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篇 大宗師第六
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知天之所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為
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雖
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後當,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
所謂人之非天乎?
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若
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熱。
是知之能登假於道者也若此。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
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
機淺。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
來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復之,是之謂不以心捐道,
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顙頯悽然似秋,暖
然似春,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故聖人之用兵也,亡國而不失人心;
利澤施乎萬世,不為愛人。故樂通物,非聖人也;有親,非仁也;天時,非賢也;
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務
光、伯夷、叔齊、箕子、胥餘、紀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適人之適,而不自
適其適者也。
古之真人,其狀義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與乎其觚而不堅也,張乎其虛而
不華也;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滀乎進我色也,與乎止我德也;
厲乎其似世乎!謷乎其未可制也;連乎其似好閉也,悗乎忘其言也。以刑為體,
以禮為翼,以知為時,以德為循。以刑為體者,綽乎其殺也;以禮為翼者,所以
行於世也;以知為時者,不得已於事也;以德為循者,言其與有足者至於丘也;
而人真以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
其一與天為徒,其不一與人為徒。天與人不相勝也,是之謂真人。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彼特以
天為父,而身猶愛之,而況其卓乎!人特以有君為愈乎己,而身猶死之,而況其
真乎!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
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
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猶有所遯。若夫藏天下於天下而不得
所遯,是恆物之大情也。特犯人之形而猶喜之。若人之形者,萬化而未始有極也,
其為樂可勝計邪!故聖人將游於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終,人
猶效之,又況萬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
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
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犭希韋氏得之,以挈天地;
伏戲氏得之,以襲氣母;維斗得之,終古不忒;日月得之,終古不息;堪壞得之,
以襲崑崙;馮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處大山;黃帝得之,以登雲天;
顓頊得之,以處玄宮;禺強得之,立乎北極;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廣,莫知其始,
莫知其終;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
乘東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
南伯子葵問乎女偊曰:“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聞
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學邪?”曰:“惡!惡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
倚有聖人之才而無聖人之道,我有聖人之道而無聖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幾其
果為聖人乎!不然,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亦易矣。吾猶守而告之,參日而後
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
日而後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後能朝徹;朝徹,而後能見獨;見獨,而後能無古
今;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為物,無不將
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
南伯子葵曰:“子獨惡乎聞之?”曰:“聞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聞諸洛誦
之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瞻明聞之聶許,聶許聞之需役,需役聞之於謳,於謳
聞之玄冥,玄冥聞之參寥,參寥聞之疑始。”
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孰能以無為首,以生為脊,以死
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
與為友。
俄而子輿有病,子祀往問之。曰:“偉哉夫造物者,將以予為此拘拘也!曲
僂發背,上有五管,頤隱於齊,肩高於頂句贅指天。”陰陽之氣有沴,其心閒而
無事,跰鮮而鑒於井,曰:“嗟乎!夫造物者又將以予為此拘拘也!”
子祀曰:“女惡之乎!”曰:“亡,予何惡!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為雞,予
因以求時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為彈,予因以求鴞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為輪,
以神為馬,予因以乘之,豈更駕哉!且夫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
哀樂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謂縣解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結之。且夫物不勝天久
矣,吾又何惡焉!”
俄而子來有病,喘喘然將死,其妻子環而泣之。子犁往問之,曰:“叱!避!
無怛化!”倚其戶與之語曰:“偉哉造化!又將奚以汝為,將奚以汝適?以汝為
鼠肝乎?以汝為蟲臂乎?”子來曰:“父母於子,東西南北,唯命之從。陰陽於
人,不翅於父母;彼近吾死而我不聽,我則悍矣,彼何罪焉!夫大塊載我以形,
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大冶鑄金,
金踴躍曰‘我且必為鏌鋣’,大冶必以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
人耳’,夫造化者必以為不祥之人。今一以天地為大爐,以造化為大冶,惡乎往
而不可哉!”成然寐,蘧然覺。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友,曰:“孰
能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孰能登天游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
窮?”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
莫然有間而子桑戶死,未葬。孔子聞之,使子貢往侍事焉。或編曲,或鼓琴,
相和而歌曰:“嗟來桑戶乎!嗟來桑戶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猶為人猗!”子貢
趨而進曰:“敢問臨屍而歌,禮乎?”二人相視而笑曰:“是惡知禮意!”
子貢反,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邪?修行無有,而外其形骸,臨屍而歌,
顏色不變,無以命之。彼何人者邪?”孔子曰:“彼,遊方之外者也;而丘,游
方之內者也。外內不相及,而丘使女往吊之,丘則陋矣。彼方且與造物者為人,
而游乎天地之一氣。彼以生為附贅縣疣,以死為決<疒丸>潰癰,夫若然者,又惡
知死生之先後之所在!假於異物,托於同體;忘其肝膽,遺其耳目;反覆終始,
不知端倪;芒然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為之業。彼又惡能憒憒然為世俗之禮,
以觀眾人之耳目哉!”
子貢曰:“然則夫子何方之依?”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雖然,吾與
汝共之。”子貢曰:“敢問其方。”孔子曰:“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
乎水者,穿池而養給;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故曰,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
乎道術。”子貢曰:“敢問畸人。”曰:“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故曰,天
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顏回問仲尼曰:“孟孫才,其母死,哭泣無涕,中心不戚,居喪不哀。無是
三者,以善處喪蓋魯國。固有無其實而得其名者乎?回壹怪之。”仲尼曰:“夫
孟孫氏盡之矣,進於知矣。唯簡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簡矣。孟孫氏不知所以生,
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後;若化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方將
化,惡知不化哉?方將不化,惡知已化哉?吾特與汝,其夢未始覺者邪!且彼有
駭形而無損心,有旦宅而無情死。孟孫氏特覺,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且也
相與吾之耳矣,庸詎知吾所謂吾之乎?且汝夢為鳥而厲乎天,夢為魚而沒於淵。
不識今之言者,其覺者乎,其夢者乎?造適不及笑,獻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
乃入於寥天一。”
意而子見許由,許由曰:“堯何以資汝?”意而子曰:“堯謂我:‘汝必躬
服仁義而明言是非。’”許由曰:“而奚來為軹?夫堯既已黥汝以仁義,而劓汝
以是非矣,汝將何以游夫遙盪恣睢轉徙之途乎?”意而子曰:“雖然,吾願游於
其藩。”許由曰:“不然。夫盲者無以與乎眉目顏色之好,瞽者無以與乎青黃黼
黻之觀。”意而子曰:“夫無莊之失其美,據梁之失其力,黃帝之亡其知,皆在
爐捶之間耳。庸詎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補我劓,使我乘成以隨先生邪?”許
由曰:“噫!未可知也。我為汝言其大略。吾師乎!吾師乎!萬物而不為
義,澤及萬世而不為仁,長於上古而不為老,覆載天地、刻雕眾形而不為巧。此
所游已。”
顏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謂也?”曰:“回忘仁義矣。”曰:
“可矣,猶未也。”他日,復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
忘禮樂矣。”曰:“可矣,猶未也。”他日,復見,曰:“回益矣。”曰:“何
謂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謂坐忘?”顏回曰:“墮肢體,
黜聰明,離形去智,同於大通,此謂坐忘。”仲尼曰:“同則無好也,化則無常
也。而果其賢乎!丘也請從而後也。”
子輿與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輿曰:“子桑殆病矣!”裹飯而往食之。至
子桑之門,則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聲而
趨舉其詩焉。子輿入,曰:“子之歌詩,何故若是?”曰:“我思夫使我至此極
者而弗得也。父母其欲吾貧哉?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天地豈私貧我哉!求其為
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極者,命也夫!”
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雖
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後當,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
所謂人之非天乎?
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若
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熱。
是知之能登假於道者也若此。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
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
機淺。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
來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復之,是之謂不以心捐道,
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顙頯悽然似秋,暖
然似春,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故聖人之用兵也,亡國而不失人心;
利澤施乎萬世,不為愛人。故樂通物,非聖人也;有親,非仁也;天時,非賢也;
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務
光、伯夷、叔齊、箕子、胥餘、紀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適人之適,而不自
適其適者也。
古之真人,其狀義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與乎其觚而不堅也,張乎其虛而
不華也;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滀乎進我色也,與乎止我德也;
厲乎其似世乎!謷乎其未可制也;連乎其似好閉也,悗乎忘其言也。以刑為體,
以禮為翼,以知為時,以德為循。以刑為體者,綽乎其殺也;以禮為翼者,所以
行於世也;以知為時者,不得已於事也;以德為循者,言其與有足者至於丘也;
而人真以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
其一與天為徒,其不一與人為徒。天與人不相勝也,是之謂真人。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彼特以
天為父,而身猶愛之,而況其卓乎!人特以有君為愈乎己,而身猶死之,而況其
真乎!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
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
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猶有所遯。若夫藏天下於天下而不得
所遯,是恆物之大情也。特犯人之形而猶喜之。若人之形者,萬化而未始有極也,
其為樂可勝計邪!故聖人將游於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終,人
猶效之,又況萬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
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
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犭希韋氏得之,以挈天地;
伏戲氏得之,以襲氣母;維斗得之,終古不忒;日月得之,終古不息;堪壞得之,
以襲崑崙;馮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處大山;黃帝得之,以登雲天;
顓頊得之,以處玄宮;禺強得之,立乎北極;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廣,莫知其始,
莫知其終;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
乘東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
南伯子葵問乎女偊曰:“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聞
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學邪?”曰:“惡!惡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
倚有聖人之才而無聖人之道,我有聖人之道而無聖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幾其
果為聖人乎!不然,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亦易矣。吾猶守而告之,參日而後
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
日而後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後能朝徹;朝徹,而後能見獨;見獨,而後能無古
今;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為物,無不將
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
南伯子葵曰:“子獨惡乎聞之?”曰:“聞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聞諸洛誦
之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瞻明聞之聶許,聶許聞之需役,需役聞之於謳,於謳
聞之玄冥,玄冥聞之參寥,參寥聞之疑始。”
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孰能以無為首,以生為脊,以死
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
與為友。
俄而子輿有病,子祀往問之。曰:“偉哉夫造物者,將以予為此拘拘也!曲
僂發背,上有五管,頤隱於齊,肩高於頂句贅指天。”陰陽之氣有沴,其心閒而
無事,跰鮮而鑒於井,曰:“嗟乎!夫造物者又將以予為此拘拘也!”
子祀曰:“女惡之乎!”曰:“亡,予何惡!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為雞,予
因以求時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為彈,予因以求鴞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為輪,
以神為馬,予因以乘之,豈更駕哉!且夫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
哀樂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謂縣解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結之。且夫物不勝天久
矣,吾又何惡焉!”
俄而子來有病,喘喘然將死,其妻子環而泣之。子犁往問之,曰:“叱!避!
無怛化!”倚其戶與之語曰:“偉哉造化!又將奚以汝為,將奚以汝適?以汝為
鼠肝乎?以汝為蟲臂乎?”子來曰:“父母於子,東西南北,唯命之從。陰陽於
人,不翅於父母;彼近吾死而我不聽,我則悍矣,彼何罪焉!夫大塊載我以形,
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今大冶鑄金,
金踴躍曰‘我且必為鏌鋣’,大冶必以為不祥之金。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
人耳’,夫造化者必以為不祥之人。今一以天地為大爐,以造化為大冶,惡乎往
而不可哉!”成然寐,蘧然覺。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友,曰:“孰
能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孰能登天游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
窮?”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
莫然有間而子桑戶死,未葬。孔子聞之,使子貢往侍事焉。或編曲,或鼓琴,
相和而歌曰:“嗟來桑戶乎!嗟來桑戶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猶為人猗!”子貢
趨而進曰:“敢問臨屍而歌,禮乎?”二人相視而笑曰:“是惡知禮意!”
子貢反,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邪?修行無有,而外其形骸,臨屍而歌,
顏色不變,無以命之。彼何人者邪?”孔子曰:“彼,遊方之外者也;而丘,游
方之內者也。外內不相及,而丘使女往吊之,丘則陋矣。彼方且與造物者為人,
而游乎天地之一氣。彼以生為附贅縣疣,以死為決<疒丸>潰癰,夫若然者,又惡
知死生之先後之所在!假於異物,托於同體;忘其肝膽,遺其耳目;反覆終始,
不知端倪;芒然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為之業。彼又惡能憒憒然為世俗之禮,
以觀眾人之耳目哉!”
子貢曰:“然則夫子何方之依?”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雖然,吾與
汝共之。”子貢曰:“敢問其方。”孔子曰:“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
乎水者,穿池而養給;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故曰,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
乎道術。”子貢曰:“敢問畸人。”曰:“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故曰,天
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顏回問仲尼曰:“孟孫才,其母死,哭泣無涕,中心不戚,居喪不哀。無是
三者,以善處喪蓋魯國。固有無其實而得其名者乎?回壹怪之。”仲尼曰:“夫
孟孫氏盡之矣,進於知矣。唯簡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簡矣。孟孫氏不知所以生,
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後;若化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方將
化,惡知不化哉?方將不化,惡知已化哉?吾特與汝,其夢未始覺者邪!且彼有
駭形而無損心,有旦宅而無情死。孟孫氏特覺,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且也
相與吾之耳矣,庸詎知吾所謂吾之乎?且汝夢為鳥而厲乎天,夢為魚而沒於淵。
不識今之言者,其覺者乎,其夢者乎?造適不及笑,獻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
乃入於寥天一。”
意而子見許由,許由曰:“堯何以資汝?”意而子曰:“堯謂我:‘汝必躬
服仁義而明言是非。’”許由曰:“而奚來為軹?夫堯既已黥汝以仁義,而劓汝
以是非矣,汝將何以游夫遙盪恣睢轉徙之途乎?”意而子曰:“雖然,吾願游於
其藩。”許由曰:“不然。夫盲者無以與乎眉目顏色之好,瞽者無以與乎青黃黼
黻之觀。”意而子曰:“夫無莊之失其美,據梁之失其力,黃帝之亡其知,皆在
爐捶之間耳。庸詎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補我劓,使我乘成以隨先生邪?”許
由曰:“噫!未可知也。我為汝言其大略。吾師乎!吾師乎!萬物而不為
義,澤及萬世而不為仁,長於上古而不為老,覆載天地、刻雕眾形而不為巧。此
所游已。”
顏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謂也?”曰:“回忘仁義矣。”曰:
“可矣,猶未也。”他日,復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
忘禮樂矣。”曰:“可矣,猶未也。”他日,復見,曰:“回益矣。”曰:“何
謂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謂坐忘?”顏回曰:“墮肢體,
黜聰明,離形去智,同於大通,此謂坐忘。”仲尼曰:“同則無好也,化則無常
也。而果其賢乎!丘也請從而後也。”
子輿與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輿曰:“子桑殆病矣!”裹飯而往食之。至
子桑之門,則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聲而
趨舉其詩焉。子輿入,曰:“子之歌詩,何故若是?”曰:“我思夫使我至此極
者而弗得也。父母其欲吾貧哉?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天地豈私貧我哉!求其為
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極者,命也夫!”
0
猜你喜歡
白鯨(上)-第38章-薄暮
《白鯨》 斯卷三百一十四 列傳第七十三
《宋史》 ○范仲淹(子純祐 純禮 純粹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鬧金洞 如來暗示主人公
《西遊記》 話說孫大聖得了金箍棒,打出門前,寶島-23-潮水急退
《寶島》 那隻小艇對於我這樣體重和身高的人來說知實篇
《論衡》卷九十七 列傳第三十五
《金史》 ○裴滿亨 斡勒忠 張大節(子卷六十二 列傳第五十
《魏書》 ◎李彪 高道悅 李彪,字第十五卷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警世通言》 塞翁得馬非為吉,宋子雙盲豈是凶。卷八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舊唐書》 ○劉仁軌 郝處俊 裴行儉(子佚文篇
《論衡》卷四十五 列傳第十
《隋書》 ◎文四子 高祖五男,皆文獻02章 謀戰
《百戰奇略》【原文】凡敵始有謀,我從而攻之,使彼計衰卷五十一 雜傳第三十九
《新五代史》 ○朱守殷 朱守殷,少事唐莊卷二百二十一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下
《新唐書》 ◎西域下 康者,一曰薩末鞬卷上
《詩品》 ◇古詩 其體源出於《國風》卷二十三 志第十三
《晉書》 ◎樂下 永嘉之亂,海內分崩卷一百十 載記第十
《晉書》 ◎慕容俊 慕容俊,字宣英,卷一百三十八 志一百十三
《清史稿》 ◎兵九 △海防 國初卷二十四 列傳第五
《南齊書》 ◎柳世隆 張瑰 柳世隆,和氏第十三
《韓非子》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