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而出,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
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
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請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以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
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 ‘舜目蓋重瞳子 ’,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蜂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悟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選自《史記·項羽本紀》,有刪改)
【注】①赤泉侯:漢騎將楊喜,後封赤泉侯。②艤船:使船靠岸。
11、下列句子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罪:過錯
B.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 期:約定
C.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 亡:逃跑
D.項王身亦被十餘創 被:遭受
答案C【亡:損失、失去】
12、下列各組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3分)
A.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壽畢,請以劍舞
B.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C.籍獨不愧於心乎良曰:“長於臣。”
D.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鄰之厚,君之薄也
答案D【A.介詞,領著/介詞,用B.副詞,僅、才/副詞,於是、就C.介詞,在/介詞,比】
13、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表現項羽勇猛善戰的一組是(3分)
①所當者破,所擊者服 ②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③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 ④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
⑤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 ⑥乘勢起隴畝之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答案C【②句是項羽失敗後的託詞。⑥句是項羽起義軍的興起。】
14、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項羽帶騎兵八百餘,乘夜突圍,過淮河,剩下百餘人,到陰陵,迷路,被一老農所騙,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騎,陷入沼澤地,傷亡又慘重。
B.烏江亭長請項羽過江,項羽自言無面目再見江東父兄,不願渡過烏江,於是他把烏騅馬送給亭長,帶領部下徒步作戰,最後自刎而死。
C.項羽瞋目鎮敵的細節描寫,最能表現這位英雄豪傑叱吒風雲的威勢和氣概。司馬遷緊緊抓住項羽這一容貌特徵進行細節描寫,令人難於忘懷。
D.司馬遷認為項羽霸王的權位雖然不能維持到底,但是這顯赫的功業是近古以來不曾有過的,他的失敗緣於其自大且做法不得人心。
答案A【按照文意,項羽被騙,陷入大澤中,傷亡慘重,逃出來後只剩下二十八騎。】
15、給文中劃波浪線的文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悟/而不自責/過矣
B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悟/而不自責/過矣
C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悟/而不自責/過矣
D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悟/而不自責/過矣
答案B
1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①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3分)
答案:項王渡過了淮水,現在仍能跟隨他的騎士,只剩一百多人了。
②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3分)
答案:即使江東父老兄弟,憐惜我,仍舊擁我為王,我又有什麼面目再見江東父老?
③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4分)
答案:就率領五國諸侯(楚外的五國反秦武裝)滅秦,分割天下的土地,封賞王侯,一切政令都由項羽頒布,號稱霸王。
【參考譯文】
於是項王就上馬騎行,騎馬隨從的部下有八百多人。乘夜色昏暗,騎馬突圍。到天亮時,漢軍才發覺,漢王急命騎將灌嬰帶五千騎兵追趕項王。
項王渡過了淮水,現在仍能跟隨他的騎士,只剩一百多人了。項王到了陰陵,迷了路,問一農夫。農夫騙他說:“向左走。”項王便依言向左走,陷入大沼澤之中,一時馬匹走不出沼澤,因此漢兵追上了項王。
項王於是又帶領騎士向東走,到了東城。能夠跟隨項王的人只有二十八騎。而漢騎兵追項王的有幾千人。項王自己揣度,已經無法脫身。他對跟隨他的二十八個騎士說:“我起兵以來,至今已有八年了,身經七十多次戰爭,所擋者被我擊破,所擊者被我降服!從來沒有敗過,所以稱霸得天下!然而今天,終於被困在此,這是天要亡我,不是作戰之過錯。今日必死無疑,我要為你們痛痛快快地向漢軍決戰。我一定連勝漢軍三次,我要為你們突破重圍,斬漢將,砍倒漢旗。使各位了解,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作戰之罪過!”
於是項王分他所帶的二十八騎士為四隊,分四個方向。這時漢軍重重包圍項王。項王對他的二十八騎士說:“我為你們取漢軍一將!”項王即命四隊騎士分四個方向飛馳而下,相約衝出重圍後,在山東邊分叉道口會合。
於是項王大聲呼叫,驅馬飛馳而下!漢軍如風吹草偃,披靡而倒。項王便斬了漢軍一將!這時赤泉侯楊喜為騎將,緊追項王。項王回頭怒目大吼一聲!楊喜人馬俱驚,漢軍一時控制不住,後退了好幾里。項王乃和他的騎士集合于山東邊的叉道口,漢軍找不到項王所在。乃分全軍為三部分,從三個方向合圍。項王見漢軍又合圍,就又馳馬衝殺,又斬漢軍一都尉,又殺了數十人至於百人。再集合他的騎士,僅僅喪亡兩騎而已。項王對他的騎士說:“怎么樣?”騎士都佩服伏地說:“大王所說,果然不差。”
於是項王想東渡烏江。烏江的亭長把船靠好,等待項王上船。烏江亭長對項王說:“大王,江東雖小,地方也足有千里,民眾數十萬,也足以為一方之王,請大王快些上船渡江。現在這裡只有我有船,漢軍追到也無法渡江。”項王笑說:“天要亡我,我渡江過去有什麼用?何況我項籍原來帶了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進,如今江東子弟沒有一人能回去,我一人渡江西歸,即使江東父老兄弟,憐惜我,仍舊擁我為王,我又有什麼面目再見江東父老?雖然江東父老不說什麼,我難道能於心無愧嗎?”於是項王向亭長說:“我知道亭長你是一位有德行的長者,我騎了這匹馬五年了,所向無敵,曾經一天走千里之遠,我不忍殺這匹馬,就把這匹馬賜給你吧!”
項王將馬交與亭長,命騎士都下馬步行,持短兵器接戰。項王一人獨殺漢軍數百人,項王也身受創傷十餘處。在奮戰之間,項王回頭發現了漢騎司馬呂馬童。項王說:“你不是我的舊友呂馬童嗎?”呂馬童面對著項王,對王翳說:“這就是項王!”項王說:“我聽說漢以千金,封邑萬戶來購買我的頭。我把這點好處送給你吧!”項王揮劍自刎而死!
……
太史公說:“我聽周生說,‘舜的眼睛裡有兩瞳孔。’又聽說項羽也是雙瞳孔。項羽難道是舜的後代么?怎么興起得這么突然呢?秦施政不當(民心盡去),陳涉首先發難,英雄豪傑像蜂群飛起,一道爭雄,多得數也數不清。可是項羽並沒有任何依恃,乘天下大亂的形勢在民間起事,三年的時間,就率領五國諸侯(楚外的五國反秦武裝)滅秦,分割天下的土地,封賞王侯,一切政令都由項羽頒布,號稱霸王。霸王的權位雖然不能維持到底,可是這顯赫的功業是近古以來不曾有過的。等到項羽放棄關中,懷念楚國而東歸,放逐義帝,自立為王,(幹了這些失人心的事)卻埋怨諸侯背叛自己,(想成就霸業)就很難了。自誇功勞,逞個人才智,卻不效彷古人,自以為霸王之業,想憑藉武力來征服和治理天下,經過五年戰爭,終於使自己國家滅亡了。自身死在東城,卻仍然不覺悟,更不責備自己,錯誤啊!竟然說‘上天要滅亡我,不是我用兵的過錯 ’,難道不荒謬嗎?”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
“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