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八 志六十三

◎禮七(嘉禮一)
登極儀授受儀太后垂簾儀親政儀大朝儀常朝儀(御門聽政附)
太上皇帝三大節朝賀儀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三大節朝賀儀
大宴儀上尊號徽號儀(尊封太妃太嬪儀附)冊立中宮儀(冊紀嬪儀附)
冊皇太子儀(太子千秋節附)冊諸王儀(冊公主附)
二曰嘉禮。屬於天子者,曰朝會、燕饗、冊命、經筵諸典。行於庶人者,曰
鄉飲酒禮。而婚嫁之禮,則上與下同也。周官“以嘉禮親萬民”,體國經野,罔
不繇此。茲舉其大者,附以儀之同者,著於篇。
登極儀清初太祖創業,建元天命,正月朔即位,貝勒、群臣集殿前,按翼序
立。皇帝御殿,皆跪。八大臣出班,跪進上尊號表,侍臣受,跪御前宣讀。帝降
座,焚香告天,率貝勒、群臣行禮,三跪九叩,畢,復座,貝勒等各率旗屬慶賀。
太宗踐阼亦如之。
天聰十年,改元崇德,建國號曰大清。前期誓戒三日,築壇,備鹵簿。屆日,
帝率群臣詣天壇祗告。禮成,奉御寶官先行,帝自中階登壇升座,貝勒等三跪九
叩。畢,眾跪,貝勒分左右列。奉寶官跪獻,帝受寶,轉授內院官,群臣行禮如
初。畢,皆跪,宣讀官奉滿、蒙、漢三體表文立壇東,以次畢讀,群臣行禮訖,
復位,奏樂,駕還宮。翼日帝御殿,群臣表賀,三跪九叩,次執事官行禮如前儀。
於是賜宴,頒赦詔。八年,世祖嗣服,遣官告壇、廟如初禮,唯不設鹵簿,不作
樂,不賜宴。
順治元年十月朔,定鼎燕京,先期太常官除壇壝,司禮監設座案。屆日,遣
官告廟、社,備大駕鹵簿,帝御祭服,出大清門,詣南郊,告天地。禮成,導入
天壇東幄次易禮服。御座,群臣跪,禮部尚書引大學士一人升自東階,正中北面
跪,學士一人自案上奉寶授大學士,祗受,致辭云:“皇帝君臨萬國,諸王文武
群臣不勝歡忭。”訖,轉授學士,學士跪受,陳於案,復位。群臣禮畢,駕還宮。
鴻臚寺官設御案皇極門中,檐東設表案,王、貝勒等序立內金水橋北,文武官序
立橋南,俱東西鄉。樂作,帝御座則止。鳴鞭。執事官階上行禮畢,就位。王率
群臣進表,行禮畢,鳴鞭,駕還宮。越九日甲子,頒詔如制。
聖祖纘業,分遣官祭告天地、宗社,帝衰服詣几筵行三跪九叩禮,祗告受命。
御側殿易禮服,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兩宮,各行三跪九叩禮。遂乘輿出乾清門,
御中和殿,內大臣等執事官行禮。復御太和殿,王公百官上表行禮如儀。不宣讀,
不作樂,不設宴。王公入,賜茶畢,還宮。反喪服,就苫次,頒詔。世宗承大統,
一如前儀,惟罷賜茶。高宗以後,儲宮嗣立者並同。
授受儀古內禪儀。初高宗享國日久,嘗諭年至八十六歲即歸政。逮乾隆六十
年,詔曰:“自古帝王內禪,非其時怠荒,即其時多故,倉猝授受,禮無可采。
今國家全盛,其詳議典禮以聞。”於是諏吉定儲位,以明年為嗣皇帝元年。禮臣
上儀注。先期遣官祭告廟、社,屆日所司設御座太和殿。左右幾二,正中寶案,
稍南東西肆;東楹詔案,西楹表案,南北肆;黃案居丹陛中。檻內敷嗣皇帝拜褥。
殿前陳鹵簿,門外步輦。午門外五輅、馴象、仗馬、黃蓋、雲盤,檐下設中和韶
樂,門外丹陛大樂。內閣學士奉傳位詔陳東案,禮部官陳賀表西案,大學士等詣
乾清門請寶陳左幾,大學士二人分立兩檐下,王公百官序立。朝鮮、安南、暹羅、
廓爾喀使臣列班末。欽天監官詣乾清門報時,嗣皇帝朝服出毓慶宮,時後扈內大
臣二人率侍衛二十人集乾清門外,導引禮部長官二人立門階下,前引大臣十人立
殿後階下。太上皇帝禮服乘輿出,嗣皇帝從諸臣前引後扈。午門鳴鐘鼓,至殿後
降輿。太上皇帝御中和殿升座,嗣皇帝殿內西鄉立,鴻臚寺官引執事大臣按班,
不贊,行九叩禮。侍班者趨出,就外朝位,中和韶樂作,奏元平章。太上皇帝御
太和殿,嗣皇帝侍立如初。樂止,階下鳴鞭三,丹陛大樂作,奏慶平章。嗣皇帝
詣拜位立,王公立丹陛上,百官及陪臣立丹墀下,鳴贊官贊“跪”,嗣皇帝率群
臣跪。贊“宣表”,宣表官入,奉表至檐下正中跪,大學士二人左右跪,展表,
樂止。宣訖,還奉原案,退。贊“興”,嗣皇帝退立左旁,西鄉,大學士二人導
近御前跪。左大學士請寶,跪奉太上皇帝,太上皇帝親授嗣皇帝,嗣皇帝跪受,
右大學士跪接,陳右幾。嗣皇帝詣拜位,樂作,贊“跪,叩,興”,率群臣行九
叩禮。贊“退”,樂止,禮成。鳴鞭如初。中和韶樂作,奏和平章。太上皇帝還
宮。內監豫設樂懸,太上皇帝御內殿,公主,福晉,暨皇孫、皇曾元孫未錫爵者,
行禮慶賀。
嗣皇帝易禮服,祗俟保和殿暖閣,內閣學士豫奉傳位詔及御寶陳太和殿中案,
禮部官奉登極賀表陳東案,扈引者集保和殿外。欽天監報時,嗣皇帝御中和殿,
執事者按班行禮,不贊。禮畢,嗣皇帝御太和殿登極。作樂,止樂,宣表,行禮,
悉準前式。禮畢,退,復位。大學士進,奉詔,出中門,授禮部尚書。尚書跪受,
興,奉置黃案,行三叩禮。復奉詔陳雲盤,儀制司一人跪受,興,自中道出。禮
成,俱退,嗣皇帝還宮。大學士等詣乾清門送寶,禮部恭鐫詔書頒行。
垂簾儀鹹豐十一年,文宗崩,穆宗幼沖嗣位。御史董元醇奏請皇太后暫權朝
政,稱旨,命王大臣等議垂簾儀制。議上,懿旨猶謂“垂簾非所樂為,唯以時事
多艱,王大臣等不能無所稟承,姑允所請”雲。於是仲冬月朔,帝奉兩宮皇太后
御養心殿聽政,王公大臣集殿門外,行禮如儀。凡召見內外臣工,兩宮皇太后、
皇帝同御養心殿,太后前垂簾。或召某臣進見,議政王、御前大臣番頒之。引見
外官,則御養心殿前殿,議政王、御前大臣率侍衛等按班分立,太后前垂簾設案,
進各員銜名,豫擬諭旨,分別錄注。皇帝前設案,各長官依例進綠頭簽,議政王
等奉陳案上,引見如常儀。皇太后簡單內某名鈐印,已,授王大臣傳旨。其臣工
請安摺,並具三分以進。各省、各路軍事摺報,凡應降諭旨者,議政王等請旨繕
擬後,次日呈閱頒行。唯撰擬文句,仍本帝意,宣示臣工,宜書曰“朕”。
同治十三年,德宗入繼文宗,王公大臣復請兩宮皇太后垂簾,悉準同治初成
式。光緒六年,慈安皇太后薨,慈禧皇太后始專垂簾,制十三年歸政,德宗以時
艱尚棘,凡召見、引見,仍升座訓政,設紗屏以障焉。
親政儀同治十二年正月,兩宮皇太后歸政,穆宗行親政典禮,先期遣告天、
地、廟、社,屆日陳皇太后儀駕、皇帝法駕鹵簿,設表案慈寧宮門,檻內敷皇帝
拜褥,太和殿內東旁設詔案,東次表案,丹陛中案各一。午門外設龍亭、香亭,
內閣學士奉皇帝慶賀表文納諸櫝,捧出。大學士從至永康左門外,大學士接櫝,
至慈寧門,升東階,陳案上,退。內侍舉案入,庋慈寧宮寶座東,內閣學士奉詔
陳殿中黃案,禮部官奉王公百官賀表陳東次黃案。凡將軍、提、鎮賀表置龍亭內。
鴻臚寺官引和碩親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暨蒙古王公等集隆宗門外,不入八分公
以下二品大臣以上集長信門外,三品以下集午門外。欽天監報時,帝御禮服乘輿
出隆宗門,至永康左門外降,王以下隨行,至慈寧門,帝升東階,及門左,西鄉
立。日講官四人在西階,東鄉立。前引大臣率侍衛在儀駕末,分左右立。皇太后
出御慈寧宮,中和樂作,奏豫平章,升座,樂止。帝就拜位,丹陛樂作,奏益平
章。王公大臣侍衛等循次鄉上立,贊“拜跪”,帝率群臣三跪九拜。時西楹下置
御史二,鳴贊官二。儀駕末及午門外御史、禮部官、鳴贊官各二,藉以侍儀。永
康左門及諸門內外並置鳴贊官,接續外傳。午門外各官隨同行禮,鳴贊官贊“禮
成”,帝復位。王大臣各復位立,皇太后還宮,禮部尚書奏“禮成”,然後帝還
宮。俄復出御中和殿,執事官行禮畢,趨出就外朝立,帝御太和殿,樂作,升座,
樂止,鳴鞭三,王公百官行禮。其宣表、頒詔並如前制。光緒十三年德宗親政仿
此。
大朝儀天命元年,始行元旦慶賀,制朝儀。天聰六年,行新定朝儀,此班朝
所繇始,崇德改元,定元旦進表箋及聖節慶賀儀。順治八年,定元旦、冬至、萬
壽聖節為三大節。康熙八年,定正朝會樂章,三大節並設。大朝行禮致慶,王以
下各官、外藩王子、使臣鹹列班次,所司陳鹵簿、樂懸如制。太和殿東具黃案。
質明,王、貝勒、貝子集太和門,不入八分公以下官集午門外。禮部奉表置亭內,
校尉舁行至午門外陳兩旁,奉表入太和殿列案上。鴻臚卿引王、貝勒等立丹陛。
鳴贊官引群臣暨進表官入兩掖門,序立丹墀。朝鮮、蒙古諸臣自西掖門入,立西
班末。糾儀御史立西檐下東鄉者二人,丹陛、丹墀東西相鄉者各四人,東西班末
八人,鳴贊官立殿檐者四人,陛、墀皆如之。丹陛南階san6*級,鑾儀衛官六人司鳴
鞭。欽天監報時,皇帝出御中和殿,執事官行禮畢,趨外朝視事。駕出,前導、
後扈如儀。午門鳴鐘鼓,中和樂作,御太和殿,樂止。內大臣分立前後,侍衛又
次其後護守之。起居注官四人立西旁金柱後,大學士,學士,講、讀學士,正、
少詹事立東檐下。御史、副僉都御史立西檐下,鑾儀衛官贊“鳴鞭”,鳴贊官贊
“排班”,王公百官就拜位立跪。宣表官奉表出,至殿下正中北鄉跪,大學士二
人展表,宣表官宣訖,置原案,丹陛樂作,群臣皆三跪九叩。退,就立原次。鴻
臚寺官引朝鮮等使臣,理藩院官引蒙古使臣就拜次,三跪九叩,丹陛樂作,禮畢,
樂止,退立如初。賜坐,群臣暨外臣皆就立處一跪三叩,序坐。賜茶畢,復鳴鞭
三,中和樂作,駕還宮。樂止,群臣退。
初制,外官元日朝覲,集保和殿前行禮,康熙二十六年後罷。乾隆六年,定
行在聖節朝賀行禮。二十四年,定大朝百官班次,設立紅漆木牌。五十四年,增
置都察院長官二人,科、道三十六人,分立品級山旁整朝序。又高宗初年,文三
品、武二品以上賜茶,餘惟記注官、外國使臣與焉。嘉慶二年罷賜茶。令甲,元
旦、萬壽節午時設宴,冬至節次日受賀。萬壽節先謁太廟,次詣皇太后宮行禮,
畢,受賀。直省文武官值三大節,俱設香案,朝服望闕行禮,滿、蒙、漢軍分兩
翼,漢官分文東武西。
常朝儀太祖丙辰建元後,益勤國政,五日一視朝,焚香告天,宣讀古來嘉言
懿行及成敗興廢所由,訓誡臣民,然未垂為定製也。崇德初,始定儀注,設大駕
鹵簿,王以下各官朝服,俟帝出宮,樂作。御殿,升座,樂止。賜坐,諸臣各依
班次,一叩就座。部、院官出班奏事畢,駕還宮。順治九年,給事中魏象樞言:
“故事有朔、望朝,有早朝、晚朝、內朝、外朝,今縱不能如往制,請一月三朝,
以副厲精圖治至意。”楊簧亦言:“舊例百官每月十一朝,似太繁數,今每日入
朝奏事,較十一朝不為少,應定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日行朝參禮。”自是遂
定逢五視朝制。尋定見朝、辭朝、謝恩各官,俱常朝日行禮。帝御太和殿,引見
畢,賜坐賜茶,悉準常儀。如是日不御殿,各官行禮午門外。外藩來朝暨貢使,
亦常朝日行禮,如速返,則不拘朝期,即赴午門行禮,外官應速赴任者亦然。
又定常朝御殿,王公入殿中旁坐如次。康熙八年,定公、侯、伯以下各官為
六班,按次列坐,後復改為九班。九年,諭都察院糾察王大臣失儀。二十年,置
常朝糾儀御史及司員。雍正二年,遣侍衛四人監察朝班,定視朝日天未明,鴻臚
寺官二人引左右翼官入西掖門依班坐。鼓嚴,起立聽贊,自仗南引進,整齊班列,
行禮如儀。乾隆初,敕大小各官依內廷官例,黎明坐班。十六年,諭部院大臣董
率庶僚,常朝按期赴班,毋曠闕。
光緒九年,更定朝制,凡新除授各官,鴻臚寺列銜名交內閣,屆日禮部尚書、
鴻臚卿請駕御殿,導各官謝恩行禮,王公百官侍鹵簿後。不御殿,文武官則坐班
午門外。其時刻,春冬以辰正,夏秋以卯正,遇雨雪及國忌則免。坐班日,鴻臚
寺官按翼定位,王公集太和門外,東西各二班,百官集午門外,東西各九班,糾
儀御史吏、禮司員各四人,分列班首末,並西面北上。屆時吏、禮司員受職名,
糾儀官環班稽察,復位坐。有間,以次出。
御門聽政儀,清初定製,每日聽政,必御正門,九卿科道齊集啟奏,率以為
常。雍正初,始定御門典禮,凡部院所進本有未經奉旨者,摺本下內閣,積若干,
傳旨某日御門辦事。是日,乾清門正中設御榻、黼扆、本案一。黎明,部院奏事
大臣暨陪奏官屬畢集庭內。帝升座,侍衛左右立,記注官升西階,部院官升東階,
各就列跪,尚書前,侍郎後,陪奏官又後。尚書一人奉本匣折旋而進,詣本案前,
跪陳於案,興,少退,趨東楹,轉入班首。跪,口奏某事,畢,興,少退,率屬
循階左降。其奏事次序,戶、禮、兵、工四部輪班首上,三法司直第三班,吏部
直第六班,宗人府則列部院前,翰詹科道及九卿會奏則居部院後,各依班進奏如
初。至吏部奏事,兼帶領各部番直司員八人,引見畢,始退。內閣侍讀學士二人
升東階,詣案前跪,舉本匣,興,退。翰詹科道暨侍衛俱退。時欽派讀本滿學士
一人,奉摺本匣升東階,折旋而退,大學士從,依班次跪。記注官少進東鄉立,
奉匣學士詣案前跪啟匣,取摺本依次啟奏,帝降旨宣答。大學士等承旨訖,興,
自東階降,記注官自西階降。駕還宮。奏事時,令翰林官記注,自順治二年始。
先是奏事春夏以卯正,秋冬以辰初。康熙二十一年,命展御門晷刻,春夏改
辰初,秋冬辰正。越二年,御史衛執蒲請以五日或二三日為期,聖祖諭:“政治
務在精勤,始終不宜有間。”二十五年,置科道各二人侍班,列起居注官上。二
十七年,省起居注官,其侍班翰林,令啟奏摺本時即退。雍正初,復設起居注官,
增二人。又令編檢四人侍班,列科道上。乾隆二年,命修撰、編、檢依科道例,
懸數珠,肅朝儀。嘉慶十八年,諭宣本承旨時,御前大臣及侍衛毋退,著為令。
太上皇帝三大節朝賀儀嘉慶元年,高宗傳位仁宗,尊為太上皇帝,定朝賀儀。
屆日陳法駕、鹵簿、樂懸如授受儀,太和殿設三案,表亭舁至午門,慶賀表文陳
東案,筆硯陳西案。質明,王公百官朝服,外國使臣服本國服,集闕下。皇帝禮
服,俟保和殿暖閣。太上皇帝乘輿出,至太和殿北階降,中和韶樂作,奏元平章,
御殿升座,樂止。帝殿內西鄉立,鳴鞭三,贊“排班”,丹陛大樂作,奏慶平章。
帝就拜位,北鄉,時鴻臚官分引群臣暨外使肅班立,贊“進”,贊“跪,叩,興”。
帝率群臣行三跪九叩禮。畢,帝旋位立,眾退,復班次,樂止。鳴鞭,中和韶樂
作,奏和平章。太上皇帝還宮,樂止。帝御殿,群臣進表行禮如儀。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三大節朝賀儀順治八年,定元旦慈寧宮階下設皇太
後儀杖、樂器,皇太后御宮,樂作。升座,樂止。帝率內大臣、侍衛詣宮行三跪
九叩禮。畢,公主、福晉以下,都統、子、尚書命婦以上,行六肅三跪三叩禮。
作樂如初,大設筵宴。冬至、聖壽節同,唯冬至罷宴。康熙八年,定元日太皇太
後、皇太后儀駕、中和韶樂、丹陛大樂全設。帝率王公大臣、侍衛暨都統、子、
尚書以上官,先朝太皇太后宮,次詣皇太后宮,行禮如儀。畢,皇后率公主、福
晉、命婦行禮亦如之。二十一年,諭京、外進表官集午門外行禮。尋置糾儀御史,
分列宮門外、午門外儀駕末,嚴監視。
乾隆十二年,定慶賀皇太后許二品命婦入班,尋諭世爵朝賀增入男爵。嘉慶
二十五年,諭值皇太后三大節,將軍、督、撫、提、鎮具表慶賀,罷遞黃摺祝文。
道光元年元旦,大學士先進皇帝慶賀表文,帝始率群臣詣宮行禮。同治元年,皇
太后、皇帝同御慈寧宮受賀,明年,改御養心殿。王、公、二品以上官,集慈寧
門外,三品以下集午門外,朝鮮使臣列西班末,按班行禮,不贊。冬至、聖壽節
同。唯遇大慶年,俟皇太后升殿後,增用宣表例。光緒二年,皇太后聖壽,皇帝
親進表文,餘儀同。
皇后向無受群臣賀儀,順治間,定元旦慶賀,儀仗全設。皇后詣皇太后宮行
禮畢,還宮,自公主及命婦俱詣皇后宮朝賀。冬至、千秋節同。康熙時,定皇后
先詣太皇太后宮,次皇太后宮行禮,還宮升座,自公主迄鎮國將軍夫人,公、侯
迄尚書命婦,鹹朝服行禮。雍正六年,始令皇后千秋節王公百官鹹蟒袍補服,後
準此行。攝六宮事皇貴妃千秋節,儀同皇后。
大宴儀凡國家例宴,禮部主辦,光祿寺供置,精膳司部署之。建元定鼎宴,
崇德初,太宗改元建號,設宴篤恭殿。順治元年,定鼎燕京,設筵宴、設寶座皇
極門正中,帝升座,賜百官坐,賜茶、進酒,俱一跪一叩。宴畢謝恩如初禮。是
日賜宴,有內監數輩先行拜舞,諭:“朝賀大典,內監不得沿明制入班行禮。”
裁抑宦官自此舉始。
元日宴,崇德初,定製,設宴崇政殿,王、貝勒、貝子、公等各進筵食牲酒,
外藩王、貝勒亦如之。順治十年,令親王、世子、郡王暨外藩王、貝勒各進牲酒,
不足,光祿寺益之,御筵則尚膳監供備。康熙十三年罷,越數歲復故。二十三年,
改燔炙為餚羹,去銀器,王以下進餚羹筵席有差。
雍正四年,定元旦宴儀,是日巳刻,內外王、公、台吉等朝服集太和門,文
武各官集午門。設御筵寶座前,內大臣、內務府大臣、禮部、理藩院長官視設席。
丹陛上張黃幔,陳金器其下,鹵簿後張青幔,設諸席。鴻臚寺官引百官入,理藩
院官引外藩王公入。帝御太和殿,升座,中和韶樂作,王大臣就殿內,文三品、
武二品以上官就丹陛上,餘就青幔下,俱一叩,坐。賜茶,丹陛大樂作,王以下
就坐次跪,復一叩。帝飲茶畢,侍衛授王大臣茶,光祿官授群臣茶,復就坐次一
叩。飲畢,又一叩,樂止。展席冪,掌儀司官分執壺、爵、金卮,大樂作,群臣
起。掌儀司官舉壺實酒於爵,進爵大臣趨跪,則皆跪。掌儀司官授大臣爵,大臣
升自中陛,至御前跪進酒。興,自右陛降,復位,一叩,群臣皆叩。大臣興,復
自右陛升,跪受爵,復位,跪。掌儀司官受虛爵退,舉卮實酒,承旨賜進爵大臣
酒。王以下起立,掌儀司官立授卮,大臣跪受爵,一叩,飲畢,俟受爵者退,復
一叩,興,就坐位,群臣皆坐。樂止,帝進饌。中和清樂作,分給各筵食品,酒
各一卮,如授茶儀。樂止,蒙古樂歌進。畢,滿舞大臣進,滿舞上壽。對舞更進,
樂歌和之。瓦爾喀氏舞起,蒙古樂歌和之,隊舞更進。每退俱一叩。雜戲畢陳。
訖,群臣三叩。大樂作,鳴鞭,韶樂作,駕還宮。
冬至宴,順治間制定如元旦儀,後往往停罷。元會宴,凡元正朝會,歲有常
經,遇萬壽正慶,或十年國慶,特行宴禮。乾隆三十五年、五十五年,聖制元會
作歌,宴儀如前。惟行酒後,慶隆舞進,司章歌作,司舞飾面具,乘禺馬,進揚
烈舞。司弦箏阮節抃者,以次奏技。喜起舞,大臣入,行三叩禮,循歌聲按隊起
舞,歌闋,笳吹進,番部合奏進,內府官引朝鮮俳,回部、金川番童陳百戲,為
稍異耳。
千秋宴,為康熙五十二年創典,設暢春園。凡直省現官、致仕漢員暨士庶等,
年六十五以上至九十者鹹與。遣子孫、宗室執爵授飲,分給食品,諭毋起立,以
示優崇。乾隆五十年,設宴乾清宮,自王、公訖內、外文、武大臣暨致仕大臣、
官員、紳士、兵卒、耆農、工商與夫外藩王、公、台吉,回部、番部土官、土舍,
朝鮮陪臣,齒逾六十者,凡三千餘人。其大臣七十以上,餘九十以上者,子孫得
扶掖入宴。年最高者,如百五歲司業銜郭鍾岳等,得隨一品大臣同趨黼座,親與
賜觴。宴罷,頒賞珍物有差。嘉慶初元再舉,設宴皇極殿,與宴者三千五十六人,
邀賞者五千人。上自榑槐,下逮袀襏,以至蒙、回、番部、朝鮮、安南、
暹羅、廓爾喀陪價,略其年甲,鹹集丹墀,誠盛典也。
大婚宴,順治八年,大婚禮成,設宴如元旦儀。並進皇太后筵席牲酒,嗣後
仿此。
耕耤宴,順治十一年舉行,命曰“勞酒”。
凱旋宴,自崇德七年始。順治十三年定製,凡凱旋陛見獲賜宴。乾隆中,定
金川,宴瀛台;定回部,宴豐澤園;及平兩金川,錫宴紫光閣。其時所俘番童有
習鍋莊及甲斯魯者,番神儺戲,亦命陳宴次,後以為常。道光八年,回疆奠定,
錫宴正大光明殿,是日大將奉觴上壽,帝親賜酒,命侍衛頒從征大臣酒,餘如常
儀。
宗室宴,乾隆十一年,設宴瀛台,賜宗室王公,遵旨長幼列坐,行家人禮,
並引至淑清院流杯亭遊覽,賜酒果。四十八年,設宴乾清宮,命皇子、王、公等
暨三、四品頂戴宗室千三百有八人入宴。其因事未與宴者鹹與賞,都凡二千人。
嘉慶九年,設筵惇敘殿,略同瀛台宴。
外藩宴,歲除日設保和殿,賜蒙古王、公等,凡就位、進茶、饌爵、行酒、
樂舞、謝恩,並如元會儀。其來朝進貢,送親入覲,或御賜恩宴,或宴禮部,取
旨供備。至諸國朝貢,如朝鮮、安南、琉球、荷蘭遣使來京,亦有例宴。乾隆間,
緬甸使臣陪宴萬樹園,以其國樂器五種合奏。厥後凡遇筵宴,備陳準部、回部、
安南、緬甸、廓爾喀樂。
又順治中,定製鄉試宴順天府,會試及進士傳臚宴禮部。餘如臨雍、經筵、
修書、初舉日講、臨幸翰林院、繕寫神牌,亦賜宴如例。衍聖公、正一真人來朝,
纂實錄、會典皆於禮部設宴雲。
上尊號徽號儀清初太祖、太宗建元,群臣皆上尊號,其禮即登極儀也。康熙
中,臣民合辭擬上尊號。至六旬聖壽,復籥請。聖祖諭言無裨治道,皆不允行。
迄高宗敉定邊陲,王大臣猶以上尊號請,亦未俞納。惟新君踐阼,奉母后為皇太
後、皇太后為太皇太后,則上尊號。國家行大慶,則上徽號,或二字、或四字,
遞進以致推崇。
順治八年,上孝莊皇后尊號,其徽號曰“昭聖慈壽”。先期祭告,帝躬上奏
書。屆期太和殿陳皇帝法駕,慈寧宮陳皇太后儀駕,供設鹹備。王公集太和門,
大臣集右翼門,各官集午門,分翼立。帝升殿,中和韶樂作,奏海上蟠桃章,帝
閱冊、寶畢,執事官分置亭內,鑾儀校舁行,前冊亭,後寶亭。帝率群臣從駕至
慈寧門,入宮立陛東,禮部侍郎、內閣學士奉冊、寶入,大學士奉宣讀冊、寶文
入,侍立左旁,帝就拜位,王公百官依班位序立。皇太后御宮,中和韶樂作,奏
豫平章,升座,樂止。贊“跪”,帝率群臣跪。奏“進冊”,大學士右旁跪進,
興,退,帝受冊,恭獻,大學士左旁跪接,興,陳中案。奏“進寶”,如前儀。
贊“宣冊”,宣冊官至案前北面跪,啟函宣讀訖,仍納之,興,退。贊“宣寶”
同,仍置原案。女官四人舉案陳宮階上。丹陛大樂作,奏益平章,帝率群臣三跪
九叩。午門外各官承傳隨班行禮。禮成,皇太后起座,中和韶樂作,奏履平章,
還宮。皇后率六宮、公主以下詣宮慶賀。翼日,帝御太和殿,王公百官上表慶賀,
頒詔如制。是歲大婚禮成,加上徽號禮亦如之。
康熙初元,加上徽號,時以諒陰,不奏書,不行禮,不朝賀。凡大婚、親政、
冊立皇后、武功告成、皇太后大慶、上徽號並如常儀。
乾隆四十一年,金川平,上徽號,皇太后諭帝春秋高,不宜過勞,令豫陳冊
寶,至時行禮,罷宣讀表文,後仿此。
道光九年,平回疆,上皇太后徽號,緬甸國王遣使進金葉賀表,緬王進表自
此始。
尊封太妃進冊寶如前儀,唯內監舉案陳太妃座前,帝行禮,太妃起避立座旁。
次日御殿受賀同。若遣官將事,禮部尚書朝服詣內閣,冊寶舁出,偕大學士送之,
至宮門外,內監入獻太妃、太嬪,受訖,禮成。冊寶初制用金,康、乾時兼用嘉
玉,道光後專以玉為之。凡尊封皇貴妃、貴太嬪,並用冊寶,太妃用冊印,太嬪
用冊。
冊立中宮儀崇德初元,孝端文皇后以嫡妃正位中宮,始行冊立禮。是日設黃
幄清寧宮前,幄內陳黃案,其東冊寶案。王公百官集崇政殿,皇帝御殿閱冊寶。
正、副使二人持節,執事官舉冊寶至黃幄前,皇后出迎。使者奉冊寶陳案上,西
鄉立,宣讀冊文,具滿、蒙、漢三體,以次授右女官,女官跪接獻皇后,後以次
跪受,轉授左女官,亦跪接,陳黃案。次宣寶、受寶亦如之。使者出,復命,皇
後率公主、福晉、命婦至崇政殿御前六肅三跪三叩。畢,還宮升座,妃率公主等
行禮,王公百官上表慶賀,賜宴如常儀。
康熙十六年,冊立孝昭仁皇后,前期補行納采、大徵如大婚禮。親詣奉先殿
告祭,天地、太廟後殿則遣官祭告。至日設節案太和殿中,東西肆;左右各設案
一,南北肆。帝御殿閱冊寶,王公百官序立,正、副使立丹陛上,北鄉,宣制官
立殿中門左。宣制曰:“某年月日,冊立妃某氏為皇后,命卿等持節行禮。”於
是正、副使持節前行,校尉舁冊寶亭出協和門,至景運門,以冊寶節授內監,奉
至宮門,皇后迎受。行禮畢,內監出,還節使者,使者復命,帝率群臣詣太皇太
後、皇太后宮行禮。翼日,皇后禮服詣兩宮及帝座前行禮。
乾隆二年,冊立孝賢純皇后,如常儀。命頒詔,著為家法。
嘉慶元年,立孝淑睿皇后,冊命日,會太上皇帝千秋宴訖還宮,帝、後詣前
行禮。帝御殿,正、副使持節,禮成,先詣太上皇宮門前復命,餘如常儀。
冊封妃、嬪,亦自崇德初元始,四妃同日受封,屆時命使持節冊封如禮。妃
等率公主、福晉、命婦詣帝前六肅三跪三叩,後前亦如之,妃前則行四肅二跪二
叩,妃等相對各二肅一跪一叩。康熙時,貴妃、七嬪與中宮同日封,諸嬪有冊無
寶。乾隆十三年,定皇妃攝六宮事,體制宜崇,祭告如冊中宮儀。次日朝皇太后,
拜跪甬路左旁。道光三年,諭嗣後封嬪罷祭告,即與妃同日受封亦然,著為令。
冊立皇太子儀康熙十四年,立嫡子允礽為皇太子,先期祭告,玉帛香版,
皆皇帝躬視。屆日御殿傳制,與冊立中宮同。正使授冊,副使授寶。行禮畢,正、
副使復命。帝率皇太子祭告奉先殿,皇太子拜褥敷檻外,並詣帝、後宮行禮。翼
日,帝御殿受賀、頒詔如常儀。王公進箋皇太子前致慶,皇太子詣武英殿與親、
郡王等行禮。外省文武官並箋賀如儀。
遇太子千秋節,太子先詣奉先殿致祭,隨詣皇帝前行禮,還毓慶宮,旋御惇
本殿受賀。王公百官二跪六叩,畢,還宮,群臣退。
厥後允礽廢立,迄晚年儲位未定。五十年後,大學士王掞七上密疏,請建
國本,六十年,復申前請,觸聖怒。至乾、嘉後,始明宣不立儲貳諭旨,開國固
未嘗有也。
冊封諸王儀崇德元年,定冊封日,王、貝勒序立崇政殿前,內院官奉制冊、
印陳於案,俟旨授封。諸王等皆跪,宣冊官、奉冊官並立案東,次第宣畢,奉冊、
印授諸王等。王等祗受,轉授從官,復位。禮畢,隨奉冊官赴清寧宮,詣帝、後
前行禮,三跪九叩。遂出大清門,諸王等互賀,俱二跪六叩。還邸,福晉、夫人
各行慶賀。府僚致賀諸王,二跪六叩,貝勒僚屬一跪三叩。
康熙十二年定製,凡冊封,簡正、副使二人,前一日,殿堂上設節案,香案,
冊寶案,堂前儀衛、樂懸備陳。屆期,正、副使詣太和殿奉節出,校尉舁冊寶亭
赴王府,王率府僚跪迎門外。正、副使奉冊寶節分陳各案,立節案東,王立案西。
行禮畢,王詣香案前跪,聽宣制冊,使者授冊寶,王祗受,復位,行禮如初。使
者奉節復命,王率府僚跪送,迎送俱用樂。封親王曰寶,郡王曰印,貝勒有制冊
無印。行禮謝恩並同。初制,封親王世子用金冊,郡王鍍金銀冊,貝勒授誥命,
旋改用紙制冊。鹹豐十年,諭冊封親王用銀質鍍金,以恭親王奕王爵世襲,仍
制金冊。
冊封公主,封使至,公主率侍女迎儀門右,使者奉制冊入,陳門前黃案上,
移置堂前幄內。公主升西階,六肅三跪三叩,宣訖,授侍女,公主跪受,行禮如
初。使者復命,仍送儀門外。是日帝升殿,公主至御前,次入後宮,並六肅三跪
三叩。又次詣諸妃前,各四肅二跪二叩,還府,府屬慶賀,餘如封親王儀。凡固
倫公主、和碩公主,同輩者封長公主,長者封大長公主,並給金冊雲。
卷八十八  志六十三_清史稿原文_國學 史部0

猜你喜歡

卷八十八  志六十三_清史稿原文_國學 史部