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唐前傳-第24回-秦叔寶劈板燒批-賈柳店拜盟刺血
今不暇說羅成在路.且說山西太原柴紹,說知唐公,要往濟南與叔寶母親上壽.唐公道:去年你在承福寺遇見恩公,及至我差人去接他時,他已回濟南去了.大恩未報,心中不安.如今他母親大壽,你正當前去.即備黃金一千兩,白銀一萬兩,差官同柴紹往濟南來.
再說少華山齊國遠.李如兩人計議道:我們要去濟南上壽,將甚壽物為賀?李如道:去年鬧花燈時節,我搶一盞珠燈在此,可為賀禮.二人遂收拾珠燈,帶了兩個嘍羅,下山而來,將近山東地界,刻見羅成等八人來了.
齊國遠不認得羅成,說道:好呵!這班人行李沉重,財物必多,何不打劫來去做壽禮?遂拍馬掄刀大叫道:來的留下買路錢!羅成見了,就令信張公瑾等退後.自家一馬當先,大喝道:響馬你要怎的?齊國遠道:要你的財物.羅成道:你休妄想,看我這桿槍.齊國遠大怒,把斧砍來.羅成把槍一舉,的一響,攔開斧頭,拿起銀花鐧就刺,正中國遠頭頸上.國遠大叫一聲,回馬便走,李如見了,舉起兩根狼牙棒,拍馬來迎.被羅成一槍逼開狼牙棒,也照樣的一鐧,正中左臂.如負痛,回馬便走,兩個嘍羅拋掉珠燈,也走了.羅成叫史大奈取了珠燈,笑道:這個mao6*賊,正是偷雞不著,反折一把米.按下不表.
且說齊.李二人敗下來,一個被打了頭頸,一個掛落了手,正想:財物劫不來,反失了珠燈,如今卻將何物去上壽?忽見西邊轉出一隊人來,卻是單雄信.王伯當,後邊跟了些家將.齊國遠道:好了!救星到了!二人遂迎上前去,細言其事,雄信大怒,叫眾人一齊趕來.羅成聽見人喊馬嘶,曉得是敗去的響馬,糾契約伙追來,遂住馬候著.看看將近,國遠道:就是這個小賊種.雄信一馬當先,大喝道:還我珠燈來便罷,如不肯還,看俺的傢伙!羅成大怒,正欲出馬相殺,後面張公瑾認得是雄信,連忙上前叫道:公子不可動手,單二哥也不必發怒.二人聽得,便住了手.公瑾告羅成知道:這人就是秦大哥所說的大恩人單雄信便是.羅成聽說,便與雄信下馬相見畢,大家各敘過了禮.取金槍藥與齊國遠.李如搽好,疼痛即止.都說往濟南拜壽,合做一處同行,不表.
且說尤俊達得了雄信的令箭,見壽期已近,吩咐家將,打點賀禮,即日起身.程咬金問道:你去到誰家拜壽?我也去走一遭.俊達道:去拜一個朋友的母親,你與他從來不熟,如何去得?咬金道:且說這人姓甚名誰?俊達道:這人乃山東第一條好漢,姓秦名瓊,字叔寶.你何曾與他熟識?咬金聞言大笑道:這人是我從小相知,如何不熟,我還是他的恩人呢,他父親叫做秦彝,官拜武衙將軍,鎮守濟南,被楊林殺了.他那時年方三歲,乳名太平郎,母子二人,與我母子同居數載,不時照顧他.後來各自分散,雖多年不會,難道不是熟識?俊達道:原來有這段緣故,去便同你去,只是你我心上之事,酒後切不可露.咬金應聲:曉得.二人收拾禮物,領了四個家將,望濟南而來.
那咬金久不騎馬,在路上好不燥皮,把馬加鞭,上前跑去.轉出山頭,望見單雄信一隊人馬.咬金大叫:妙呀!大風來了!遂掄起宣花斧,大叫:來的留下買路錢去!雄信笑道:我是強盜頭兒,好笑那廝目不識丁,反要我買路錢!待我賞他一槊.遂一馬上前,把金頂棗陽槊就打.咬金把斧一架,架過了槊,噹噹的連砍兩斧,雄信急架忙迎,那裡招架得住?叫聲:好傢夥!回馬忙走.羅成看見,一馬衝來,搖槍便刺.咬金躲避槍,把斧砍來,羅成攔開斧,閃的一槍,正中咬金左臂.咬金回馬要走,不提防腿上又中了一槍,大叫:風緊!風緊!只見後邊尤俊達到了,見咬金受傷,遂掄起朴刀,拍馬趕來.單雄信認得,連忙叫住羅成,不要追趕.俊達喚轉咬金,各各相見,取出金槍藥,與咬金敷了傷痕,登時止痛.大家合做一處,取路而行.
猜你喜歡
卷四百七十六 列傳二百六十三
《清史稿》 ◎循吏一 白登明(湯家相卷五十 志第三
《宋史》 ◎天文三 ○二十八舍上卷三百二十七 列傳一百十四
《清史稿》 ○劉藻 楊應琚(子重英 蘇爾卷十九 列傳第七
《北史》 ○文成五王 獻文六王 孝文六卷一百二十五 列傳第十三
《明史》 ○徐達 常遇春 徐達,字卷一百五十四 志第一百七
《宋史》 ◎輿服六 ○寶 印 符傲慢與偏見(下)-第43章
《傲慢與偏見》 一上部經第一
《黃庭外景經》 老君閒居作七言,解說身形及諸神。安娜_卡列寧娜(上)-第6部-30
《安娜·卡列尼娜》 斯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宋史》 ◎宦者三 ○李祥 陳衍卷一百一 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
《史記》 袁盎者,楚人也,字絲。父故為群盜復活(中)-第二部-42
《復活》 聶卷七 文史第二十八(凡四章)
《貞觀政要》 貞觀初,太宗謂監修國史房玄齡曰:白鯨(上)-第11章-睡衣
《白鯨》 我復活(下)-第三部-04
《復活》 謝第六十四回 荊棘嶺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談詩
《西遊記》 話表祭賽國王謝了唐三藏師徒獲寶擒卷四百六十一 列傳二百四十八
《清史稿》 ○宋慶(呂本元 徐邦道) 馬十之圖
《茶經》 以絹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寫之,陳卷一 本紀第一
《明史》 ◎太祖一 太祖開天行道肇紀欲心邪念,虛心正念
《菜根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