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章 歸戰
本篇以《歸戰》為題,旨在闡述對退歸之敵作戰應注意掌握的原則,同前篇《逐戰》一樣,仍屬追擊作戰的問題。它認為,對於退歸之敵,必須在查明其退歸原因後,再決定是否追擊。凡屬兵疲糧盡的“歸師”,可以派兵追擊之;但對為了保存實力而主動撤退歸國之敵,就不可以輕率攔擊它。本篇所引之“歸師勿遏”,乃孫子所論用兵八則之一,意思是,對於退歸本國的敵人不要去攔擊。孫子此論雖在當時的具體條件下不無其一定正確性,但若對敵之“歸師”情況、原因不加具體考察和分析,就一律主張“勿遏”的話,則未免失之偏頗了。本篇在繼承孫子思想合理核心的基礎上,對敵之“歸師”情況、原因能作具體分析,不同情況區別對待,較好地體現了用兵的靈活性。應當說,這比孫子當時提出的“歸師勿遏”的主張,則更加符合戰爭實踐的客觀需要。東漢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三月,曹操率軍圍攻張繡於穰城,不久因得悉袁紹將襲許昌而解圍北歸,張繡於是乘機率眾尾隨追擊,而此時荊州劉表遣兵援救張繡屯駐於安眾,正憑險固守以扼曹操歸路。曹操軍至安眾,前後受敵,不得前進。在此情勢下,曹操巧施計謀,利用夜暗“鑿險偽遁”,並設伏兵以待張繡來追。天明之後,張繡誤認曹操已經敗逃,遂率全部兵馬追來,曹操揮軍配合伏兵夾擊,大敗張繡軍。事後,曹操在回答荀彧問題時說張繡的失敗在於“遏吾歸師,而與吾死地戰”(見《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第一》)。曹操此論並沒有說到實質性問題。事實上,張繡的失敗並不在於他率軍阻扼了曹操“歸師”,而在於他對此“歸師”情況缺乏正確分析和判斷,輕率出兵追擊,結果中了曹操偽遁誘殲之計。
【譯文】大凡與敵人相攻戰,如果敵人無緣無故地突然退走,就必須認真查明其原因。敵人果然因為力衰糧盡而退走,就可以選派輕裝精銳部隊跟蹤追擊它。倘若敵人是為了保存實力而退歸,那么,就不要輕率地攔截它。誠如兵法所說:“對於退歸本國的敵人,不要輕率攔擊它。”東漢獻帝建安三年,曹操率軍圍攻據守穰城的張繡。荊州牧劉表派兵援救張繡。張繡企圖扼守安眾險要地勢,以切斷曹操軍的後路。致使曹操部隊不得前進,處於前後受敵的被動不利地位;曹操於是乘夜暗命令部隊於險要地方開鑿地道偽裝成逃走的樣子,而暗設伏兵以等待敵人。張繡率領全部兵力追到這裡,曹操立即揮縱伏兵與步騎主力實施夾擊,一舉大敗張繡軍。事後,當謀士荀彧問到此戰取勝原因時,曹操對他說:“敵人企圖阻遏我軍退歸之路,同我們被置於死地而戰的部隊較量,我因此知道是能夠取得勝利的。”
【原文】凡與敵相攻,若敵無故退歸,必須審察,果力疲糧竭,可選輕銳躡之。若是歸師,則不可遏也。法曰:“歸師勿遏。”①漢獻帝建安三年,曹操圍張繡②於穰③。劉表④遣兵救之,繡欲安眾⑤守險,以絕軍後。操軍不得進,前後受敵,夜乃鑿險〔為地道〕偽遁,伏兵以待。繡悉兵來追,操縱奇兵〔步騎〕夾攻,大敗之。謂荀彧⑥曰:“虜遏我歸師,而與吾死地〔戰〕,吾是以〔知〕勝矣。”⑦
【注釋】①歸師勿遏:語出《孫子兵法·軍爭篇》。②張繡:東漢武威祖厲(今甘肅靖遠西南)人。董卓部將張濟之侄。濟死,繼領其眾,屯據宛城,後降曹操,不久復叛。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五月,於安眾被曹操打敗;次年,曹操征袁紹時,他再度降操,任揚威將軍。後從攻烏桓而死於途中。③穰:縣名。故址在今河南鄧縣城外東南隅。④劉表:東漢山陽高平(今山東魚台東北)人,字景升。漢室遠支皇族。官至荊州牧。死後,其子劉琮歸順曹操。⑤安眾:縣名。故址在今河南鄧縣東北。⑥荀彧:曹操謀士。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字文若。出身士族,初附袁紹,後歸曹操。官至尚書令,參與軍國大事。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失寵,被迫zi6*殺身亡。⑦本篇史例出自《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第一》。
猜你喜歡
卷三 本紀第三
《遼史》 ○太宗上 太宗孝武惠文皇帝卷一百四十六 志第九十九
《宋史》 ◎儀衛四 ○政和大駕鹵簿並卷一百八十三 表二十三
《清史稿》 ◎部院大臣年表三下 (表略卷一百七 志八十二
《清史稿》 ◎選舉二 △學校二第十八卷 施潤澤灘闕遇友
《醒世恆言》 還帶曾消縱理紋,返金種得桂枝芬。魯賓孫飄流記(上)-01
《魯賓遜飄流記》 1附錄 進舊五代史表
《舊五代史》 多羅質郡王臣永瑢等謹奏,為《舊五卷二十九 經部二十九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春秋類四 △《日講春秋解卷三 永嘉郡教
《六朝文絜》 貴郡控帶山海,利兼水陸,實東南之計篇
《孫子兵法》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卷一百一 志第四十九
《元史》 ◎兵四 ○站赤 元制卷六十二 荀韓鐘陳列傳第五十二
《後漢書》 荀淑字季和,潁川潁陰人,荀卿十一卷七
《新書》 ○先醒(連語) 懷王問於賈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六
《陳書》 ◎陸子隆 錢道戢 駱牙卷三百九十二 列傳一百七十九
《清史稿》 ○賽尚阿 訥爾經額 賽尚卷十六 志第六
《新唐書》 ◎禮樂六 二曰賓禮,以待四卷二十三 志第十三
《宋書》 ◎天文一 言天者有三家,一卷八十 詩一
《朱子語類》 ◎綱領 只是"思無邪"一句好,不卷一百五十九 列傳第一百九
《舊唐書》 ○衛次公(子洙) 鄭絪(子祗德卷一百二十八 子部三十八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雜家類存目五 △《應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