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瘧論篇第三十五
黃帝問曰:夫痎瘧皆生於風,其蓄作有時者何也?岐伯對曰:瘧之始發也,
先起於毫毛,伸欠乃作,寒慄鼓頷,腰脊俱痛,寒去則內外皆熱,頭痛如破,渴
欲冷飲。
帝曰:何氣使然?願聞其道。岐伯曰:陰陽上下交爭,虛實更作,陰陽相移
也。陽並於陰,則陰實而陽虛,陽明虛則寒慄鼓頷也;巨陽虛則腰背頭項痛;三
陽俱虛則陰氣勝,陰氣勝則骨寒而痛;寒生於內,故中外皆寒;陽盛則外熱,陰
虛則內熱,外內皆熱則喘而渴,故欲冷飲也。此皆得之夏傷於暑,熱氣盛,藏於
皮膚之內,腸胃之外,此榮氣之所舍也。此令人汗空疏,腠理開,因得秋氣,汗
出遇風,及得之以浴,水氣舍於皮膚之內,與衛氣並居。衛氣者,晝日行於陽,
夜行於陰,此氣得陽而外出,得陰而內薄,內外相薄,是以日作。
帝曰:其間日而作者何也?岐伯曰:其氣之舍深,內薄於陰,陽氣獨發,陰
邪內著,陰與陽爭不得出,是以間日而作也。帝曰:善。其作日晏與其日早者,
何氣使然?岐伯曰:邪氣客於風府,循膂而下,衛氣一日一夜大會於風府,其明
日日下一節,故其作也晏,此先客於脊背也,每至於風府則腠理開,腠理開則邪
氣入,邪氣入則病作,以此日作稍益晏也。其出於風府,日下一節,二十五日下
至骶骨,二十六日入於脊內,注於伏膂之脈,其氣上行,九日出於缺盆之中,其
氣日高,故作日益早也。其間日發者,由邪氣內薄於五藏,橫連募原也,其道遠,
其氣深,其行遲,不能與衛氣俱行,不得皆出,故間日乃作也。
帝曰:夫子言衛氣每至於風府,腠理乃發,發則邪氣入,入則病作。今衛氣
日下一節,其氣之發也不當風府,其日作者奈何?岐伯曰:此邪氣客於頭項循膂
而下者也,故虛實不同,邪中異所,則不得當其風府也。故邪中於頭項者,氣至
頭項而病;中於背者,氣至背而病;中於腰脊者,氣至腰脊而病;中於手足者,
氣至手足而病。衛氣之所在,與邪氣相合,則病作。故風無常府,衛氣之所發,
必開其腠理,邪氣之所合,則其府也。
帝曰:善。夫風之與瘧也,相似同類,而風獨常在,瘧得有時而休者何也?
岐伯曰:風氣留其處,故常在;瘧氣隨經絡沉以內薄,故衛氣應乃作。
帝曰:瘧先寒而後熱者何也?岐伯曰:夏傷於大暑,其汗大出,腠理開發,
因遇夏氣淒滄之水寒,藏於腠理皮膚之中,秋傷於風,則病成矣。夫寒者陰氣也,
風者陽氣也,先傷於寒而後傷於風,故先寒而後熱也,病以時作,名曰寒瘧。帝
曰:先熱而後寒者何也?岐伯曰:此先傷於風而後傷於寒,故先熱而後寒也,亦
以時作,名曰溫瘧。其但熱而不寒者,陰氣先絕,陽氣獨發,則少氣煩冤,手足
熱而欲嘔,名曰癉瘧。
帝曰:夫經言有餘者瀉之,不足者補之。今熱為有餘,寒為不足。夫瘧者之
寒,湯火不能溫也,及其熱,冰水不能寒也,此皆有餘不足之類。當此之時,良
工不能止,必須其自衰乃刺之,其故何也?願聞其說。岐伯曰:經言無刺熇
熇之熱,無刺渾渾之脈,無刺漉漉之汗,故為其病逆未可治也。夫瘧之始發也,
陽氣並於陰,當是之時,陽虛而陰盛,外無氣,故先寒慄也。陰氣逆極,則復出
之陽,陽與陰復並於外,則陰虛而陽實,故先熱而渴。夫瘧氣者,並於陽則陽勝,
並於陰則陰勝,陰勝則寒,陽勝則熱。瘧者,風寒之氣不常也,病極則復。至病
之發也,如火之熱,如風雨不可當也。故經言曰:方其盛時必毀,因其衰也,事
必大昌。此之謂也。夫瘧之未發也,陰未並陽,陽未並陰,因而調之,真氣得安,
邪氣乃亡,故工不能治其已發,為其氣逆也。
帝曰:善。攻之奈何?早晏何如?岐伯曰:瘧之且發也,陰陽之且移也,必
從四末始也,陽已傷,陰從之,故先其時堅束其處,令邪氣不得入,陰氣不得出,
審候見之在孫絡盛堅而血者皆取之,此真往而未得並者也。
帝曰:瘧不發,其應何如?岐伯曰:瘧氣者,必更盛更虛,當氣之所在也,
病在陽,則熱而脈躁;在陰,則寒而脈靜;極則陰陽俱衰,衛氣相離,故病得休;
衛氣集,則復病也。
帝曰:時有間二日或至數日發,或渴或不渴,其故何也?岐伯曰:其間日者,
邪氣與衛氣客於六府,而有時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數日乃作也。瘧者,陰陽更
勝也,或甚或不甚,故或渴或不渴。
帝曰:論言夏傷於暑,秋必病瘧,今瘧不必應者何也?岐伯曰:此應四時者
也。其病異形者,反四時也。其以秋病者寒甚,以冬病者寒不甚,以春病者惡風,
以夏病者多汗。
帝曰:夫病溫瘧與寒瘧而皆安舍?舍於何藏?岐伯曰:溫瘧者,得之冬中於
風,寒氣藏於骨髓之中,至春則陽氣大發,邪氣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腦髓爍,
肌肉消,腠理髮泄,或有所用力,邪氣與汗皆出,此病藏於腎,其氣先從內出之
於外也。如是者,陰虛而陽盛,陽盛則熱矣,衰則氣復反入,入則陽虛,陽虛則
寒矣,故先熱而後寒,名曰溫瘧。
帝曰:癉瘧何如?岐伯曰:癉瘧者,肺素有熱氣盛於身,厥逆上沖,中氣實
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開,風寒舍於皮膚之內、分肉之間而發,發則陽氣
盛,陽氣盛而不衰則病矣。其氣不及於陰,故但熱而不寒,氣內藏於心,而外舍
於分肉之間,令人消爍脫肉,故命曰癉瘧。帝曰:善。
○刺瘧篇第三十六
足太陽之瘧,令人腰痛頭重,寒從背起,先寒後熱,熇暍暍然,熱止汗出,
難已,刺郄中出血。
足少陽之瘧,令人身體解亻亦,寒不甚,熱不甚,惡見人,見人心惕惕然,
熱多汗出甚,刺足少陽。
足陽明之瘧,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熱,熱去汗出,喜見日月光火
氣乃快然,刺足陽明跗上。
足太陰之瘧,令人不樂,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善嘔,嘔已
乃衰,即取之。
足少陰之瘧,令人嘔吐甚,多寒熱,熱多寒少,欲閉戶牖而處,其病難已。
足厥陰之瘧,令人腰痛少腹滿,小便不利如癃狀,非癃也,數便,意恐懼,
氣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陰。
肺瘧者,令人心寒,寒甚熱,熱間善驚,如有所見者,刺手太陰陽明。心瘧
者,令人煩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熱,刺手少陰。肝瘧者,令人色蒼蒼
然,太息,其狀若死者,刺足厥陰見血。脾瘧者,令人寒,腹中痛,熱則腸中鳴,
鳴已汗出,刺足太陰。腎瘧者,令人灑洒然,腰脊痛宛轉,大便難,目眴々然,
手足寒,刺足太陽少陰。胃瘧者,令人且病也,善飢而不能食,食而支滿腹大,
刺足陽明太陰橫脈出血。
瘧發身方熱,刺跗上動脈,開其空,出其血,立寒。瘧方欲寒,刺手陽明太
陰、足陽明太陰。
瘧脈滿大急,刺背俞,用中針傍五胠俞各一,適肥瘦出其血也。瘧脈小實
急,灸脛少陰,刺指井。瘧脈滿大,急刺背俞,用五胠俞背俞各一,適行至於
血也。瘧脈緩大虛,便宜用藥,不宜用針。
凡治瘧先發,如食頃乃可以治,過之則失時也。諸
瘧而脈不見,刺十指間出血,血去必已,先視身之赤如小豆者盡取之。十二
瘧者,其發各不同時,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脈之病也。先其發時如食頃而刺之,
一刺則衰,二刺則知,三刺則已,不已刺舌下兩脈出血,不已刺郄中盛經出血,
又刺項已下俠脊者必已。舌下兩脈者,廉泉也。
刺瘧者,必先問其病之所先發者,先刺之。先頭痛及重者,先刺頭上及兩額
兩眉間出血。先項背痛者,先刺之。先腰脊痛者,先刺郄中出血。先手臂痛者,
先刺手少陰陽明十指間。先足脛酸痛者,先刺足陽明十指間出血。
風瘧,瘧發則汗出惡風,刺三陽經背俞之血者。<骨行>酸痛甚,按之不可,
名曰胕髓病,以鑱針針絕骨出血,立已。身體小痛,刺至陰。諸陰之井無出血,
間日一刺。瘧不渴,間日而作,刺足太陽。渴而間日作,刺足少陽。溫瘧汗不出,
為五十九刺。
○氣厥論篇第三十七
黃帝問曰:五藏六府,寒熱相移者何?岐伯曰:腎移寒於肝,癰腫少氣。脾
移寒於肝,癰腫筋攣。肝移寒於心,狂隔中。心移寒於肺,肺消,肺消者飲一溲
二,死不治。肺移寒於腎,為湧水,湧水者,按腹不堅,水氣客於大腸,疾行則
鳴濯濯如囊裹漿,水之病也。
脾移熱於肝,則為驚衄。肝移熱於心,則死。心移熱於肺,傳為鬲消。肺移
熱於腎,傳為柔疒至。腎移熱於脾,傳為虛,腸澼,死,不可治。胞移熱於膀胱,
則癃溺血。膀胱移熱於小腸,鬲腸不便,上為口麋。小腸移熱於大腸,為慮瘕,
為沉。大腸移熱於胃,善食而瘦,又謂之食亦。胃移熱於膽,亦曰食亦。膽移熱
於腦,則辛頞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傳為衄衊瞑目,故得之氣厥也。
○咳論篇第三十八
黃帝問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對曰: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帝
曰:願聞其狀。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其
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
五藏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
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藏各以治時感於寒則受病,微則為咳,甚者為泄、為痛。
乘秋則肺先受邪,乘春則肝先受之,乘夏則心先受之,乘至陰則脾先受之,乘冬
則腎先受之。
帝曰:何以異之?岐伯曰: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心咳之狀,
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
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脾咳之狀,咳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
動則咳劇。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
帝曰:六府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曰:五藏之久咳,乃移於六府。脾咳
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
咳之狀,咳嘔膽汁。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狀,咳而遺失。心咳不已,
則小腸受之,小腸咳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
咳狀,咳而遺溺。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欲食飲,此
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藏者治其俞,治府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
帝曰:善。
上一篇:卷九
下一篇:卷十一
目錄:黃帝內經素問
卷十_黃帝內經素問原文_國學 子部0

猜你喜歡

卷十_黃帝內經素問原文_國學 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