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中的秋教學設計

課文《詩中的秋》出自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
小時候,爸爸教我一字一句朗讀唐詩,還說,你長大了就能懂得讀詩的妙處。我問爸爸什麼叫“妙處”,爸爸笑而不答。不過,讀詩的時候,紗窗外的螢火蟲正提著燈籠跳舞,風吹竹葉沙沙伴唱,還有草叢中的牛蛙沙著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吟喔聲襯托得很古典。
我讀詩一定始於某一個秋天,因為《子夜吳歌·秋歌》是我會背誦的第一首唐詩。“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我問爸爸“搗衣”是什麼意思,爸爸說,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邊大石塊上用棒子打衣服嗎?這樣衣服可以洗得乾淨些,這就是“搗衣”。喔,懂了。
我就這樣一首首讀了下來,讀了很多描寫秋天的古詩。“空氣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喔,這首詩我懂得。我家屋後有山,山上有樹,每逢深秋雨後,看月光在樹間穿行,聽山泉在石間流淌。這詩句中的意境就隱隱地浮現出來了。
“近種籬邊菊,秋天未著花”。這兩句我也懂得,只是我並不喜歡菊花的長相,它們的花瓣為什麼這樣整齊而呆板呢?紙剪出來似的。謝了的花梗子又黏又滑,還有一種難聞的怪味。讀到“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畫了,秋風送遠了帆影,跟好朋友分別,心裡是多么難捨啊!
張籍有一首《秋思》:“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還有岑參的《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乾。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兩相對照,不都把思念故鄉和親人的心情寫活了嗎?漸漸地,我讀詩讀出了興趣,也會比較同一類題材的不同寫法和詩人不同的情感表達方式,也關心起詩人的身世際遇了,我因此增長了不少知識。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詩中的秋教學設計0
詩中的秋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