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唐後傳-第49回-薛招討大破圍城將-蓋蘇文失計飛刀陣(3)
單表尉遲寶林.程鐵牛帶兵衝出南門,殺進番營,見李慶先.姜興霸與番將戰有三十衝鋒,未分勝敗.惱了程鐵牛,縱馬上前,手起開山斧,把欒光祖連頭劈到屁股下,戰馬皆傷,身遭慘死.孫心中又苦又慌,被慶先一馬將頭砍落塵埃,一命歸天去了.這番亂殺番兵,大踹遼營,番人料想不能成事,多拋盔卸甲,棄鼓丟鑼,四散逃命.三門帳房,踹為平地.骸骨頭顱,堆攔馬足.血水成河,到處涌流,屍身馬踏,踏為泥醬,四下里哭聲大震,多歸一條總路,逃奔東行.唐朝人馬鳴鑼擂鼓,緊緊追殺.
又要講到羅通.秦懷玉,領人馬到東門,發炮一聲,開城墮橋,卷殺番營,兩條槍勝比蛟龍一般,番兵不敢攔阻,讓唐將直踏進營.抬頭看見蓋蘇文同偏正將,圍住了薛仁貴廝殺,番兵喝采.明知元帥不能取勝,正欲要接應,但見左右兩旁,殺聲大震,戰鼓不絕.羅通一馬衝到,左邊見二員番將,戰住周青,足有數十回合,番將漸漸剛強,惱了羅通,一馬衝到,手中攢竹梅花槍,嗖的一槍刺將進去,把個陳應龍挑下馬來,一命休矣.張格見了,魂不在身,手腳一亂,周青量起鐵鐧,照頭一下,可憐一員猛將,腦漿並裂,死於非命.右首懷玉見番人雙戰薛賢徒,不問根由,縱馬上前,把提爐槍一緊,到將過去,石臣架在一邊,懷玉手快,左手把槍捺住,右手提起金裝神鐧,喝聲:去罷!當夾背上一下,石臣大叫一聲:我命休矣!翻鞍墜馬,鮮血直噴.復一槍刺死在地,馬踏為泥.鄂天定見了,心中慘傷,兵器略松,賢徒緊一槍,挑中咽喉,陰陽反一反,撲通響跌在蘇文圈子內.嚇得偏將心慌意亂,卻被懷玉.羅通上前,不是槍挑,就是鐧打,可憐二十餘員將官,遭其一劫,逃不多幾名,死者盡為灰泥.竟把蓋蘇文圍住居中,殺得他馬仰人翻,呼呼踹氣.一口刀在著手中,只有拋架之功,並無還兵過去.被五位大將逼住,自思難勝,若不用法,必遭唐將所傷.蘇文計定,把剛牙一挫,赤銅刀往周青短鐧上一按,周青馬退後一步,閃得一閃,卻被蘇文混海駒一催,縱出圈子,遠了數步,把刀放下,念動真言,一手掐訣,揭開背上葫蘆蓋,一道青光,飛出一口三寸柳葉刀,直望唐將頂上落下來.羅通.周青等一見,心內驚慌,望後邊亂退.仁貴縱上前來,放下戟,左手取震天弓,右手拿穿雲箭,搭住弦上,望青光內一箭射去,一道金光衝散青光,空中一響,飛刀化為灰塵.把手一招,箭復飛回手中.惱了蓋蘇文,連起八口飛刀,陣陣青光散處,仁貴也便一把拿了神箭四條,望上一齊撩去,萬道金光一衝,括喇括喇一聲響,八口飛刀盡化灰塵,影跡無蹤,青光並無一線,把手一招,收回穿雲箭,藏好震天弓,執戟在手,四將才得放心,一齊趕上.蓋蘇文見飛刀已破,料想不能成事,大叫:薛蠻子,你屢屢破我仙法,今番勢不兩立,與你賭個雌雄.縱馬搖刀,直殺過來.仁貴舞戟戰住,四位爵主圍上前來,使槍的分心就刺,用戟的劈面亂挑,混鐵鐧打頭擊頂,大砍刀砍項劈頸.殺得蓋蘇文遍身冷汗,眼珠泛出,青臉上重重殺氣,刀法漸漸慌亂,怎抵擋得住五般兵器.卻被仁貴一條戟逼住,照面門.兩肋.胸膛.咽喉要道,分心就刺.蘇文手中刀只顧招架方天戟,不妨羅通一槍劈面門挑將進來,蘇文把頭一偏,耳根上著了傷,鮮血直淋,疼痛難熬,心內著忙.周青一鐧打來,閃躲不及,肩膊上著了一下.那番慌張,用盡周身氣力,望賢徒頂樑上劈將下來.薛賢徒措手不及,肩上被刀尖略著一著,負了痛往半邊一閃,蓋蘇文跳出圈子,拖了赤銅刀,把混海駒一催,分開四蹄,飛跑去了.後面仁貴串動方天戟,在前引路,後面四騎馬仗兵器,追殺番兵.高建莊王同雅里貞拍馬就走.眾番兵一見元帥大敗奔走,多棄營撇帳,四下逃亡.唐朝人馬攏齊,幾處番兵各歸總路,望東大敗.天朝兵將,漸漸勢廣,卷殺上前,這一陣可憐番兵:
0
猜你喜歡
卷一百九 表第十
《明史》 ◎宰輔年表一 (略)傲慢與偏見(上)-第21章
《傲慢與偏見》 話卷二十一 要略
《淮南子》 夫作為書論者,所以紀綱道德,經緯卷一百十二
《蘇軾集》 ◎內制口宣一百二十二首 【卷十七 魏書十七
《裴注三國志》 ◎張樂於張徐傳第十七 張遼傲慢與偏見(下)-第56章
《傲慢與偏見》 賓序 平聲羽七調
《樂府雜錄》 第一運中呂調,第二運正平調,第三歌德談話錄-04
《歌德談話錄》 海卷一 雅詩歌曲
《柳宗元集》○獻平淮夷雅表(元和十二年十月癸酉,淮蔡錯幣第四
《鹽鐵論》◎錯幣第四簡·愛(上)-06
《簡愛》 第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
《史記》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回歸自然,述古暢懷
《菜根譚》卷第五 豹韜
《六韜》豹韜·林戰武王問太公曰:“引兵深入諸候之妙行品第五
《六祖壇經》 師示眾云:‘此門坐禪,元不著心,卷九十五 程子之書一
《朱子語類》 (凡入近思錄者,皆依次第類為此卷。)說唐三傳-第27回-番後火鵲燒八將-薛元帥子媳團圓
《說唐全傳》 卻說蘇錦蓮皇后,傳令放炮起行.炮響三卷二十八 志第十八
《晉書》 ◎五行中 《傳》曰:“言之沉船-第35章
《沉船》 一卷四十八 志二十三
《清史稿》 ◎時憲四 △康熙甲子元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