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華山教學設計
課文《詠華山》出自國小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古時候,有個小孩兒跟先生去登華山。
他們沿著山路艱難地爬上山頂。啊!華山真高哇!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雲。小孩兒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來: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好詩!好詩!”先生連連點頭稱讚。
這個小孩兒就是宋代的寇準,那年才七歲。
【教材簡說】
《詠華山》是蘇教版小語教材採用古詩教學的新課型——“文包詩”。根據課文敘述寇準跟老師登華山時詠詩讚華山的事,我為本課制定要完成的教學目標是:會讀本課生字詞,通過反反覆覆誦讀課文,理解生字詞;藉助圖畫,依託觀察、思考及想像,進行詩文對應,體會古詩的意思,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從而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綠線內的12個只識不寫。認識3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詩文對照,體會古詩的意思,使學生感受到華山的壯麗雄偉。
【教學方案一】
一.導入。
1.小朋友,你們爬過山嗎?今天,老師就給你們推薦一座非常值得去遊覽的名山,叫華山,
請大家看這座山(指圖)-這就是華山
2.你覺得華山怎么樣?
是呀,我也覺得華山雄偉壯麗,高聳入雲。看到這么高的山,老師情不自禁的想吟誦一首詩來讚美它(只要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底。)
3.喜歡這首詩嗎?這首詩是古代一個7歲小孩寫的。
4.你想不想知道他是誰,為什麼寫這首詩,
那我們就一起來讀讀24課《詠華山》,讀了以後,你就懂了(板書)
請大家翻開書p135頁,自己讀讀課文,不會讀的先拼拼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
二.初讀課文。
1.自讀。
2.同桌相互檢查
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可真高(像這位、這位同學讀得可認真了,他們遇到難讀的地方就反反覆覆的讀,那么現在請你們把認為難讀的地方,讀給同桌聽。如果還有讀不準的詞,就請他教你)(生互相練習)
3.檢查。
我瞧瞧,哪位小老師教了同桌(請生回答)你教了哪些詞呀?(學說,師板詞。板後齊讀)
4.生第一次讀課文
我們把難讀的詞語讀會了,現在試試讀讀課文
5.生邊讀,師邊板詞
老師還發現,有幾個詞語也很難讀,誰能來教教老師讀。(齊讀詞語)
6.再讀課文。這回有沒有信心,把課文讀得比上次好。
三.品讀。
1.導語。
剛才大家看了華山,都覺得華山非常高,如果讓你去爬這么高的山你會覺得怎么樣?(生答)
我們課文里的老先生和小孩跟你們一樣,也爬得好辛苦好睏難。課文里用哪個詞形容他們爬山困難呢?
2.引句子。“啊!華山真高哇!”
等他們滿頭大漢,喘著大氣爬到山頂,他們會覺得這山怎么樣呀?(出示句子)他們的感覺和你們一樣
3.品讀句子。
A自由練習好,大家自己先練一練,看誰能把華山讀得最高。指名讀
你們讀得都很高,我們一起來把華山讀得高高的。齊讀
4.品後兩句。
華山到底有多高呢?讓我們一起跟小孩(帖小人)到山頂去看一看(出示句型)
A自己讀。同學們,先好好的讀讀這兩句,邊讀邊想,你看到了什麼?
B生答:a為什麼遠遠近近的山都跑到我們腳下去了呢?
b太陽為什麼顯得這么近呢?說明什麼?
c白雲不在天上,幹嘛跑到山腰去了?
C結束語。我們看到的這些景色都說明了什麼?
D分組合作練讀。我們分組練一練,練習讀這些句子。爭取每個人都能把華山的高讀出來。
E檢查反饋。那一小組先來,比一比哪組讀得最高(指黑板讀)
F師範讀。講朗讀的方法。要讀得好,有個小竅門,就是一邊讀一邊想。
G生齊讀。好,照老師的方法,我們一起來,把華山讀得高到太陽那去。
5.品古詩
導語:你們把華山讀得真高呀,假如你就是那小孩,站在高高的山頂上,紅日那么近,白雲那么低,多美呀!你的心情怎么樣?
A、說說自己的心情
B、引詩
對,那小孩的心情-開心了,激動了,幸福極了,他控制不住自己的快樂。情不自禁的吟誦起來(板詩)讓生看手勢跟讀
C、練習讀詩
a自讀。
b詩文對應這些詩與這些句子是有聯繫的,你們能把他們對應起來嗎?
1、討論交流
2、提問你認為哪句話,對應哪句詩?(這兩句詩應該與哪句話對應呢?)
3、總結、讀詩句這首詩和前面的句子一樣,都是寫華山很高很高。
男女賽讀(讀出華山的高來)
四.品第三、四段
你們覺得這首詩怎么樣?寫得好嗎?
1.課文中老先生怎樣誇他(好詩好詩)
2.生夸“我們一起也來誇誇他!
3.他是誰?(寇準)我們一起把最後一段讀一讀。他今年幾歲?(7歲)用手指表示出來!
他和誰一般大呀?”
4.總結。(再讀全文)
五、總結結束。
1、華山的雄偉、壯麗
2、小寇準的聰明、能幹
3、鼓勵
【教學方案二】
一、揭題,質疑。
1、今天我們學習(齊讀)24、yong詠華hua山指讀兩個生字、正音。
2、你讀了課題想知道些什麼呢?
生提出疑問:詠是什麼意思?華山在哪裡,有多高呢?
詠華山是什麼意思?
誰在用詩讚美華山?這是一首怎樣的詩?
為什麼這個孩子能寫出詠華山的好詩?
這個孩子是什麼時候的人,幾歲了?
二、初讀課文,讀準正音。
1、藉助拼音自由輕聲地讀一讀田字格裡面、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抽讀生字,糾正字音。
2、出示:(除生字外都註上音節)
登華山艱難爬上山頂沒著山路吟誦情不自禁
遠遠近近寇準古時候朵朵白雲連連稱讚山腰間
a自己練讀,看誰讀得準、記得快。
b擦掉音節,同桌練讀,指讀。
3、把詞語放到課文中,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4、標自然段序號。
5、分段指名讀,評讀:他是否達到老師的要求了?哪個地方值得大家學習?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剛才,小朋友提出了許多問題,現在我們來討論討論這些問題。
1、華山在哪裡?
師介紹:華山在我國陝西省,自古就是以高和險出名的,登上華上要花六小時左右,華山真(高啊)!
2、詠華山是什麼意思?
(生交流)師述:詠華山就是吟詩讚美華山。
3、誰在吟詩讚美華山?(寇準)
寇準是什麼時候的人?當時幾歲?(生交流)
師述:寇準是北宋時候的人,家鄉在陝西省渭南。從小聰明好學,長大後當了大官,一直做到宰相,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齊讀最後一段課文。
4、課文講的是寇準七歲時的什麼事?(生交流)
齊讀第一自然段。
5、寇準寫了一首什麼詩?(生交流)
師引導學生看投影片:寇準和先生艱難地爬上山頂,站在高高的山頂上,看到了什麼?(生交流)
師:我們一起跟著他們爬上山頂,那么遠遠近近的山都在我們的--(腳下)。太陽離我們那么遠,爬上山頂卻覺得--(近了),在山下看白雲覺得那么高,現在卻只在--(山腰間)。華山真--(高啊)!華山如此高大,小孩心情非常激動,他想把自己看到的、感覺到的都說出來,就做了一首詩隨口念了出來。誰來讀一讀這首詩?
6、寇準為什麼能寫出這么好的詩?
(是華山的雄偉壯麗感染了他。)(是他平時認真學習語文的結果)
7、聽配樂錄音課文。齊讀課文。
8、今天,我們就討論到這裡,下節課我們再一起感受華山的雄偉壯麗。
四、學寫生字
看書,在田字格中找出獨體字讀一讀:與、更
1、看書在田字格里找出上下結構的字讀一讀:歲、華、齊、首。
2、學習部首:山(山字頭)、文(文字頭)。
怎樣記四個上下結構的字?(指名分析字形)
3、看書上筆順書空,書上描紅一遍。
4、逐個分析怎么寫好?(說說主要寫好哪幾個筆畫,如起筆、走之兒、門字框)
范寫,生描紅1個,仿寫1個,臨寫1個。
5、學生再描紅1個,仿寫1個,臨寫1個。
【教學方案三】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五嶽”是指哪五座山,你知道嗎?今天,我們一起來領略華山的美景。
2、出示華山風景圖片,讓學生欣賞華山美景,初步感受華山的雄偉壯麗。
3、暢所欲言,說說看了圖片後的感受。
4、板書課題: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詠華山》。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主要想通過談話、圖片、創設情景,讓學生初步感受華山的雄偉壯麗,激發學生學習新課文的興趣。)
二、巧設關卡,學習生字詞。
想去華山細細遊覽嗎?你們還必須闖過三關:第一字音關,第二字形關,第三寫字關。咱們比比看誰最先通過三關。
1、字音關
⑴出示生字卡片。
⑵自學生字。
⑶小組內過關,由小組長帶領組員一一認讀過關。
⑷集體朗讀、正音。
2、字形關
⑴說說用什麼方法記住這些字。
⑵同桌交流學習方法。
⑶全班交流,老師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3、寫字關
⑴交流怎樣才能寫好這7個生字。
⑵老師友情幫助,在田字方格中范寫、指導。
⑶學生描紅,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意識。先通過“闖關”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再闖關使學生品嘗到成功的樂趣。)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咱們現在就走進課文,去領略華山的美景吧!生藉助拼音自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讀準,初步領略華山的雄偉。
2、指名朗讀課文,及時糾正朗讀過程中出現的錯誤。
3、小結:今天許多小朋友靠著自己的聰明與努力來到了華山。
(設計意圖:我們知道課文不讀熟不開講.這個環節讓學生充分地讀,做到把課文讀通讀順。)
四、朗讀交流,感悟課文。
1、師在《高山流水》的古箏樂曲中有感情地范讀課文。
我想把自己最拿手的本領獻給大家,我最拿手的本領就是美美地朗讀課文,請小朋友們來當小評審,好嗎?
2、學生評價:老師讀得怎么樣?
3、學著教師的樣兒也美美地讀讀課文。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地方不明白的?
4、把你讀懂的告訴給同桌的小朋友。教師邊巡視,邊與學生交流感受。
5、全班交流。邊說邊讀、貼、找,來體會語言文字的優美。
預設一:我讀懂了華山真高哇!
⑴你真聰明,這么重要的內容一下子就讀懂了。
⑵出示:啊!華山真高哇!
⑶華山到底有多高呢?猜猜。
⑷出示圖片,瞧!這就是華山,他有五座山峰,其中南峰最高,大約2000 多米,相當於700多層的樓房高。
⑸誰來讀好這一句,讓我們感受到華山很高很高。
⑹指名讀,師生點評。
預設二:登上這么高的華山,看看周圍的風景,一定很迷人。咱們跟隨他們一起去領略一下華山的風景吧!
⑴出示“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雲”。
⑵生自由朗讀,邊讀邊想像:你們看到了什麼?
⑶師生共同創作美麗的華山風景圖。
教師先貼出“華山主峰”圖,請學生貼出“太陽”、“白雲”以及“遠遠近近的山”。邊貼邊討論“太陽、白雲、遠遠近近的山”應該貼在哪裡最適當。教師引導學生邊貼邊讀課文中相應的語句,以便來確定圖所貼的位置。
⑷感情朗讀這兩句,讀出華山的美與高。
預設三:我讀懂了是寇準寫的這首詩。
1、你從哪兒讀懂的,讀給大家聽聽。
2、還有誰想讀好這句話?有感情朗讀。
預設四:寇準寫的這首詩,你們喜歡嗎?
1、出示古詩《詠華山》。
2、指名朗讀。
3、發現秘密,理解詩意。
小朋友們,這篇課文中藏著一個秘密呢?想發現它嗎?讀讀這首詩,再讀讀這兩句。(除了藍天,……)你發現了什麼?
4、同桌交流。
5、指名說說自己的發現。
這兩句話說的內容就是這首詩的意思。
6、師生接對朗讀,教師讀描述的語言,學生接對古詩中的有關詩句。
(設計意圖:首先與學生拉近乎,這是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最簡潔的方法之一。這種方法,既能縮短與學生的距離,又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接著老師聲情並茂的朗讀,既感染了學生,也激發了學生讀書的欲望。同時,學生們也受到了美的薰陶。優美的樂曲把學生帶入了文本,感受到華山的高與美,也感受到寇準的聰明與才智。然後,讓學生交流“讀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懂的”,既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又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文本的意思。
這樣的設計,看似散,實質上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也不是旁觀者,他是引領者,一步一步引領學生在讀中悟,貼中悟,並把所悟到的感受再通過朗讀、交流表達出來。用發現秘密引領學生體會古詩的意思,既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意識。)
五、背誦表演,樹立志向。
1、寇準寫的這首詩好嗎?先生是怎樣誇獎他的?練習背誦課文,準備表演。
2、一生當先生,一生當小寇準,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
3、評議演得怎么樣?
4、寇準寫這首詩時多大呀?喲,比你們還小,想對他說點什麼嗎?
5、教師小結:如果我們把平常所看到、想到的及時寫下來,你也會成為出色的小作家的。
(設計意圖:“表演”是學生喜歡的學習活動,通過表演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寇準的聰明、有才華,激發學生從小要樹立遠大的志向。)
六、拓展延伸,走向課外。
小朋友們這么聰明,我還帶來了一件禮物送給大家。
1、到抽屜里找一找。
2、這是我喜歡的四首關於山的古詩,推薦給大家,挑一挑,選自己喜歡的讀讀。
3、關於山的古詩還有許多,課後你們也可以去蒐集。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