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四十九 列傳二百三十六

○錫良 周馥 陸元鼎 張曾易攵 楊士驤 馮煦
錫良,字清弼,巴岳特氏,蒙古鑲藍旗人。同治十三年進士,用山西知縣,
歷任州縣有惠政。光緒初,晉大旱,錫良歷辦賑務,戶必清查,款必實放,民皆
德之。二十年,山東巡撫李秉衡奏調補沂州知府,擢兗沂曹濟道。抵任,值單縣
大刀會滋事,亟率隊往,張示諭眾,祗擒首要,搜獲盟單,當眾焚之,匪黨感畏,
皆散。調山西冀寧道,晉按察使。調湖南,擢布政使。
二十六年,拳亂召禍,京師危急。錫良以湖廣總督、湖北湖南巡撫會委,統
率鄂、湘軍隊入衛,迎駕山西,立授巡撫。時和議未定,洋兵闌入晉邊。錫良念
兩宮幸陝,和局固應兼顧,而保晉衛秦,亦不容忽。乃通令各軍嚴行防守,別遣
委員出境犒師,相機因應,幸保無事。和約定,晉始弛防。
調湖北巡撫,復開缺。旋授河南河道總督。以事簡,奏請裁歸巡撫兼理,詔
允行。調補河南巡撫,兼管河工。豫省吏治久隳,劾去道府以次數十人,政紀肅
然。泌陽教案事起,立派兵馳捕首犯,被擾難民,無分民教,一律撫恤。調熱河
都統。熱河本就蒙地設治,向沿舊習,不講吏事,尤患多盜。錫良首請改制,設
立求治局,綜理吏治財政;開辦圍場荒地,以興墾務;整飭巡防,專意緝捕,匪
風始戢。又以熱境地廣官少,奏請升朝陽縣為府,並增設阜新、建平、隆化三縣,
熱河自此始有吏治。
二十九年,擢閩浙總督,調署四川。時方議借外款修川路,錫良力主自辦,
集紳會議,奏設專局,招商股,籌公股,復就通省田租歲抽百分之三,名為租股,
數年積至千萬以上,股款之多,為中國自辦鐵路最。三十年,廷議整飭藏事,藏
人疑懼,駐藏幫辦鳳全被戕。錫良飛檄提督馬維騏督兵進剿,並令建昌道趙爾豐
率師繼進,遂克巴塘,仍飭爾豐進討里塘。里屬桑披寺築碉謀抗拒,爾豐以長圍
困守六閱月,斷其汲道,始克攻破。桑寺既平,諸番忄習服。於是自打箭爐以外,
直至察木多、巴里、鄉城、德格等處,均改縣治,擴地至數千餘里;且興墾、開
礦,設學廣教,番人漸知向化矣。
三十三年,調雲貴總督。滇省軍政久廢,器械尤缺,乃創練陸軍,設講武堂,
添購槍炮,舊有防營一律改編,自是滇省始有新軍。滇多煙產,土稅為收入大宗,
錫良毅然奏請禁種,各省煙禁之嚴,唯滇為最。滇南連越,越匪竄入河口,戕官
擾境,立飭出隊分路截剿,數日而定。滇西土司以數十計,日漸恣橫。宣慰使刁
安仁曾游東洋,外人稱以王爵,尤驕妄。聞有改土歸流之議,輒思蠢動。錫良先
派員詢察,曉以利害,並令應襲各土司迅辦承襲,以安其心。刁安仁聞而畏感,
遣其弟至,痛哭自陳改悔,邊境得以無事。
宣統元年,授欽差大臣,調東三省總督。東省自日俄戰罷,俄占北邊,日踞
南境,局勢日危。錫良蒞任,即疏陳:“東三省逼邇京畿,關係大局。遼東租借
之約,十三年即滿期,請朝廷主持,上下一心,以天下全力赴之,以贖回遼東半
島為歸,否則枝枝節節為之,恐其不能及也。”疏入,不省。錫良又以東三省兩
鄰分據,非修大支幹路,不足以貫串脈絡,因擬修錦州至璦琿鐵路。顧須橫貫南
滿、東清,必非日、俄所原,尤非密借強國外款,不能取均勢而策進行。適美國
財團代表遊歷來奉,遂與密訂借款包修草約。三日議定,電奏請旨速正式簽定,
即日、俄再爭,已落後著。乃部議梗緩,復機事不密,事竟報罷。及日俄協約,
東事益急。錫良以救亡興政,均非款莫辦,再請商借二千萬兩,以千萬設銀行;
其餘,半以移民興墾,半以開礦築路。仍不省。錫良慮東省危急情形,朝廷尚未
深悉,乃請入覲面陳。
時醇親王監國攝攻,籌備立憲,廷議方注重集權。錫良先疏請實行憲法,歷
陳:“立憲精神,在貴賤上下胥受治於法律,先革其自私自利之心。若敷衍掊克,
似是而非,財力凋敝,人心渙漓,九年立憲,終恐為波斯之續。”又以近年重臣
親貴出洋考察,徒飾觀聽,見輕外人,疏請停派,並慎選親貴實行留學。再疏諫
中央集權,以為:“朝廷分寄事權於督撫,猶督撫分寄事權於州縣,無州縣即督
撫不能治一省。如必欲以數部臣之心思才力,統治二十二行省,則疆吏鹹為贅旒,
風氣所趨,軍民解體。設有緩急,中央既耳目不及,外省則呼應不靈,為患實大。”
均不報。至是,入都面陳監國,語尤切直,不省如故。告罷,又不允。
其時朝鮮為日並,錫良以事勢益迫,欲固民心,先厚民力,當以防匪為名,
設立清鄉局,籌備預備巡警,部以兵法,實即民兵。奉人慮患思痛,爭先應募,
期年得數萬人,全省皆兵。未幾,防疫事起,疫起俄境,沿東清鐵路,逐處傳染,
未浹旬,蔓延奉、吉、黑三省。俄、日群思干涉,錫良以防疫純屬內政,嚴起防
治,三月而疫絕。十一國醫士來奉考察,開萬國鼠疫研究會於省署,錫良主議,
鹹起頌之。
錫良督東,嚴吏治,肅軍制,清理財政,整頓鹽務,籌辦八旗生計,頗著成
績。唯目睹內憂外患日危一日,顧所以為東邊計者,既多未如志,而朝政日非,
民心日去,又無以挽救,屢稱病乞罷。三年,始允解任調理。
武昌變作,召入覲,廷議本以錫良赴山、陝督師,並請獨領一軍衛京畿。顧
有人惎之,乃改授熱河都統,力疾赴任。遜位詔下,以病勢難支,乞罷,允之。
臥病六年,堅拒醫藥,卒,年六十有六,諡文誠。
錫良性清剛,自官牧令,即挺立無所倚。嫉惡嚴,所蒞止,遇不職官吏,劾
治不少恤;非義之財,一介不取;於權貴尤一無饋遺,故遇事動相牽制雲。
周馥,字玉山,安徽建德人。初侍李鴻章司文牘,累保道員。光緒三年,署
永定河道。初,天津頻患水,馥迭治津沽入海金鐘河、北運筐港減河及通州潮白
河,設文武汛官資防守。並言天津為九河故道,不泄則水患莫瘳,請就上游辟減
河而開屯田,南運下游分水勢。部議格不行。後提督周盛傳開興濟減河,屯田小
站,實本馥議。丁艱,服除,署津海關道。朝鮮初通商,馥與美提督薛裴爾議草
商約保衛之,首稱朝鮮為中國屬邦,固以防侵奪也,而樞府削之。馥私嘆曰:
“分義不著,禍始此矣!”九年,兼署天津兵備道,俄真除津海關道。中法事起,
鴻章命赴海口編民舶立團防。鴻章之督畿輔也,先後垂三十年,創立海軍,自東
三省、山東諸要塞皆屬焉。用西法製造械器,輪電路礦,萬端並舉,尤加意海陸
軍學校。北洋新政,稱盛一時,馥贊畫為多。醇親王校閱海軍,嘉其勞,擢按察
使。再署布政使。築永定河北岸石堤衛京師,盧溝南減水石壩工尤鉅,自是河不
溢。
中日開釁,馥任前敵營務處,跋涉安東、遼陽、摩天嶺之間,調護諸將,收
集散亡,糧以不匱。和議成,乃自免歸。鴻章疏薦之,授四川布政使。至則課吏
績,廣銀幣,積糧儲。慮教案易生釁,撰安輯民教示頒郡縣。未幾,拳亂作,八
國聯兵內犯,鴻章為議和大臣,總督直隸,馥亦調直隸布政使。先隨鴻章入都,
理京畿教案,數月事稍定,始赴保定受布政使印。先是法兵至保定,戕前布政使
廷雍,遂踞司署。及聞馥來,列隊郊迎入署。久之,觀其設施,無間言,乃徐引
去。鴻章卒,遂護直督。
俄擢山東巡撫,詔留議津榆路事。時和議雖成,外國兵壁天津,踞津榆鐵道,
設都統,治民政,屢爭莫能得。至是,馥竟以片言解之。馥撫山東,值河決利津
薄莊,議徙民居,不塞薄莊,俾河流直瀉抵海。沿河設電局,備石工,訖十餘年,
河不為災。德踞膠州灣,築鐵道達省治,因占路側礦山。馥奏開濟南、周村商埠
相箝制,德人意沮,自撤膠濟路兵,還五礦。
馥既膺疆寄,則益欲大有為,凡所以阜民財、瀹民智者,次第興舉,天子嘉
之,擢署兩江總督,移督兩廣。三十三年,請告歸。越十四年,卒,謚愨慎。直
隸、山東、江南士民皆祠祀之。
陸元鼎,字春江,浙江仁和人。同治十三年進士,以知縣即用,分山西,改
江蘇。光緒二年,權知山陽。有奸豪民交通胥役,略人口行鬻,捕輒先遁。元鼎
黎明起,盛儀從謁客,中道折至民家,破門入,縛治其豪,取出所略女婦數十人
各放歸,驩聲雷動。補江寧,以憂歸。服除,坐補原缺,調上海。法蘭西人擊殺
縣人沈兆龍,傷隱不見,法領事不承擊殺。元鼎曰:“時計表墜地,有鋼條內斷
而磁面未損者,與此何以異?”領事語塞。如皋焚教堂,檄元鼎往視,教士聲言
議不諧,當以兵戎見。元鼎曰:“如皋非軍艦所能至也。”不為動。抗議十餘日,
乃定償銀四千,無他求。是時江南北焚教堂十餘所,次第定議,悉視如皋。
移知泰州。城河久淤墊,歲旱,民苦無水。元鼎濬治之,又移徙市廛迫河滸
者,雖巨室無所徇。下河斜豐港故有堤,在泰州境者六十里,入東台境,堤庳,
水至勿能御。元鼎增高至十丈,廣如之,而豐其下以倍。工竟,按察使檄東台治
堤與泰州接,元鼎又助工十有一里,自是兩境無水患。尋調上元,援例以道員候
選。
兩江總督劉坤一疏薦元鼎才任方面,二十一年,授惠潮嘉道,調江蘇糧道,
遷按察使。陛見,溫語移時。論及前歲日本構戰,我軍槍彈多與口徑不合,以故
敗。帝因諭樞臣戒督撫審軍實,且曰:“毋謂語由元鼎,使督撫生芥蒂也。”江
陰焚教堂,縣吏捕首事者上之按察使。上海領事謂逮捕者非首犯,駐京公使言於
總署,令領事往會鞫。元鼎曰:“會鞫有專官,按察使署非會鞫所。”領事言:
“不會鞫,當觀讞也。”元鼎持不可,領事曰:“其如總署指揮何?”元鼎曰:
“慎守國憲。官可辭,法不可撓!”領事怏怏去。樞臣聞而嘉之,曰:“不爾,
又為故事矣。”尋署布政使,護巡撫。
二十九年,遷漕運總督,調湖南巡撫。時方在告,廣西匪起,窺湖南,貴州
匪逼靖州。元鼎力疾赴官,籌邊防,與總督張之洞會奏以堵為防,不如以助剿為
防。於是募勇,令提督劉光才防西路,令衡永道莊賡良入貴州,而道員黃忠浩佐
之。賡良攻下龍貫峒,忠浩亦大敗悍賊於同樂。又令提督張慶雲助擊廣西四十八
峒。亂徐定,朝命雲南布政使劉春霖移湖南,率所部滇軍助湘防。元鼎言滇軍不
可用,已而後營果叛。醴陵會匪謀叛事泄,自承革命,語連日本留學生。元鼎誅
二人,囚一人,他無所株連,人心大定。
徵兵之議起也,元鼎已調撫江蘇。上言:“南人柔脆,其應徵者多市井無藉,
不勝兵。當專選江北淮、徐諸府,不當限區域。”部議格不行。其後逃亡相屬,
如元鼎言。二十九年,京察開缺另簡。明年,召入京,奏對,語及江、浙爭滬杭
鐵道事,元鼎力言士民忠愛無他心,上為動容。命以三品京堂候補,佐辦資政院
事。俄,乞歸。宣統二年,卒於家。
張曾易攵,字小帆,直隸南皮人。同治七年進士,以編修出知湖南永順府。
地屬苗疆,號難治。斥貲募勇戢盜,悉置之法;吏之尤貪污者,彈劾之。徙知廣
東肇慶府,有惠愛,督撫交章論薦。光緒二十年,除福建鹽法道。閩鹽踴貴,私
運蜂起。為嚴立規約,奏免全釐以恤商,而正課亦饒。遷按察使,歲餘,病免。
越三年,再起,召見,奏對稱旨,皇太后獎其明慎,即日授四川按察使,未到官,
遷福建布政使。調廣西,桂故瘠區,又分任庚子賠款,益不支。曾易攵改釐章,
嚴比較,裁冗費,罷不急官吏,用以不絀。
二十九年,拜山西巡撫。日俄釁作,日軍進駐遼南。曾易攵建議:“辟要地
為商埠,別與日本密訂協守同盟之約,聲明不乾內治。所慮者俄為日敗,必將取
償於我;伊犁鄰近藩封,亦漸外鄉,故亟宜籌餉練兵,有備無患;而庫張鐵路可
緩辦以伐其謀。”言頗扼要。馬賊劉天祐等擾後套,曾易攵調集各軍討平之。
三十一年,調撫浙江。時浙西鹽梟煽熾,嘉湖統將吳家玉陰與梟通,都司范
榮華尤不法。曾易攵便道之官,或勸以兵從,曰:“是速之叛也!”遂輕騎逕嘉
郡,召家玉入謁,諭以禍福,家玉不敢動,徐檄他將領其眾,而羈之甬東,僇榮
華等,梟漸斂跡。浙路交涉久未決,草約逾定期,英領事猶堅執之。曾易攵據約
立爭,事乃定。
三十三年,頒下法律大臣沈家本試行訴訟法,曾易攵言:“中國禮教功用遠
在法律上,是以尊親之義,載於禮經。漢儒說論語,亦謂綱常為在所因,此各省
所同,浙不能異者也。浙西梟匪出沒,浙東寇盜潛滋。治亂國用重典,猶懼不勝,
驟改從輕,何以為治?此他省或可行,而浙獨難行者也。”於是逐條駁議之。
是年秋瑾案起。秋瑾者,浙江女生言革命者也,留學日本,歸為紹興大通學
校教師,陰謀亂。曾易攵遣兵至校捕之,得其左驗,論重辟,黨人大譁。調撫
江蘇,俄調山西,稱疾歸。家居十四年,卒,年七十九。
楊士驤,字蓮府,安徽泗州人。光緒十二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保道
員,補直隸通永道,擢按察使,遷江西布政使,復調直隸。三十一年,署山東巡
撫。河貫東省千餘里,淤高而堤薄,歲漫決為巨害。士驤以為河所以歲決者,河
工員吏利興修,又因以遷擢也。乃定章程:歲安瀾,官奏敘,弁兵支款如例;河
決,官嚴參,不得留工效力,弁兵依律論斬。身巡河堤,厲賞罰,自是數年,山
東無河患。曹州多盜,行清鄉法,嚴督捕。德兵違約,屯膠、高,久不撤。數月
盜少戢,會各國撤京、津兵,士驤與德官議,遂盡撤駐路德兵。
三十三年,代袁世凱為直隸總督。世凱為政,首練軍籌款,尤多興革,務樹
威信,北洋大臣遂為中外所屬目。士驤承其後,一切奉行罔有違,財政日竭,難
乎為繼,而周旋因應,常若有餘,時頗稱之。明年,入覲。時議修永定河,士驤
閱河工,疏言:“全河受病,一由下口高仰,宣洩不暢;一由減壩失修,分消無
路。”盧溝橋以下舊有減壩,年久淤閉,宜折修,並挑減河,因請撥帑四十六萬
餘兩。詔下部議。
宣統元年,德宗梓宮奉移西陵,詔所需不得攤派民間。士驤慨然思革百年之
弊,疏曰:“國初因明季加派紛繁,民生彫敝,屢降旨申禁科累。近畿繁劇,供
億多,不能盡革,故田賦較各省輕,而歲出差徭逾於糧銀之數。新政迭興,學堂、
巡警諸費,無不取給於民,輸納之艱,日以加甚。擬官紳合查常年應官差徭,實
系公用者,酌定數目,折交州縣自辦,不得濫派折錢;胥役書差,官給津貼。庶
積弊一清,上下交益。”疏入,優詔答之。五月,卒,贈太子少保,諡文敬。
士驤少孤露,起家幕僚,至於專閫,與人無迕,眾皆稱其通敏雲。
馮煦,字夢華,江蘇金壇人。光緒十二年一甲三名進士,授編修。疊上疏代
奏,請圖自強,敦大本,行實政,德宗嘉納。典湖南鄉試,稱得士。二十一年,
以京察一等授安徽鳳陽知府。鳳屬連年水澇,煦單騎按部,逐一履勘,以被災之
重輕,定給賑之多寡,人霑實惠。並屢平反疑獄。總督劉坤一以心存利濟、政切
先勞疏保,兩攝鳳潁六泗道。二十七年,遷山西按察使,調四川。廣安州有聚眾
謀毀學堂者,獲四人,擬照土匪例zheng6*法。煦白大府,請按而後誅,以去就爭,至
免冠抵幾,不得請不止。旋署布政使,復調安徽,兼署提學使。
三十三年,擢巡撫。時國是日非,海內外黨人昌言革命。巡撫恩銘被刺,眾
情惶惑。煦繼任,處以鎮靜,治其獄,不株連一人,主散脅從,示寬大,人心始
安。復疏言:“今者黨禍已亟,民生不聊。中外大臣不思引咎自責,合力圖強,
乃粉飾因循,苟安旦夕,貽誤將來,大局阽危,日甚一日。挽救之方,唯以覈名
實、明賞罰為第一義,而其要則在‘民為邦本’一言。有尊主庇民之臣,用之勿
疑;有誤國殃民之臣,刑之毋赦。政府能使天下自治,則天下莫能亂;政府能使
天下舉安,則天下莫能危。根本大計,實系於此。”疏入,大臣權幸多忌嫉之。
明年,遂罷。
宣統二年,江、皖大水,復起為查賑大臣,出入災區,規定辦法,施及豫東,
未一年,凡賑三十九州縣,放款至三百餘萬。後復立義賑會。連年水旱,兼有兵
災,遠而推至京、直、魯、豫、湘、浙,無歲不災,無災不賑,蓋自蒞官訖致仕,
逮於耄老,與荒政相終始,眾稱善人。聞國變,痛哭失聲。越十有五年,卒,年
八十五。
煦居官廉而好施。平素講學,以有恥為的,重躬行實踐。文章爾雅,晚境至
鬻文自給雲。
論曰:光緒初,督撫權重,及其末年,中央集權,復多設法令以牽制之,吏
治不可言矣。錫良強直負重,安內攘外,頗有建樹。馥諳練,士驤通敏,元鼎辦
交涉,曾易攵論法律,並能持正。煦善治賑,與荒政相終始。“民為邦本”,善
哉言乎!錫良初疏諫集權,樞廷轉相箝制。及事變起,大勢所趨,皆一如所言,
世尤服其先見雲。
卷四百四十九  列傳二百三十六_清史稿原文_國學 史部0

猜你喜歡

卷四百四十九  列傳二百三十六_清史稿原文_國學 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