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懷仁人”閱讀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譯
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懷仁人。幼孤貧,母鬻機織,資給使學,讀書過目不忘,尤邃於《易》。政和二年,上舍①釋褐,補濰州教授。八年,賜對便殿,徽宗偉其狀貌,改校書郎兼資善堂贊讀。為殿試參詳官,以沈晦第一,徽宗大悅日:“朕久聞晦名,今乃得之。迂中書舍人。
時方有事燕雲②,松年累章謂邊釁一開,有不勝言者。,忤時相意,提舉天平觀。建炎間,密奏中原利害,召赴行在③,出知平江府。未入境,貪吏解印斂跡,以興利除害十七事揭手都市,百姓便之。
除給事中。會選將帥,松年奏:“富貴者易為善,貧賤者難為功,在上之人識擢何如爾。願陛下親出勞軍,即行伍搜簡之,必有可為時用者。”又奏:“恢復中原,必自山東始,山東歸附,必自登、萊、密始,不特三郡民俗忠義,且有通、泰飛艘往來之便。除兼侍講。王倫使金還,言金人慾再遣重臣來計議,以松年試工部尚書為韓肖胄副,充大金奉表通問使。時使命久不通,人皆疑懼,松年毅然而往。至汴京,劉豫④令以臣禮見,肖胄未答,松年曰:“聖主萬壽。”豫日:“聖意何在?”松年日:“主上意,必復故疆而後已。”使還,拜吏部尚書。
俄以疾提舉洞霄宮,卜居陽羨,雖居閒不忘朝廷事,屢言和糴科斂、防秋利害,帝皆嘉納。紹興十六年,病革,呼其子曰: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頃卒,人謂不死也。年六十。
松年平生不喜蓄財,每除官例賜金帛,以軍興費廣,一無所陳請,或勸其白於朝,曰:“弗請則已白之是沽名也喜賓客奉入不足以供費或請節用為子孫計。松年日:“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況俸廩,主上所以養老臣也。”
(節選自《宋史·胡松年傳》)
【注釋】①上舍:王安石變法把太學生分為外捨生、內捨生、和上捨生三等。“捨生”即上捨生,大學生中高班的學生。“②燕雲,是指五代時後晉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燕指幽州,雲指雲州。③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這裡指朝廷。④劉豫:宋高宗建炎二年濟南府知府,投降金朝;建炎二年四年,受金冊封為“大齊皇帝’’,後遷都汴京。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弗請/則已白之/是沽名也/喜賓客/奉人不足以供費/或請節用為子孫計
B.弗請/則已白之/是沽名也/喜賓客奉人/不足以供費/或請節用為子孫計
C.弗請則已/白之是沽名也/喜賓客奉人/不足以供費/或請節用為子孫計
D.弗請則已/白之是沽名也/喜賓客/奉人不足以供費/或請節用為子孫計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殿試,是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在宮廷舉行,由皇帝親自主持,只考策問一場。
B.中書舍人、給事中、吏部尚書是古代官職;“政和’’、“建炎’’和“紹興’’是皇帝年號。
C. 補,指官員由候補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職或免去官職。
D.行伍,我國古代兵制,五人為伍,五伍為行,後用“行伍”泛指軍隊。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胡松年慧眼識珠,擢拔後秀;獻言獻策,選拔軍中將帥。他做殿試參詳官時,評定沈晦第一,宋徽宗對此大為讚賞;他做給事中時,主張皇帝應親臨軍中選拔將帥。
B.胡松年出使他國,不辱使命,維護了國家尊嚴。他在“人皆疑懼”、不敢出使的情況下,毅然出使偽齊政權,面對對方的無理要求,進行了柔中有剛、含而不露的回擊。
C.胡松年心憂國事,對待生死豁達樂觀。年老多病時,朝廷開恩,讓他管理洞霄宮,但他屢次獻言,皇帝多有採納;病情危急時對兒子說,自然流轉,生死在所難免。
D.胡松年不貪錢財,不為子孫儲蓄。朝廷每次授予他官職時,都要賜予他大量財物,但他把這些錢財全部用於軍隊建設。他還說,賢能的人錢財多了,有損個人志向。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 0分)
(1)幼孤貧,母鬻機織,資給使學,讀書過目不忘,尤邃於《易》。(5分)
(2)未入境,貪吏解印斂跡,以興利除害十七事揭於都市,百姓便之。(5分)
參考答案
4.D(“弗請則已,白之是沽名也。”喜賓客,奉入不足以供費,或請節用為子孫計。)
5.C(“除”,任命官職。建議:重視古代文化常識的複習。)
6.D(“他把這些錢財全部用於軍隊建設”錯。原文的意思是,按舊例,官吏升遷朝廷都要賞賜財物,因為軍隊建設需要大量費用,他並沒有向朝廷提出賞賜財物的請求。)
7.(1)(胡松年)幼年喪父家貧,母親靠出售所織布匹,資助供養讓他上學。(他)讀書過目不忘,對《易經》尤其精通。(省略句1分,“鬻”1分,“資給”1分,“邃”1分,大意正確1分)
(2)(胡松年)尚未入境,貪官辭去官職,收斂行跡,胡松年將興利除弊的十七件事項公布在都市上,百姓感到便利。(省略句1分,“解印”1分,“揭”1分,“便”1分,大意正確1分)
參考譯文
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懷仁人。幼年時孤苦貧寒,母親織布賣錢,供養他上學。讀書過目不忘,尤其精通《易經》。政和二年(1112),以上捨生任官,擔任濰州教授。政和八年,賜對便殿,徽宗因他像貌雄偉,改任他為校書郎兼資善堂贊讀。任殿試參詳官,以沈晦為第一名,徽宗大喜說:“我很早就聽說了沈晦的名字,今天才得到他。”升遷胡松年為中書舍人。
當時正從事收復燕雲地區,胡松年多次上奏說邊恤一開,即有許多不能言說的事情發生,不符合當政者意思,被罷提舉太平觀。建炎年間,秘密上奏論述中原利害,召到朝廷,出知平江府。尚未入境,貪吏解下官印隱藏起來,胡松年將興利除弊的十七件事項張榜在都市上,百姓感到便利。
朝廷任命他為給事中。恰逢朝廷選拔將帥,胡松年上奏說:“富貴的人容易行善,貧賤的人難以成功,關鍵在於上面的人怎樣認識提拔。希望陛下親出慰問部隊,就在軍隊中搜羅挑選,必然會有可以使用的人才。”又上奏:“恢復中原,必須從山東開始,山東歸附,必須從登、萊、密州開始,不只是因為三郡民俗忠義,還因為有通、泰飛船往來的便利。”被任兼侍講。
王倫出使金朝回來,說金朝想再派重臣前來計議講和事宜,以胡松年任工部尚書作為韓肖胄的副手,充任大金奉表通問使。當時使命久不通,人們都人心疑慮,胡松年毅然前往。到達汴京,劉豫命令他們以臣子之禮相見,韓肖胄沒有回答,胡松年說:“聖主萬壽無疆。”劉豫問:“聖主意圖何在?”胡松年回答:“聖主的意圖,必恢復故疆而後已。”出使回來,被任命為吏部尚書。
不久因病提舉洞霄宮,居住在陽羨,雖然居閒但不忘國事,多次上書論說和糴科斂、防秋利害,皇上都嘉獎採納。紹興十六年(1146),病重,招呼兒子說:“生老病死,在所難免。”於是就枕,鼾聲如雷,一會兒後去世,人們都說他沒有死。時年六十歲。
胡松年平生不喜歡積斂財產,每次任官按例要賜予金帛,胡松年因軍事耗費巨大,一無所求,有人勸他告訴朝廷,他說:“不請則已,告訴朝廷就成了沽名釣譽。”喜歡賓客,俸祿不足以供費,有人請他為子孫著想節省用度。胡松年說:“賢能但多財,就會有損志節,況且俸祿,是皇上用來贍養老臣的。”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