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鄒忌諷齊王納諫》講述了戰國時期齊國謀士鄒忌勸說君主納諫,使之廣開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文章塑造了鄒忌這樣有自知之明,善於思考,勇於進諫的賢士形象。又表現了齊威王知錯能改,從諫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願望和巨大決心。告訴讀者居上者只有廣開言路,採納群言,虛心接受批評意見並積極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鄒忌諷齊王納諫
西漢劉向
鄒忌修八尺有餘,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相關試題及答案
1.《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國策》,它是由西漢(朝代)的劉向(人名)根據戰國時各國政治、軍事、外交活動的史料編訂而成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史記》紀傳體,《左傳》編年體。)
2.請概括鄒忌是怎樣成功地說服齊王的?
[答]先以自己的切身經歷設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種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然後拿齊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較,最後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勸諫齊王廣泛地聽取別人的意見。
3.你還知道哪些古代政治家力諫自己的君王“戰勝於朝廷”的,請舉例。他們的勸說方式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麼啟示?
[答]魏徵勸諫唐太宗,諸葛亮勸諫蜀後主劉禪;委婉的勸說,充分尊重被勸說者,使之受到啟發、明白道理,從而愉快地接受意見。在人際交往中要尊重對方,用對方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議,注意語言委婉。
4.“王曰:‘善。’”一句中的“善”表明了齊威王什麼樣的態度?
[答]表明了齊威王對鄒忌勸諫的肯定(或贊同)
5.你從課文的內容中感悟到了什麼?請結合自身的生huo6*體驗談感悟。
【參考示例1】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要善於接受別人的勸告,這樣才能不斷進步,取得成功。
【參考示例2】在幫助教育一個人時,要結合自身的感受,委婉地勸說別人,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6.說說《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和齊威王的形象。
[答]鄒忌是一位足智多謀、嫻於辭令、深諳君王心理的謀士,忠於職守,勤於王事。他有實事求是的態度,頭腦冷靜,善於思考,觀察事物深入細緻,具有豐富的社會經驗,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最後得出正確的結論。
齊威王是一位有魄力的開明君主。他深深懂得收買民心的重要,勇於聽取不同的意見。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對齊威王有美化的成分。
7.俗話說:“忠言逆耳利於行”。本課中的鄒忌的忠言並不逆耳,齊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請問那句俗語是不是錯了?你怎樣看待這一問題?
[答]不錯。如果不注意說話的方式,忠言是逆耳的;但如果注意說話的方式方法,忠言就不一定逆耳。在與同學、父母、師長等的交往過程中,在向對方提出意見或建議時,如果能講究說話方式,語言含蓄委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順耳,從而使對方愉快接受。
8.鄒忌是怎樣分析“王之蔽”的?
[答]他採用類比推理,由平凡小事推到治國之道,由自己推及齊威王,由妻子推到宮婦,由小妾推到朝廷之臣,由來客推到四境之內的百姓。這種邏輯性強的推理,說服力強,淺顯易懂,表明鄒忌不光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也是一個善於進諫的人。
9.齊威王下令後,進諫者由“門庭若市”到“時時而漸進”,再到“無可進者”,這種變化說明了什麼?
[答]齊威統治前期,朝政上確實存在很多蔽端,納諫後,朝政的弊端越來越少。(或齊王納諫後,需要改進的地方越來越少。)
二:
6.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孰視之( ) (2)臣之妻私臣( ) (3)時時而間進( )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2)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8.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鄒忌面對妻、妾、客的讚美,沒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靜思考,由己及君,現身說法,勸說齊王除蔽納諫。
B.齊威王的可貴之處在於有自知之明,能廣開言路,博採眾議,使齊國在內政治清明,在外“戰勝於朝廷”。
C.諷喻是本文的一大寫作特色。文章用鄒忌與徐公比美設喻,從家事到國事,以小見大,由淺入深,說服力強。
D.本文剪裁巧妙,詳略得當。開頭詳寫比美,為下文做充分的鋪墊,突出了進諫的作用和納諫的效果。
答案:
6.(1)孰:仔細(2)私:偏愛(3)間:間或,偶然。(每項1分,意思對即可。)
7.(1)(2分)(鄒忌)再照鏡子看看自己,更覺得遠遠不如(徐公美)。關注點:“自視”(看看自己)、“弗如遠甚”(遠遠比不上)。
(2)(2分)命令剛下達,群臣都來進諫,門前、院內像集市一樣(熱鬧)。關注點:“初下”(剛發布)、“若市”(如同市場)。
8.D[“開頭詳寫比美”不對,是詳寫鄒忌與妻、妾、客的對話,以及鄒忌比美後對這些對話的反思領悟。]
注釋
鄒忌(zōu jì):戰國時齊人,善鼓琴,有辯才,曾任齊相。
諷:指下級對上級以委婉曲折的言語進行規勸。諫:指批評意見。
齊王:即齊威王。
納諫:接受規勸。納,接受,接納。
修:長,這裡指身高。
八尺:戰國時一尺約合今天的七寸左右。
昳麗:光艷美麗。
朝(zhāo)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朝,早晨。
窺鏡:照鏡子。
孰:誰,哪一個。
與:和……比。
及:比得上。
旦日:明日,第二天。
孰視之:孰,同“熟”,仔細。之,代指城北徐公。
弗(fú)如遠甚:遠遠地不如。弗:不。
寢:躺,臥。
美我者:以我為美。
私:偏愛,動詞
誠知:確實知道。
皆以美於徐公:都認為我比徐公美。以:以為,認為。於:比。
地:土地,疆域。
方:方圓縱橫。
宮婦:宮中的姬妾。
左右:國君身邊的近臣。
四境之內:全國範圍內的人。
之:音節助詞,不譯。
蔽:蒙蔽,這裡指指受蒙蔽。
善:好。
乃:於是,就。
面刺:當面指責。面,當面。刺,指責,議論。
受:給予,付予。
謗譏於市朝(cháo):在公眾場所議論君王的過失。謗:公開指責別人的過錯。譏,諷刺。謗譏,指責,議論。市朝,公共場合。
聞:這裡是“使……聽到”的意思。屬於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時時而間(jiàn)進:有時候有人偶然進諫。間進:偶然有人進諫。間:間或,偶爾,有時候。進:進諫。
期(jī)年:滿一年。期:滿。
戰勝於朝廷:在朝廷上戰勝(別國)。意思是內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戰勝敵國。
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艷美麗。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的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呢?”他的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美麗,於是又問他的小妾說:“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妾說:“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和他坐著談話。鄒忌問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麗啊。”又過了一天,徐公前來拜訪,鄒忌)仔細地端詳他,自己覺得不如他美麗;再照著鏡子看看自己,更覺得遠遠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我;我的小妾認為我美,是懼怕我;客人認為我美,是想要有求於我。”
於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麗。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懼怕我,我的客人對我有所求,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麗。如今的齊國,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和身邊的近臣,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沒有不懼怕大王的;國內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厲害了。”
齊威王說:“說得真好。”於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能夠上書勸諫我的,得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並能傳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獎賞。”政令剛一下達,所有大臣都來進言規勸,宮門庭院就像集市一樣喧鬧。幾個月以後,有時偶爾還有人進諫。一年以後,即使想進言,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勝了敵國。
背景
春秋戰國之際,七雄並立,各國間的兼併戰爭,各統治集團內部新舊勢力的鬥爭,以及民眾風起雲湧的反抗鬥爭,都異常尖銳激烈。在這激烈動盪的時代,“士”作為一種最活躍的階層出現在政治舞台上。他們以自己的才能和學識,遊說於各國之間,有的主張連橫,有的主張合縱,所以,史稱這些人為策士或縱橫家。他們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張或鬥爭策略,為某些統治集團服務,並且往往利用當時錯綜複雜的鬥爭形勢遊說使諸侯採納,施展著自己治國安邦的才幹。各國統治者也認識到,人心的向背,是國家政權能否鞏固的決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國家的統治就難以維持。所以,他們爭相招攬人才,虛心納諫,爭取“士”的支持。
賞析
文章以“孰美”的問答開篇,繼寫鄒忌暮寢自思,尋找妻、妾、客人讚美自己的因為,並因小悟大,將生活小事與國大事有機地聯繫起來。由自己的“敝”,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婉諷“王之敝甚”,充分顯示了鄒忌巧妙的諷諫藝術與嫻熟的從政謀略。鄒忌正是以自身的生huo6*體悟,委婉地勸諫齊威王廣開言路,改革弊政,整頓吏治,從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一部分,寫鄒忌與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讚美而自喜,而是從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作者先刻畫了鄒忌的外貌:身材魁梧,儀表堂堂。“窺鏡”“自視”,逼真地刻畫出他不無自得的神情。正是有了這點自信,才使他敢於和齊國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也與下文見徐公後“弗如遠甚”的自慚心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烘托出他感到受蒙蔽的心情。明明是“弗如遠甚”,可他的妻、妾和客卻異口同聲地認為他比徐公漂亮,顯然是由於各自特殊的原因,使他們沒有勇氣說出真實的情況。這裡,三個人的回答,由於身份和心理不同,雖然都是讚揚,但語氣上卻有明顯的不同。妻的回答表現了妻對他由衷的喜愛,愛戀之情溢於言表。妾因其地位低下,與主人之間並沒有多少真情可言,但又不能不順從,所以她的回答就有些勉強,說話比較拘謹,不敢越雷池一步。客人的回答則明顯地流露出奉承的意味。
難能可貴的是,鄒忌在這一片讚揚聲中,並沒有昏昏然,忘乎所以,而是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先是“不自信”,等見到徐公後,又實事求是地承認自己“弗如遠甚”,甚而至於“暮寢而思之”。
這一段,作者並沒有把人物局限於家庭瑣事之中,一般性地寫他不因妻、妾和客的讚美而感到自滿,而是將人物形象進一步提高、升華,由自身想到國家,從中體味出國君不易聽到直言的道理,於是“入朝見威王”。
第二部分,寫鄒忌以切身經歷設喻,諷諫齊王除蔽納諫。
這一段是課文的中心部分。鄒忌見威王后,並沒有單刀直入地向威王進諫,而是先講自己的切身體會,用類比推理的方式講出“王之蔽甚矣”。他先敘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後從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於治國大事,說明齊王處於最有權勢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這裡,沒有對威王的直接批評,而是以事設喻,啟發誘導齊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嚴重性,從而使他懂得納諫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依據,推己及人。“王之蔽甚矣”一句,點明了進諫的主旨,猶如當頭棒喝,一針見血,使其猛醒,具有強烈的表達效果。
鄒忌敢下結論的原因:一是鄒忌曾任齊相,是國家的重臣,言不在私而益於公,所以他無所顧忌;二是以小見大,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國君的受蒙蔽,這種現身說法的方式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第三部分,寫齊王納諫及其結果。
齊王接受了鄒忌的勸告,立即發布政令,懸賞求諫,廣開言路,對於關心國事、積極進諫者,分不同情況給予獎賞。齊王納諫之後,齊國果然發生了可喜的變化。“門庭若市”說明在此以前,齊國確實有許多積弊,“時時而間進”說明最初的進諫已經取得了預期的效果,齊威王已經根據人們的意見,改革了弊政。“雖欲言,無可進者”,說明威王已完全糾正了缺點和錯誤,齊國政治清明。齊威王納諫去蔽,從而使齊國國勢強盛,威震諸侯。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鄒忌諷齊王納諫》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0
《鄒忌諷齊王納諫》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