰:“吾用文掌書翰,取其便事耳,雖貪墨,吾固知,不如是亦何以見其才。”自是,左右不敢復言。
元狩中,詔舉賢良方正,淮南王安舉端紫④,以對策高第,待詔翰林,超拜尚書僕射,與文並用事。紫雖乏文采,而令色可喜,以故常在左右,文浸不用。上幸甘泉,祠河東,巡朔方,紫常扈從,而文留守長安禁中。上還,見文塵垢面目,頗憐之。文因進曰:“陛下用人,誠如汲黯之言,後來者居上耳。”上曰:“吾非不念爾,以爾年老,不能無少圓缺故也。”左右聞之,以為上意不悅,因不復顧省。
文乞骸骨,伏地,上詔使駙馬都尉金日磾翼起之。日磾,胡人,初不知書,素惡文所為,因是擠之殿下,顛仆而卒。上憫之,令宦者瘞⑤於南山下。
(選自《蘇軾文集·三十九卷》,中華書局版)
[注]①羅文:假託人名。有一種歙硯也名為羅文,產於婺源龍尾山。②毛穎:筆的別稱,古時筆以兔毫製成,有鋒穎,因此借作姓名為毛穎。韓愈有《毛穎傳》。③墨卿、楮先生:墨與紙的別稱。④端紫:指端硯,產於廣東肇慶,居中國四大名硯之首。⑤瘞(yì):埋葬。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見者鹹愛重焉重:敬重
B.以是小人多輕疾之疾:嫉恨
C.不如是亦何以見其才見:看見
D.因是擠之殿下擠:推擠
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
A.隱居自晦,有終焉之意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B.以臣之愚,不能獨大用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C.因窟入見,文塊然居其間 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
D.因是擠之殿下,顛仆而卒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毛純向武帝舉薦羅文,是覺得自己“小器頑滑”,難當大用。
B.漢武帝用人的原則是後來者居上。羅文不被重用,因為他有貪墨的缺點。
C.羅文、毛純、墨卿、楮先生同心同德,友愛互助。武帝稱此四人為“文苑四貴”。
D.駙馬都尉金日磾一向不喜歡羅文的作為,攙扶羅文時,故意致羅文跌倒而死。
7.將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蒙召見文德殿,上望見,異焉。(3分)
(2)然厚重堅貞,行無瑕玷,自二千石至百石吏,皆無如文者。(4分)
(3)左右聞之,以為上意不悅,因不復顧省。(3分)
參考答案:
4.C(見:通“現”,顯現。)
5.A(兼詞,在這裡。B,介詞,憑;介詞,因為。C,助詞,形容詞詞尾;連詞,錶轉折。D,介詞,趁機;介詞,通過。)
6.D(A項,“小器頑滑”,毛純是評價身邊同僚的話。B項,“後來者居上”是螺紋抱怨的話,漢武帝不用羅文,是因為他年紀大,不能稍有變通。C項,“文苑四貴”是當時人們的評價。武帝稱四人為“國寶”。)
7.(1)羅文在文德殿被漢武帝召見,皇上看著羅文,大為驚奇。(蒙:受,1分;異:意動用法,認為與……不同,1分;句意1分,共3分)
(2)然而持重敦厚、節操堅定、品行高潔,(本朝)從二千石到百石的官吏中,都沒有比得上羅文的。(瑕玷:喻指缺點或過失,1分;無如:比不上,1分;句意2分,共4分)
(3)左右侍從聽了漢武帝的話,以為皇上心裡不再喜歡(羅文),於是不再顧念省視羅文了。(以為:認為,1分;因:於是,1分;句意1分,共3分)
參考譯文:
羅文,歙縣人。性情溫潤如玉,心思細密令人喜愛,(他)隱居韜晦,有終老山野之意。同鄉石工到龍尾山採石,在山洞裡發現了羅文,羅文孤獨地坐在山洞裡,石工仔細地審視他,笑著說:“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國家的俊才啊,(你)怎能把自己拋棄在山野呢?”於是與他結交為友,(石工與他)切磋探討促使羅文成才,(隨後)讓他跟從一些讀書人學習,(羅文)趁此得以和士大夫交遊,見到羅文的人都很喜愛並且敬重他。
漢武帝正有志於求學,熱衷於書札、筆墨之事,用毛穎的後人毛純做中書舍人。一天毛純啟奏說:“我有幸被您錄用得以供您的驅使。然而依我的愚鈍,不能獨自擔當重任。如今我的同僚們,不僅才能都不高,度量都不大,又都愚妄奸猾,不足以侍奉在您的身邊,希望能夠徵召我的朋友羅文來幫助你。”漢武帝詔令羅文隨計吏薦舉入朝。在文德殿被漢武帝召見,皇上看著羅文,大為驚奇。讓羅文在中書省待命。不久授予羅文中書舍人的職位。
此時,墨卿、楮先生,都因為擅長文墨而被寵幸,四人同心同德,意趣相投,相處非常愉快。當時人們稱他們為文苑四貴。皇上曾慨嘆喟嘆說:“這四個人,都是國寶啊。” 然而(羅文在四人中尤其顯得)持重敦厚、節操堅定、品行高潔,(本朝)從二千石到百石的官吏中,都沒有比得上羅文的。
漢武帝擁有各色人才並任用他們,各種書札公文筆墨之事,都有羅文等人參與。皇上考慮到他的功勞,就把歙縣祁門的三百戶分封給羅文,號稱萬石君。
羅文為人方正,不可侵犯,然而與人爭鬥不是羅文所擅長的,(羅文)喜歡與老成持重知書達禮的人交往,(他)常常說:“我與年輕後生相處,往往擔心有被污損的危險。”他自愛不苟且到這般境地,因此小人們大多對他懷有輕蔑痛恨之情。有人在皇上面前說他的壞話說:“羅文天性貪墨,沒有廉潔的美譽。”漢武帝說:“我用羅文掌管書札翰墨,圖的是利於治國罷了。羅文雖然貪墨,我原本是了解的,但不這樣又如何顯現他的才能呢?”從此左右的人不敢再說什麼了。
元狩年中,漢武帝詔令天下舉薦賢良方正之人。淮南王劉安推薦端紫,與羅文一起掌管文墨履行職責。端紫雖然缺乏文才,但善諂媚特別討人喜歡,因此常常伴隨在漢武帝的左右,羅文漸漸不被重用。皇上幸臨甘泉,(到)河東祭祀,巡視朔方,端紫往往隨奉左右,而羅文留守在長安的宮中。漢武帝出巡歸來,見羅文蒙塵垢面,頗憐惜他。羅文藉此進言道:“陛下用人,確實如汲黯所說,後來者居上啊。”皇上說:“我並非不掛念你,因為你年紀大,不能稍有變通的緣故啊。”左右侍從聽了漢武帝的話,以為皇上心裡不再喜歡(羅文),於是不再顧恤省視羅文了。
羅文伏地叩拜懇請告老還鄉,皇上命令駙馬都尉金日磾從旁攙扶起羅文。金日磾,是胡人,起初不通文墨,一向憎恨羅文的作為,趁此(將羅文)擠摔在大殿的地上,(羅文)跌倒在地而亡。皇上深為羅文而憂傷,令宦官將羅文安葬在南山下。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