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玉,字衡臣,安徽桐城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張廷玉,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康熙三十九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檢討,直南書房,以憂歸。服除,遷洗馬,歷庶子、侍講學士、內閣學士。五十九年,授刑部侍郎。
雍正元年,復命直南書房。偕左都御史硃軾充順天鄉試考官,上嘉其公慎,加太子太保。尋兼翰林院掌院學士,調戶部。疏言:“浙江衢州,江西廣信、贛州,毗連閩、粵,無藉之徒流徙失業,入山種麻,結棚以居,號曰‘棚民’。歲月既久,生息日繁。其強悍者,輒出剽掠。請敕督撫慎選廉能州縣,嚴加約束。其有讀書向學,膂力技勇,察明考驗錄用,庶生聚教訓,初無歧視。”下督撫議行。
乾隆元年,明史成,表進,命仍兼管翰林院事。
十三年,以老病乞休。上諭曰:“卿受兩朝厚恩,且奉皇考遺命配享太廟,豈有從祀元臣歸田終老?”廷玉言:“宋、明配享諸臣亦有乞休得請者。且七十懸車,古今通義。”上曰:“不然。易稱見幾而作,非所論於國家關休戚、視君臣為一體者。使七十必令懸車,何以尚有八十杖朝之典?武侯鞠躬盡瘁,又何為耶?”廷玉自是不敢言去。然廷玉實老病,十四年冬,廷玉乞休沐養疴,上意不懌,然猶為頒手詔,申世宗成命,並制詩示意,以明劉基乞休後仍配享為例。次日,遣子若澄入謝。上以廷玉不親至,遂發怒,命削伯爵,以大學士原銜休致,仍許配享。十五年二月,皇長子定安親王薨,方初祭,廷玉即請南還,上愈怒。又以四川學政編修硃荃坐罪,荃為廷玉姻家,嘗薦舉,上以責廷玉,命盡繳歷年頒賜諸物。二十年三月,卒,命仍遵世宗遺詔,配享太廟,賜祭葬,諡文和。
終清世,漢大臣配享太廟,惟廷玉一人而已。
(節選自《清史稿•張廷玉傳》,有刪改)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直南書房,以憂歸憂:傷心
B.尚有積潦不能種麥潦:積水
C.廷玉乞休沐養疴 疴:疾病
D.又以四川學政編修朱荃坐罪坐:犯、獲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其有讀書向學其孰能譏之乎
B.且七十懸車 若屬皆且為所虜
C.然猶為頒手詔不足為外人道也
D.上以責廷玉 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張廷玉做事勤勉謹慎,很受皇帝的器重,他回京城,皇帝派遣大臣到盧溝橋迎接慰勞,並賜給他酒食。世宗下遺詔讓他配享太廟。
B.浙江、江西一帶棚民難以管理,張廷玉上書皇帝建議考察那些願意讀書或有武藝的棚民,加以錄用,皇帝命令張廷玉督促施行此事。
C.張廷玉年老生病,多次要求退職休息,皇帝很不高興,但仍然頒布了手詔,陳述了世宗的授命,並創作詩歌表達自己的心意。
D.張廷玉與四川學政編修朱荃是親家,曾經舉薦過他,朱荃出事後,皇帝更加惱怒,責備張廷玉,命令把他歷年來受到的賞賜收繳上來。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歲月既久,生息日繁,其強悍者,輒出剽掠。
(2)使七十必令懸車,何以尚有八十杖朝之典?武侯鞠躬盡瘁,又何為耶?
參考答案:
4.A(應為“父母之喪”)
5.D(A.指示代詞,那些/副詞,表反詰B.連詞,況且/副詞,將要C.介詞,為(之),替、給/介詞,向D.以,介詞,因為)
6.B(“皇帝命令張廷玉督促施行此事”無據)
7.(1)日子長了,(他們)繁衍的人口會一天天地多起來,(他們中)那些體格強健剽悍的人就會四處搶劫。(得分點:“生息”、“日”、“輒”各1分,省略句式1分,句意通暢1分)
(2)假使七十歲的人一定讓他辭官家居,為什麼還會有年過八十的人(仍然)(可以)拄著拐杖入朝的先例呢?諸葛亮鞠躬盡瘁,又是為什麼呢?(得分點:“使”、“何以”、“杖”、“何為”各1分,句意通暢1分)
參考翻譯:
張廷玉,字衡臣,是安徽桐城人。在康熙三十九年時考中進士,後改做庶吉士。後又通過考試被授與檢討職務,入直南書房,因為服喪回家。服喪期滿,升遷為太子洗馬,歷任庶子、侍講學士、內閣學士等官職。五十九年,又被授予刑部侍郎。
雍正元年,又下詔命他入直南書房。與左都御史朱軾一起任順天鄉試考官,皇帝讚許他公正謹慎,加封他為太子太保。不久又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調任到戶部。他上書說:“浙江的衢州,江西的廣信、贛州,臨近閩、粵等地,那些流離失業沒有戶籍的人,進入山里種植da6*麻,搭建草棚居住,稱作‘棚民’。日子長了,(他們)繁衍的人口會一天天地多起來,(他們中)那些體格強健剝悍的人就會四處搶劫。請下詔命令督撫謹慎選擇廉潔能幹的州縣長官,(對棚民)嚴加約束。那些願意讀書學習的,或力氣大武藝高強的,考察清楚,檢驗錄用,希望能聚集物力,教育訓練,不要歧視他們。”朝廷下詔讓督撫議定施行。
張廷玉做事周密敏捷勤奮謹慎,尤其為皇帝所仰仗。雍正十一年,(他)上書說:“各個行省都有慣例,凡是那些犯罪的人,犯了重罪的要收押,犯了輕罪的只要取保候審即可。唯有刑部不論所犯罪行大小、主犯從犯,一律收押,且要牽連到無辜的人。請求按照各個行省的慣例,根據情況分別對待。”皇帝下詔命令九卿議定施行。當年十二月,張廷王又上書說:“我曾經路過直隸.遭受洪災的各個州縣都已經發放賑災物資,但還是有些地方積水沒有退盡,不能種麥,請求命令追加賑災一個月。”經過商議決定用做工來代替救濟。得到皇帝的允許加以施行。十二年二月,(張廷玉從外地)回京師,皇帝派遣親信的大臣侍郎海望到盧溝橋迎接慰勞,皇帝還賞賜給他酒食。十三年,世宗的病情越來越重,就下達遺詔命令以後讓他配享太廟。
乾隆元年,明史編寫完成,上表進獻給皇帝,皇帝命令他仍然兼管翰林院的事務。
乾隆十三年,因為年老多病,上書請求退休。皇帝頒發聖旨說:“愛卿受到兩代皇帝的厚恩,況且尊奉先皇的遺命(你)可以配享太廟,哪有享受配享的元老之臣回家養老的呢?”張廷玉說:“宋代和明代享受配享待遇的各個大臣也有請求退休被允許的呀。況且七十歲退休,古代和現在都是一樣的啊。”皇帝說:“不是這樣的。《易經》上說抓住有利時機就趕緊做,不就是所說的與國家福禍與共、君主和臣子連為一體嗎。假使七十歲的人一定讓他辭官家居,為什麼還會有年過八十的人(仍然)(可以)拄著拐杖入朝的先例呢?諸葛亮鞠躬盡瘁,又是為什麼呢?”張廷王從此不敢再說退休。然而張廷玉確實年老多病,十四年冬天,張廷玉請求退休養病,皇帝心裡很不高興,但仍然為他頒布了手諭,申述世宗已經發布的命令,並做詩表達心意,按照明代劉基退休後仍享受配享的先例執行。第二天,張廷玉派遣兒子張若澄入朝謝恩。皇帝因為廷玉沒有親自入朝謝恩,很憤怒,命令削除張廷玉的爵位,按照他原來的大學士職位退休,仍然允許他享受配享太廟的待遇。十五年二月,皇帝的長子定安親王死了,祭奠儀式剛開始,張廷玉就請求回南方,皇帝更加惱怒了。又因為四川學政編修朱荃犯罪,朱荃是張廷玉的親家,(張廷玉)曾經舉薦過他,皇上因而責備張廷玉,命令收繳歷年來賞賜給他的各種東西。二十年三月.張廷玉去世,皇帝詔命依然遵照世宗的遺詔,(讓他)配享太廟,諡號文和。
到清朝結束,漢人大臣中,享受配享太廟待遇的,只有張廷玉一人。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張廷玉,字衡臣,安徽桐城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
“張廷玉,字衡臣,安徽桐城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