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七十二 列傳二百五十九

○陸潤庠 世續 伊克坦 梁鼎芬(徐坊) 勞乃宣 沈曾植
陸潤庠,字鳳石,江蘇元和人。父懋修,精醫,見藝術傳。潤庠,同治十三
年一甲一名進士,授修撰。光緒初,屢典試事,湖南、陝西皆再至。入直南書房,
洊擢侍讀。出督山東學政。父憂服闋,再遷祭酒,典試江西。以母疾乞養歸。
二十四年,起補祭酒,擢內閣學士,署工部侍郎。兩宮西巡,奔赴行在,授禮部
侍郎,充經筵講官。擢左都御史,管理醫局,典順天鄉試,充會試副總裁,署工
部尚書。
三十二年,充釐訂官制大臣。已而工部裁省,以尚書兼領順天府尹事。明年,
授吏部尚書、參預政務大臣,謂:“捐例開,仕途雜,膺民社者或不通曉文義,
因訂道府以下考試章程,試不及格者停其分發,設仕學館教習之。”潤庠為陸贄
後,嘗奏進文集,參以時事,大意謂:“成規未可墨守,而新法亦須斟酌行之。
若不研求國內歷史,以為變通,必至窒礙難行,且有變本加厲之害。”
宣統元年,協辦大學士,由體仁閣轉東閣大學士,充弼德院院長。皇帝典學,
充毓慶宮授讀,兼顧問大臣。疏陳:“曲阜篤生聖人之地,今新建曲阜學堂,必
須闡明經術,提倡正學。若雜聘外人,異言異服,喧賓奪主,將來聖教澌滅,亦
朝廷之憂。”又陳:“釐訂官制,宜保存台諫一職。說者謂既有國會,不須復有
言官。豈知議員職在立法,言官職在擊邪。議院開會,不過三月,台諫則隨時可
以陳言。行政裁判,系定斷於事後,言官則舉發於事前。朝廷欲開通耳目,則諫
院不可裁;諸臣欲鞏固君權,則亦不可言裁。即使他時國會成立,亦宜使該院獨
立,勿為邪說所淆。”又言:“遊學諸生,於實業等事學成而歸者,寥寥可數,
而又用非所學。其最多者惟法政一科。法政各國歧異,悉就其本國人情風俗以為
制。今諸生根柢未深,於前古聖賢經傳曾未誦習,道德風尚概未聞知,襲ren6*皮毛,
妄言改革;甚且包藏禍心,倡民權革命之說,判國家與君主為兩途,布其黨徒,
潛為謀主。各部院大臣以為朝廷銳意變法,非重用學生不足以稱上旨,遂乃邪說
詖行,遍播中外,久之必致根本動搖,民生塗炭。”
又疏陳財用枯竭,請酌停新政,謂:“今日之害,先由於督撫無權,漸而至
於朝廷無權。庫儲之困難,寇賊之充斥,猶其顯而易見者也。鎮兵之設也,所用
皆未經歷練之學生,韜略則紙上空談,作用則徒取形式,甚至持不擊同胞之謬說。
一旦有事,督撫非但不能調遣,甚且反戈相向,其不可用明矣。則莫如停辦鎮兵,
仍取巡防隊而整理之。審判之立也,所授皆未曾聽訟之法官,黑白混淆,是非倒
置。舊時諳練之老吏,督撫不得用之,散遣州縣捕役,以緝盜責之巡警。巡警無
能也,且不過省會及通商口岸有巡警,豈能分布鄉閭?將來必至遍地皆盜,人民
無可控訴。則莫如停辦審判,仍以聽斷緝捕歸之州縣。諮議局之設也,所舉皆不
諳掌故之議員,逞臆狂談,箝制當道,督撫莫能禁之。於是借籌款之名,魚肉鄉
里,竊自治之號,私樹黨援。上年資政院開議,竟至戟手漫罵,藐視朝廷。以辯
給為通才,以橫議為輿論,蜩螗沸羹,莫可究詰。則莫如停辦國會,仍以言事責
之諫院。學堂之設也,所聘皆未通經史之教員,其沿用教科書,僅足啟發顓蒙,
廢五經而不讀,禍直等於秦焚。暑假、星期,毫無拘束,彼血氣未定者,豈不結
黨為非?又膳學費百倍於前,致使貧寒聰穎之士流,進身無路。則莫如停辦中小
學堂,仍用經策取士。凡此皆於財政有關,而禍不僅在財政,使不早為之所,必
至權柄下移,大局不可收拾。”疏上,多不報。時建設立憲內閣,宰輔擁虛名而
已。
武昌兵變,官軍既克漢陽,武昌旦夕下。而新內閣又成立,總理大臣袁世凱
議修和息戰禍,取隆裕太后懿旨,頒示天下,改建國體,於是遜位詔下矣。潤庠
以老<目貴>辭授讀差,奉懿旨仍照料毓慶宮,給月俸如故,授太保。越二年,病卒,
年七十五,贈太傅,諡文端。
潤庠性和易,接物無崖岸,雖貴,服用如為諸生時。遇變憂鬱,內結於胸而
外不露。及病篤,竟日危坐,瞑目不言,亦不食,數日而逝。
世續,字伯軒,索勒豁金氏,隸內務府滿洲正黃旗。光緒元年舉人,以議敘
主事歷內務府郎中,擢武備院卿,授內閣學士。二十二年,為總管內務府大臣,
兼工部侍郎。二十六年,各國聯軍入京,兩宮西狩,適遭父喪,命留京辦事。即
日縗墨詣聯軍請保護宮廷,日為宮中備飲饌,並保壇廟。晉理藩院尚書,調禮部。
兩宮迴鑾,賞黃馬褂,轉吏部,兼都統。內務府三旗甲米向歸吏胥代領折價,名
曰“米折”,所得甚微。世續商之倉場,飭旗丁自領,眾感實惠。纂呈四書圖說,
特旨褒嘉。三十年,以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尋授體仁閣大學士。三十二年,命
為軍機大臣。歷轉文華殿大學士,充xian6*政編查館參預政務大臣。念八旗生計日艱,
奏設工藝廠,俾習工藝贍身家。德宗崩,議繼體,世續獨言國事艱危,宜立長君,
不能用。
宣統改元,以疾乞休。三年,復起原官,仍兼總管內務府大臣。及議遜位,
世續首贊之。太后令磋商優待條件,授太保。接修崇陵工程,加太傅。丁巳復辟,
懼禍及,力阻之。事變亟,入宿衛,並以殮服自隨。頻年以經費拮据,支持尤苦,
纂修德宗實錄,始終其事,及書成,已病不能起矣。辛酉年,卒,年六十九。贈
太師,諡文端。
伊克坦,字仲平,瓜爾佳氏,滿洲正白旗人,西安駐防。光緒十二年進士,
以編修歷至都察院副都御史,充滿蒙文學堂監督。有請達海從祀文廟者,伊克坦
以達海創定國書,翻譯經史,有功聖教,允宜附祀,即為代奏,略言:“學官立
於漢京,而配享實始於唐代,宋、元以來,迭有增祀,大率以闡明聖學,有功經
訓為斷。漢儒許慎,特因說文解字,功在經籍,專隆升祔。我太祖高皇帝、太宗
文皇帝指授文臣創立國書,傳譯經史,宣布文教,尤極千古未有之盛。夫國書字
體,創自文臣額爾德尼及噶蓋等,而仰承聖意,匯集大成,詳定頒行者,實唯儒
臣達海。達海以肇造貞元之佐,擅閎通著述之才,歷相兩朝,瞻言百里。其初奉
命詳定國書,重加圈點,發明音義;又以國書漢字對音未全,於十二字頭之外有
所增加,而國書之用乃廣。復定兩字切音之法,較之漢文切音,更為精當,而國
書之制乃備。翻譯經典,昭示群倫,功不在傳經諸儒下。崇德十年,既蒙賜諡文
成,康熙九年,復奉賜文立碑,隆德報功,永受恩澤。旋有學士阿理瑚奏請從祀
文廟,禮臣復奏,以為創造國書,一藝之長,不當從祀,未經議準。查達海詳定
國書字型,實稟太宗指示而成。作者為聖,述者為明,非唯羽翼六經,抑且昭示
百世。部議謂僅一藝之長,實未深知大體。達海於聖經有表章之力,於後學有津
逮之功。方今宗學、旗學兼重國書,並奉旨特設滿蒙文學堂於京師,奉省亦經奏
立八旗滿蒙文中學堂。揆諸古者釋奠祭師之誼,達海應得附祀,核與漢儒許慎從
祀之例亦屬相符。仰懇俯準達海附祀文廟,並請敕建專祠於盛京,以昭矜式。查
盛京東門外尚有達海塋墓,榛莽荒蕪,碣碑剝落,並請敕下所司修治看護,用示
朝廷崇尚實學、藎念儒臣之至意。”
又代陳典學事宜,略言:“伏讀雍正三年世宗憲皇帝諭:‘帝王御宇膺圖,
鹹資典學。我聖祖仁皇帝天亶聰明,而好古敏求,六十餘年孜孜不倦。’又喜慶
二十四年仁宗睿皇帝:‘帝王之學,在於貫徹天人,明體達用,以見諸施行,與
經生尋章索句者不同。’仰見列聖相承,重視典學之至意。我皇上睿哲性成,聰
明天縱,沖齡踐祚,洪業肇基,當此春秋典學之時,實為聖敬日躋之始,伏維監
國攝政王薰陶德性,輔養聖躬,慎選侍從,左右將護,亦既淵沖翕受,法戒靡遺。
唯是皇上一念之張弛,系萬機之治忽;一朝之規制,系薄海之觀瞻。有不得不慎
之又慎者,謹為我皇上詳晰陳之:一,請崇聖學。易端蒙養,禮重師教,書述遜
敏,詩頌緝熙,聖學精微,非尋常科學範圍之所能及。宋儒有言‘帝王之學,與
儒生異尚’,與我仁宗睿皇帝典學之諭用意正符。今我皇上典學之初,應定教學
科目,自應會通今古,融貫中西,不可拘於舊例。伏乞簡派儒臣,詳細籌訂,鑒
成憲,酌時宜,毋徒陳進講之空文,毋虛循延英之故事,庶足以開張聖聽,裨益
亶聰,以立聖學聖治之基。一,請擇賢傅。舊制師傅向以大臣選充,期於老成典
型,成就君德,然或入官從政,講學非其所長。老師大儒,潛德隱而勿耀,而教
育精深,尤非研究有素,不能取益。擬請敕下內外大臣,各舉所知,勿拘資格,
略仿乾隆十四年詔舉經學人員成例,擇其品端學粹、教育卓著成績者,請旨召用,
隆以師傅之任,分門講教,而仍派大臣總司其成,俾專日講於經筵,不必更勞以
職事。其任彌專,其責彌重,其效彌速,使天下曉然於尊師崇儒之意,庶儒林有
所矜式,而聖德日進高明矣。一,請肅規制。古者聖王教胄,必選端方正直、道
術博聞之士,與之居處,是以習與智長,化與心成。我皇上毓德方新,始基宜固,
舊制選派內監伴讀,似不足以肅學制而廣箴規。擬請改選王公大臣之賢子弟昕夕
侍從,斅學相長,並參考學校制度,建設講堂,陳列圖書彝器,觀摩肄習,以收
敬業樂群之效。以上三事,僅舉大綱。我皇上今日之言動起居,罔有勿敬,即異
日之立政敷教,罔有勿臧,此尤根本之至計,不可不謹之於漸,而慎之於始者也。
伏念朝廷廣勵人才,振興教育,侁侁學子,爭自濯磨,皇上典學伊始,益宜
宏茲遠謨,以慰天下士民之望。”
宣統三年,伊克坦與大學士陸潤庠及侍郎陳寶琛,同奉命直毓慶宮,朝夕入
講,遇事進言,憂勤彌甚。丁巳復辟,潤庠已前卒,寶琛為議政大臣,伊克坦一
不爭權位,日進講如故。及事變,誓臨危以身殉。伊克坦忠直有遠識,主開誠布
公,集思廣益;而左右慮患深,務趨避,時復相左。伊克坦憂鬱遂久病,日寄於
酒。癸亥,卒,年五十有八,諡文直。
梁鼎芬,字星海,廣東番禺人。光緒六年進士,授編修。法越事亟,疏劾北
洋大臣李鴻章,不報。旋又追論妄劾,交部嚴議,降五級調用。張之洞督粵,聘
主廣雅書院講席;調署兩江,復聘主鍾山書院;又隨還鄂,皆參其幕府事。之洞
銳行新政,學堂林立,言學事惟鼎芬是任。
拳禍起,兩宮西幸,鼎芬首倡呈進方物之議。初以端方薦,起用直隸州知州;
之洞再薦,詔赴行在所,用知府,發湖北,署武昌,補漢陽。擢安襄鄖荊道、按
察使,署布政使。奏請化除滿、漢界限。三十二年,入覲,面劾慶親王奕劻通賕
賄,請月給銀三萬兩以養其廉。又劾直隸總督袁世凱“權謀邁眾,城府阻深,能
諂人又能用人,自得奕劻之助,其權威遂為我朝二百年來滿、漢疆臣所未有,引
用私黨,布滿要津。我皇太后、皇上或未盡知,臣但有一日之官,即盡一日之心。
言盡有淚,淚盡有血。奕劻、世凱若仍不悛,臣當隨時奏劾,以報天恩”。詔訶
責,引疾乞退。兩宮升遐,奔赴哭臨,越日即行,時之洞在樞垣,不一往謁也。
明年,聞之洞喪,親送葬南皮。
及武昌事起,再入都,用直隸總督陳夔龍薦,以三品京堂候補。旋奉廣東宣
慰使之命,粵中已大亂,道梗不得達,遂病嘔血。兩至梁格莊叩謁景皇帝暫安之
殿,露宿寢殿旁,瞻仰流涕。及孝定景皇后升遐,奉安崇陵,恭送如禮,自原留
守陵寢,遂命管理崇陵種樹事。旋命在毓慶宮行走。丁巳復辟,已臥病,強起周
旋。事變憂甚,逾年卒,諡文忠。
徐坊,字梧生,山東臨清州人,巡撫延旭子。少納貲為戶部主事。光緒十年,
法陷諒山,延旭逮問,下刑部獄。坊侍至京師,入則慰母,出則省延旭於獄,橐
饘之事,皆自任之,布衣蔬食,言輒流涕。延旭戍新疆,未出都卒,坊扶柩歸
葬,徒行泥淖中,道路嘆為孝子。二十六年,奔赴西安行在。明年,扈駕返,以
尚書榮慶薦,超擢國子丞。鄂變起,連上五封事,俱不報。遜位詔下,遂棄官。
旋命行走毓慶宮,坊已久病,力疾入直。未幾,卒,謚忠勤。
勞乃宣,字玉初,浙江桐鄉人。同治十年進士,以知縣分直隸。查淶水禮王
府圈地,力請減租蘇民困。光緒五年,初任臨榆,日晨起坐堂皇治官書,啟重門,
民有呼籥者,立親訊之,使閽者不能隔吏役,吏役不能隔人民。其後居官二十餘
年皆如之。曾國荃督師山海關,檄司文案。歷南皮等縣,畿輔州縣遇道差,鹹科
於民有定額,而官取其贏。乃宣任蠡縣,值謁陵事竣,贏支應錢千餘緡,儲庫備
公用。任完縣,購書萬餘卷庋尊經閣。任吳橋,創里塾,農事畢,令民入塾,授
以弟子規、國小內篇、聖諭廣訓諸書,歲盡始罷。先是寧津奸民陳二糾黨為州郡
害,土人稱曰黑團,勢甚熾。嘗至南皮劫殺,乃宣會防營掩捕,擒陳二及其黨數
人磔於市,黑團遂絕。
二十五年,義和拳起山東,蔓延於直、東各境,乃宣為義和拳教門源流考,
張示曉諭,且申請奏頒禁止,不能行。景州有節小廷者,匪首也,號能降神。乃
宣飭役捕治,縱士民環觀,既受笞,號呼不能作神狀,梟示之,匪乃不敢入境。
明年,拳黨入京,乃宣知大亂將作,適調吏部稽勛司主事,遂請急南歸,浙撫任
道鎔延主浙江大學堂。尋入江督李興銳幕,端方、周馥繼任,鹹禮重之。周馥從
乃宣議,設簡字學堂於金陵。初,寧河王照造官話字母,乃宣增其母韻聲號為合
聲簡字譜,俾江、浙語音相近處皆可通。三十四年,召入都,以四品京堂候補,
充xian6*政編查館參議、政務處提調。
宣統元年,詔撰經史講義,輪日進呈,疏請造就保姆,輔養聖德。二年,欽
選資政院碩學通儒議員。法律館奏進新刑律,乃宣摘其妨於父子之倫、長幼之序、
男女之別者數條,提議修正之。授江寧提學使。三年,召為京師大學堂總監督,
兼學部副大臣。遜位議定,乞休去,隱居淶水。時士大夫多流寓青島,德人尉禮
賢立尊孔文社,延乃宣主社事,著共和正解。丁巳復辟,授法部尚書,乃宣時居
曲阜,以衰老辭。卒,年七十有九。
乃宣誦服儒先,踐履不苟,而於古今政治,四裔情勢,靡弗洞達,世目為通
儒。著有遺安錄、古籌算考釋、約章纂要、詩文稿。
沈曾植,字子培,浙江嘉興人。光緒六年進士,用刑部主事。事親孝,母多
疾,醫藥必親嘗,終歲未嘗解衣安臥,遂通醫。遷員外郎,擢郎中。居刑曹十八
年,專研古今律令書,由大明律、宋律統、唐律上溯漢、魏,於是有漢律輯補、
晉書刑法志補之作。曾植為學兼綜漢、宋,而尤深於史學掌故,後專治遼、金、
元三史,及西北輿地,南洋貿遷沿革。尋充總理衙門章京。中日和議成,曾植請
自借英款創辦東三省鐵路,時俄之韋特西比利亞鐵路尚未建議也,不果行。母憂
歸,兩湖總督張之洞聘主兩湖書院講席。
拳亂啟釁,曾植與盛宣懷等密商保護長江之策,力疾走江、鄂,決大計於劉
坤一、張之洞,而以李鴻章主其成,所謂“畫保東南約”也。旋還京,調外交部。
出授江西廣信知府,曾植為政,知民情偽,而持之以忠恕,故事治而民親。歷署
督糧道、鹽法道,擢安徽提學使,赴日本考察學務。三十二年,署布政使,尋護
巡撫。值江、鄂、皖三省軍會操太湖,而適遭國恤,群情忷忷,民一日數驚,
城外炮馬兵又譁變。曾植聞之,登城守御,檄協統余大鴻馳入江防,楚材兵艦
擊毀東門外炮兵壁壘,黃鳳岐奪回菱湖嘴火藥局,一日而亂定。
曾植在皖五年,重治人而尚禮治,政無鉅細,皆以身先。其任學使,廣教育,
設存古學堂。又興實業,創造紙諸廠。會外人要我訂約開銅官山礦,曾植嚴拒之。
未幾,貝子載振出皖境,當道命藩庫支巨款供張,曾植不允,遂與當道忤。宣統
二年,移病歸。遜位詔下,痛哭不能止。丁巳復辟,授學部尚書。事變歸,臥病
海上,壬戌冬,卒,年七十三。著有海日樓文詩集。
論曰:辛壬之際,世變推移,莫之為而為,其中蓋有天焉。潤庠、世續諸人
非濟變才,而鞠躬盡瘁,始終如一,亦為人所難者也。乃宣、曾植皆碩學有遠識,
惓惓不忘,卒憂傷憔悴以死。嗚呼,豈非天哉!卷四百七十二  列傳二百五十九_清史稿原文_國學 史部卷四百七十二  列傳二百五十九_清史稿原文_國學 史部 按:關內本把勞乃宣
傳、沈曾植傳移入下卷,獨為一卷。“論”中“鞠躬盡瘁”以下改為“不忘故君,
靖共爾位,始終如一,亦為人所難者也。烏虖僅矣!”
卷四百七十二  列傳二百五十九_清史稿原文_國學 史部0

猜你喜歡

卷四百七十二  列傳二百五十九_清史稿原文_國學 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